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搁”是一个多音字,具有丰富的语义内涵和实际应用场景。其拼音分为“gē”与“gé”两种,部首为“扌”(提手旁),总笔画数为12画,属于左右结构的汉字。繁体形式为“擱”,五笔编码为“RUTK”,五行属性为“木”。该字在日常生活与文学创作中高频出现,其组词与语义演变体现了汉字的灵活性与文化深度。
当“搁”读作“gē”时,其核心语义为“放置”或“停滞”,引申义包括“放下不做”“加进去”或“存放”。常见组词如“搁板”,指用于放置物品的木板;“耽搁”与“搁置”均表示因某种原因暂停处理事务;“搁浅”原指船只因障碍无法前行,后引申为计划或项目因困难暂停。此外,“搁笔”指停止写作,“搁手”表示放弃某事,“交搁”指交接任务,“搁浅岁月”则以诗意表达时光停滞。
在文学作品中,“搁”的语义常被赋予更深层的隐喻。例如《红楼梦》中“竟将诗社搁起”一句,既描述了因事务繁忙而暂停诗社活动的现实,也暗示了人物心境的倦怠。这种语义的延展性,使“搁”成为表达停滞、拖延或放弃状态的常用字。
当“搁”读作“gé”时,语义转向“禁受”或“承受”,强调对压力、负担的承受能力。常见组词如“搁得住”与“搁不住”,分别表示“能够承受”与“无法承受”。例如,“这点儿财产搁不住你们几个糟蹋”一句,通过“搁不住”表达财产难以承受过度消耗的警示。此外,“搁栅”指建筑中支撑地板或天花板的横梁,“搁楼”指阁楼,均体现了该字在建筑术语中的专业应用。
在方言与口语中,“gé”的语义进一步扩展。例如“搁煞”指物品因长期搁置而失去价值,“搁误”则指因拖延导致失误。这些用法反映了“搁”在民间语言中的灵活性与实用性。
“搁”的部首“扌”(提手旁)直接揭示了其与手部动作的关联。在汉字构造中,提手旁常用于表示与手相关的动作,如“提”“拉”“抓”等。这种部首特征不仅体现了汉字“形声兼会意”的造字规律,也暗示了“搁”的语义核心——通过手部动作实现物体的放置或停滞。
从文化层面看,“搁”的语义演变反映了人类对时间与空间的认知。无论是“搁置”事务的暂停,还是“搁栅”对建筑结构的支撑,均体现了人类通过“放置”行为对物理空间与心理状态的调控。这种认知在文学作品中尤为显著,如“搁浅岁月”的意象,既是对时间停滞的直观描述,也是对人生困境的隐喻表达。
在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冀中的地道战》一课中,“搁”作为生字出现,与“侵”“略”“垒”等字共同构成课文的生字体系。这一编排不仅帮助学生掌握多音字的正确读音与用法,也通过具体语境深化了对“搁置”“耽搁”等词汇的理解。在实际应用中,“搁”的组词广泛覆盖建筑、文学、日常交流等领域,体现了汉字的实用性与文化传承价值。
例如,在建筑领域,“搁栅”与“搁楼”是专业术语;在文学创作中,“搁笔”“搁浅”是表达情感与状态的常用词汇;在口语交流中,“搁得住”“搁不住”则是判断事物承受能力的直观表达。这种跨领域的广泛应用,使“搁”成为汉语中不可或缺的动态词汇。
汉字“搁”以其多音性、丰富的组词能力与深刻的语义内涵,成为汉语中极具表现力的词汇之一。从“gē”的停滞与放置,到“gé”的承受与禁受,再到部首“扌”揭示的手部动作关联,这一汉字的演变轨迹不仅反映了语言的发展规律,也承载了人类对时间、空间与行为的认知。无论是教材中的规范应用,还是日常生活中的灵活使用,“搁”始终以其独特的语义魅力,连接着语言与文化的深层纽带。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搁的拼音和组词和部首Word版本可打印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