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壁上韦偃画马歌》的拼音为“tí bì shàng wéi yǎn huà mǎ gē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它为我们展现了杜甫对绘画艺术的独到见解以及其诗歌创作的深厚功力。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当时韦偃善画马,名声远扬。韦偃在成都的僧舍墙壁上画了一幅马图,杜甫见到这幅画后,被其精湛的技艺所震撼,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题壁上韦偃画马歌》。诗人在诗中不仅赞美了韦偃的绘画高超技艺,也借画中马来表达自己对时事的感慨。
诗的开篇“韦侯别我有所适,知我怜君画无敌。戏拈秃笔扫骅骝,欻见骐驎出东壁 。”生动地叙述了韦偃即将离开自己,知道诗人欣赏自己无人能及的绘画本领,于是信手挥动画笔,在东边墙壁上很快画出了骐骥等骏马。一个“戏拈”和“扫”字,将韦偃作画时的潇洒自如表现得淋漓尽致,凸显了画家技艺的高超与娴熟。
“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当霜蹄。长楸之间欲驰骤,塞草郊风看未休。”诗人细致描绘画面上骏马的神态,有的在低头吃草,有的仰头嘶鸣,仿佛能让观者看到它们正站在长楸之间想要尽情驰骋,在塞外的郊野荒草中风驰电掣、不知疲倦。通过这些描写,赋予了马鲜活的生命力,使画中的马仿佛要跃出墙壁。
“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风入四蹄轻不等,两耳卓棱开秋风。骐骥傥逢燕雀群,蹴踏青云天路开。”最后几句又由画及情,诗人感慨时事艰难,这样的宝马世间难寻,在战乱年代更需要这样能够与自己同生共死、并肩作战的坐骑。展现出诗人渴望有卓越的人才与自己一起为国家和人民奋斗的济世情怀。
《题壁上韦偃画马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诗歌的艺术结构上,杜甫巧妙地将诗与画相结合,先写画作的创作缘由,再写画中的马各种姿态,然后由画及现实,感情真挚,层次分明。在语言表达上,诗句意境雄浑,用词生动形象。像“戏拈秃笔扫骅骝” 这种质朴的语言却能精准地塑造出韦偃作画时的潇洒形象。而且诗歌对马的描写极为细腻传神,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韦偃绘画技艺的高超,也领略到了杜甫诗歌文字描绘事物的强大表现力 。这首诗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题画诗经典的范例,对后世题画诗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题壁上韦偃画马歌的拼音Word版本可打印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