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荆斩棘”是一个汉语成语,它的拼音是pī jīng zhǎn jí。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在困难和障碍面前勇往直前、不畏艰险的精神。它常用来形容克服重重困难、开辟前进道路的行为或态度。
“披荆斩棘”最早见于《后汉书·冯异传》中,记载了东汉名将冯异在征战过程中不畏艰险、开拓进取的事迹。原文中有“前在无訾,属遇更始,遂披荆棘。”这里的“披荆棘”就是指在战乱和困境中开辟出一条生存和胜利的道路。
从字面来看,“披”指的是拨开、分开;“荆”和“棘”都是带刺的灌木,象征着阻碍和困难。“斩棘”则是砍断这些障碍。因此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克服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披荆斩棘”常用于形容在逆境中奋斗、克服困难的过程。例如,在创业的过程中,企业家常常需要披荆斩棘,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又如,在科研领域,科学家也需要这种精神,才能突破技术瓶颈,取得创新成果。
与“披荆斩棘”意思相近的词语有“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等,它们都表达了面对困难不退缩的态度。而它的反义词则包括“知难而退”、“望而却步”等,表示在困难面前退缩或放弃。
“披荆斩棘”的精神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不断追求进步的力量。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可能遇到各种挑战,只有具备披荆斩棘的勇气和毅力,才能不断前行,实现自己的目标。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