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行成畦的拼音和意思.docx免费下载(word版可打印)

 2025-07-15  阅读 2  评论 0

摘要:成行成

成行成畦的拼音和意思

“成行成畦”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拼音为“chéng háng chéng qí”。这个成语描绘的是田地里作物种植整齐有序的样子,也用来比喻事物有条不紊、排列整齐。它体现了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秩序与美的追求,反映了农民们在长期劳动实践中积累的智慧。

成语来源及历史背景

成语“成行成畦”源于古代农业社会中对于农田管理和规划的实际需求。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农业一直是国家的根本。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作物产量,古人不断探索科学的耕种方法。其中,将田地划分成规则的畦(即小块的耕地)并按照一定的间距种植作物,不仅有利于灌溉、施肥和除草等田间管理,还能使作物得到更好的光照条件,从而促进生长。这种做法逐渐形成了一种传统的农耕模式,并被形象地概括为“成行成畦”。在一些古籍文献中也可以找到关于“成行成畦”的记载,例如《诗经》中的“千耦其耘”,就描述了当时人们集体劳作时田地上作物排列整齐的景象。

成语的应用场景

“成行成畦”虽然源自农业领域,但在现代社会中,它的应用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最初的含义。除了可以用来形容田园风光外,“成行成畦”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其他场合。比如,在城市规划中,当我们看到街道两旁树木笔直挺立、建筑错落有致时,就可以用“成行成畦”来形容;在学校里,学生们整齐划一地坐在教室里上课,课桌椅摆放得井然有序,也可以称之为“成行成畦”。再如,在工厂车间内,机器设备按照特定布局安装,生产线上产品依次排列,同样可以用这个词来表达。只要涉及到事物排列整齐、有序的情况,“成行成畦”都能派上用场。

成语的文化价值

从文化角度来看,“成行成畦”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它不仅是对自然界规律的一种认识和遵循,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成行成畦”的种植方式,古人实现了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这也反映出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注重和谐共生的理念——人与自然之间应该保持平衡关系,既要开发利用资源,又要保护环境。“成行成畦”还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秩序、追求完美的精神特质。无论是个人行为还是社会生活,我们都希望能够做到有条不紊、井井有条。因此,“成行成畦”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结晶和美好愿景。

成语的现代启示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成行成畦”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它提醒我们要重视规划和设计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城市建设还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合理的规划都能够带来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效果。“成行成畦”强调了秩序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所起的关键作用。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离不开良好的秩序保障,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共同维护公共秩序。这个成语还让我们认识到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即使是最微小的事情,只要用心去做,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就像农民精心照料每一株作物一样,我们在工作学习中也应该注重每一个环节,力求做到最好。“成行成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成语,但它背后所蕴含的思想却是无穷无尽的,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借鉴。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成行成畦的拼音和意思

点击下载 成行成畦的拼音和意思Word版本可打印

管理员

  • 内容55724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懂得生活主要分享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
Email:admin@qq.com

Copyright © 2022 懂得生活(dongdeshenghuo.com) Inc. 保留所有权利。

页面耗时0.0303秒, 内存占用1.77 MB, 访问数据库26次

粤ICP备130758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