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檀的原文带的拼音.docx免费下载(word版可打印)

 2025-07-22  阅读 3  评论 0

摘要:伐檀的原文带的拼音《诗

伐檀的原文带的拼音

《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其中,《伐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目光。以下是《伐檀》一诗及其拼音标注:

原文与拼音

坎坎(kǎn kǎn)伐檀(tán)兮,置之河之干(gān)兮。河水清且涟漪(lián yī)。不稼(jià)不穑(sè),胡取禾三百廛(chán)兮?不狩(shòu)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huán)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fú)兮,置之河之侧(cè)兮。河水清且直猗(yī)。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lún)兮,置之河之漘(chún)兮。河水清且沦猗(yī)。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qūn)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chún)兮?彼君子兮,不素飧(sūn)兮!

背景介绍

《伐檀》出自《诗经·魏风》,据信创作于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巨大变革,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诗中的“君子”并非指品德高尚之人,而是指统治阶层中的一员,而“素餐”则指的是无功受禄的行为。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述劳动者砍伐檀木、将木材放置河边的情景,以及对那些不劳而获者的质疑,表达了劳动人民对于剥削现象的不满。诗中反复使用了“不稼不穑”、“不狩不猎”的对比手法,强调了辛勤劳动者与无所事事却享受成果的贵族之间的不公平关系。这种批判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民众的心声。

艺术特色

《伐檀》在语言运用上简洁有力,采用大量的叠字如“坎坎”、“涟漪”,增强了诗句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它还巧妙地结合自然景象与人类活动,使得整个场景栩栩如生。诗中多次提到“河水清且…”这样的描写,不仅为诗歌增添了美感,也暗示了一种纯净、公正的理想境界,与现实中存在的不公形成了鲜明对照。

历史影响

《伐檀》作为《诗经》中的一篇重要作品,其影响深远。它不仅是研究古代社会结构、经济形态以及人民生活状况的重要资料,而且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许多诗人借鉴了《伐檀》的艺术表现手法,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使之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伐檀的原文带的拼音

点击下载 伐檀的原文带的拼音Word版本可打印

管理员

  • 内容559458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懂得生活主要分享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
Email:admin@qq.com

Copyright © 2022 懂得生活(dongdeshenghuo.com) Inc. 保留所有权利。

页面耗时0.0956秒, 内存占用1.77 MB, 访问数据库26次

粤ICP备130758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