耸 拼音组词.docx免费下载(word版可打印)

 2025-08-26  阅读 34  评论 0

摘要:耸 拼音组词“耸”字读作“sǒng”,在汉语中是一个极具动态感的字,常用来描述物体向上突起或形态高拔的状态。本文以“耸”的拼音为线索,结合文学、自然与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整理出一

耸 拼音组词

“耸”字读作“sǒng”,在汉语中是一个极具动态感的字,常用来描述物体向上突起或形态高拔的状态。本文以“耸”的拼音为线索,结合文学、自然与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整理出一系列与其相关的词语及用法,带读者感受这一汉字的丰富内涵。

一、自然景观中的“耸”

在描述自然地形时,“耸”常用来表现山峰或建筑的高耸入云。例如“耸立”一词,指物体直立而高耸,常见搭配如“高楼耸立”“群峰耸立”。在古诗词中,这一用法尤为经典:杜甫《登楼》中的“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虽未直接用“耸”,但以“玉垒”暗含山峦高耸的气势。再如“耸翠”形容绿树或山体高耸苍翠,常出现在山水画题跋或写景散文中,传递出清幽旷远的意境。

二、人体姿态与神态的“耸”

当用于描绘人体时,“耸”多与动态动作相关。“耸肩”是常见词汇,既指肩膀上耸的姿态,也延伸出“对事物漠不关心”的含义(如“耸肩表示无奈”)。在小说描写中,“他听到消息后耸了耸肩,转身离去”这种细节常用于刻画人物心理。“耸动”一词可描述身体的抽动或剧烈动作,如“人群耸动”描绘众人躁动不安的场景。

三、抽象概念与感官体验

超越具体形态后,“耸”可表达抽象概念的强烈程度。例如“耸人听闻”强调言论或事件的骇人听闻效果,多用于新闻标题,但需注意语境以免夸张失实;“耸动视听”则侧重感官冲击,常见于文艺评论。在成语中,“耸壑昂霄”原指山峰凌空而起,后被引申为才华出众、志向高远,如《晋书》形容王戎“有耸壑昂霄之志”。

四、人文场景中的创造性用法

现代汉语中,“耸”字的组合展现出创造力。网络用语“耸肩表情包”以肢体语言传递情绪;广告文案使用“耸立云霄的科技大厦”突出建筑雄伟。戏剧术语“耸听情节”指刻意设置惊险桥段吸引观众,而“耸骨”在中医里代指耳后高骨,体现传统医学的术语智慧。

五、文化符号与象征意义

“耸”承载着深厚的文化隐喻。《楚辞》中“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以“耸峙”般的冠饰象征士人风骨;敦煌壁画中飞天“耸身跃起”的动态线条,展现佛教艺术对超凡境界的追求。更有趣的是,“耸”还隐含警示意味——高耸的旗杆(耸纛)常象征预警系统,提醒人们关注潜在危机。

六、方言与地域特色的表达

在不同方言中,“耸”的发音和含义略有差异。四川话“耸耸肩”发音更趋轻快,带有调侃意味;粤语中“耸”保留了“突然直立”的本意,如“呢条友突然耸起身”形容人猛然站起。这类地域差异为语言研究提供了鲜活样本,也彰显汉字随文化演变的生命力。

最后的总结

从《诗经·小雅》“如山如阜,如冈如陵”的壮阔意象,到当代网络语的俏皮表达,“耸”字始终活跃于汉语体系。它不仅是描绘物理形态的工具,更是承载文化记忆、传递情感张力的符号。掌握“耸”的组词规律,既能提升语言表达力,亦是解读中华文化密码的一把钥匙。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耸 拼音组词

点击下载 耸 拼音组词Word版本可打印

管理员

  • 内容573914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懂得生活主要分享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
Email:admin@qq.com

Copyright © 2022 懂得生活(dongdeshenghuo.com) Inc. 保留所有权利。

页面耗时0.0314秒, 内存占用1.75 MB, 访问数据库23次

粤ICP备130758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