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眉吐气"的拼音是:yáng méi tǔ qì。其中,"扬"读作"yáng"(二声),"眉"读作"méi"(二声),"吐"读作"tǔ"(三声),"气"读作"qì"(四声)。这个成语在日常交流和书面表达中都十分常见,正确掌握其发音有助于准确使用。
从字面来看,"扬眉"指抬起眉毛,"吐气"指舒展气息。组合起来,"扬眉吐气"形容人摆脱压抑后心情舒畅、精神振奋的状态。它常用来表达以下两种情境:
例如:"他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全家人都扬眉吐气。"这里既包含个人努力的回报,也暗含对过去压力的释放。
"扬眉吐气"最早可追溯至唐代诗人李白《与韩荆州书》中的"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当时李白以骈文自荐,用"扬眉吐气"表达渴望施展才华、摆脱落魄处境的愿望。
南宋文学家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进一步解释:"'扬眉'则眼界开张,'吐气'则胸中快畅。"这一解读强调了身心双重解放的含义,使成语更具画面感。
在句子中,"扬眉吐气"多作谓语或定语,常与以下词汇搭配使用:
对比近义词"扬眉吐气"更侧重长期压抑后的爆发,而"神采飞扬"仅形容高兴的神态;反义词包括"垂头丧气"""忍气吞声"等。
这一成语深刻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对"逆袭"和"尊严"的重视。历史上,许多文人通过科举考试"扬眉吐气",平民百姓则用它形容翻身解放。现代社会中,它激励人们:
例如航天事业取得突破时,媒体常用"中华民族扬眉吐气"来形容集体荣誉感,体现了民族自信心的提升。
使用时需注意以下误区:
"扬眉吐气"不仅是汉语中的经典成语,更承载着文化记忆与精神力量。它提醒我们:人生的低谷只是暂时的,只要坚持努力,终将迎来抬头挺胸的时刻。下次当你或他人经历转折时,不妨用这个生动的成语传递鼓励与庆贺。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