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是现代汉语中一个常见汉字,其拼音为"jí"。这个字由"朿"(cì)和"木"两部分组成,在篆书中写作"朿",本义指的是一种带刺的灌木。随着汉字演变,"朿"与"木"结合形成了今天的"棘"字。在《说文解字》中,许慎解释"棘"为"小枣丛生者",后来引申为有刺的草木。
"棘"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其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丛带刺的灌木。在金文中,"棘"字的结构已经基本定型,上部为两个"朿",下部为"木",表示多刺的树木。隶书时期,"棘"字的字形有所简化,两个"朿"逐渐变为左右排列。到了楷书,"棘"字的现代写法基本确立,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字形。
"棘"最基本的含义是指有刺的草木,如酸枣树、荆棘等。在古代文献中,"棘"常用来比喻困难或障碍,《诗经》中就有"荆棘载途"的说法,形容道路艰难。"棘"还可以指代古代官职,如"棘寺"指大理寺,"棘卿"指大理寺卿。在科举制度中,"棘闱"特指科举考试的考场,因考场周围多植荆棘以防作弊而得名。
从有刺的草木这一本义出发,"棘"衍生出了许多引申意义。它常被用来比喻艰难险阻,如"荆棘丛生"形容困难重重。"棘"可以指代尖锐、苛刻的事物,如"棘手"形容事情难办。在医学上,"棘突"指脊柱骨上的突起部分。在天文学中,"棘星"指北斗七星中的第五颗星。这些引申意义都源于"棘"的本义,体现了汉字表意的丰富性。
"棘"字在汉语成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披荆斩棘"形容在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困难;"棘地荆天"形容困难重重的环境;"棘手棘脚"形容事情难办,举动拘束。这些成语不仅体现了"棘"字的基本含义,还反映了中华民族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的精神。在文学作品中,"棘"字也常被用来营造艰难、险阻的氛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棘"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它既象征着艰难险阻,又代表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古代,人们常用"棘"来比喻人生的坎坷,同时也赞美那些能够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人。在风水学中,"棘"被认为具有辟邪的作用,常被种植在房屋周围以驱邪避灾。在民间艺术中,"棘"的形象也经常出现,如剪纸、刺绣等艺术形式中都有"棘"的图案,寓意着驱邪避灾、保佑平安。
在现代汉语中,"棘"字仍然被广泛使用。在科技领域,"棘轮"是一种机械装置,能够单向转动;"棘皮动物"是一类海洋无脊椎动物,如海星、海胆等。在日常生活中,"棘手"仍然是形容事情难办的常用词汇。在教育领域,"棘手问题"指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现代应用都体现了"棘"字旺盛的生命力,也反映了汉字在现代社会中的持续影响力。
"棘"这个看似简单的汉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从有刺的草木到比喻困难,从古代官职到现代科技术语,"棘"字的含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通过学习"棘"字,我们不仅能够掌握一个汉字的读音和意义,还能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棘"字,不仅能够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还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汉语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棘 拼音Word版本可打印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