“可谓相得益彰”的拼音是“kě wèi xiāng dé yì zhāng” 。其中,“可”读作“kě ”,表示许可、值得等意思;“谓”的读音是“wèi ”,意为说、叫做、认为等;“相”发音为“xiāng”,有互相、彼此等含义;“得”读“de”,是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益”发音为“yì”,表示增加、好处等;“彰”读“zhāng” ,有显著、彰显等意思。
“相得益彰”出自西汉·戴圣编纂的《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是故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知而好问者,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善学者,必务其本,知其本而后可以有所问,有所问而后能有所疑,有所疑而后能有所悟。故君子欲其知之速者,必养其思之深也。)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故君子之于世也,既知所学,必求其所能。是以尊师而重道,畏圣而亲民,本立而道生,尊师而重道,谓学不本于古训,而徒事词藻,不足以成名也。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其中“相得益彰”原句为“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是谓相得益彰” ,后经演化,更常用的表述是 “相得益彰”。
“相得益彰”意思是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它是一个褒义词,在句中一般作谓语,例如“小王的男中音和老张的手风琴的伴奏相得益彰,更富有艺术感染力。”通过“相得益彰”这个成语,我们能够很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两者相互配合产生良好效果的状态。
在文学创作中,“相得益彰”常常被用来形容不同的描写手法、修辞方式等相互配合。比如在古诗词中,虚实结合的写法,实的景与虚的想象相互映照,可谓相得益彰,能让诗歌意境更加深远。在艺术领域,绘画与音乐的配合也能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一幅描绘着宁静山水的水墨画,配上悠扬空灵的古筝曲,绘画的视觉美与音乐的听觉美相互交融,能让欣赏者获得更加丰富的艺术体验。在市场营销方面,产品的特色与宣传策略相得益彰也很关键。合适且独特的宣传能将产品的优势充分展现,从而使产品在市场上更具吸引力。
“可谓相得益彰”以及“相得益彰”这个成语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整体、协同的哲学观念。它体现了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提醒人们在处理问题、与人相处时要善于发现并利用各方的优势,达到和谐共生、共同发展的目的。这个词汇也丰富了汉语的表达体系,让人们在沟通交流、文学写作等方面有了更准确且富有表现力的工具,使得表达更加精准和生动 。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可谓相得益彰的拼音Word版本可打印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