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皆”的拼音是“jìn jiē”。“尽”这个字有多种读音,在“尽皆”一词中读“jìn” ,它有着丰富的含义。作副词时, 表示达到极限,比如“尽善尽美”,表达极其完善、极其美好的意思;也有“全部、所有”的意思,“尽皆”里就取此义,意味着所有的、全部的。
在古代汉语中,“尽皆”是一个较为常用的词语 。例如在《三国演义》中就有诸多使用场景,“曹操大军杀来,城中百姓尽皆逃窜”,这里的“尽皆”生动地描绘出城里百姓无一例外、全部都踏上逃窜之路的情景 。再如“是夜,曹兵尽皆无眠,坐守至晓”,形象地说明了曹操的士兵整夜都没有睡觉,一直处于守候状态,强调了“全部”“毫无例外”的范围。这些例子充分体现了“尽皆”在古文中用于描述全面、全体状态的用法。
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尽皆”的使用依旧能让文字增添独特韵味 。如在老舍先生的作品里,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描述“大雨倾盆而下,街上的行人都尽皆躲进街边的店铺”,相较于直接说“都躲进”,“尽皆”的运用让读者更能感受到一种无一遗漏的画面感。又如在一些武侠小说中,“山寨里的好汉们得知消息后,尽皆摩拳擦掌,准备迎敌”,“尽皆”生动地展现出全体好汉的一种共同状态,增强了情节的紧张感和画面感。
在日常口语交流里,虽然“尽皆”的使用频率相比一些常用词稍低,但在一些表达中也能见到它的身影 。比如人们可能会说“今天去参加活动,来的客人尽皆笑容满面” 。这里用“尽皆”能更鲜明地表达出所有客人都呈现出笑容满面的状态。而且在一些方言区域,“尽皆”的说法可能会以变体形式存在,虽然发音可能会有一些本地化的调整,但语义和用法和书面语中的“尽皆”基本保持一致,丰富了汉语在不同地域的表达方式。
和“尽皆”意思相近的有“全都”“统统”等词语。然而,它们在使用上还是存在一些细微差别 。“全都”使用范围极为广泛,在各种语境中都很常见,无论是较为随意的日常对话,还是正式的书面表达都可以使用;“统统”常带有一种比较干脆、利索的语气,多用来强调涵盖的范围非常全面、没有遗漏;而“尽皆”在文学性和古朴感上更为突出,它在书面语尤其是文学作品中运用时,能够为文字带来一种典雅的氛围,使得表达更具韵味 。
“尽皆”这样的词语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它们承载着千百年以来的语言智慧和表达习惯,从古代文学经典一路流传至今,并且在现代社会中依然有着独特的价值。通过对“尽皆”等词语的学习和使用,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汉语的语法结构和语义特点,体会汉语丰富的表现力。也有助于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准确地传达信息,展现汉语独特的魅力,让世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语言文化 。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尽皆的拼音Word版本可打印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