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语中,"膊"是一个常见但使用场景较特定的汉字。它的拼音是bó,属于阳平(二声)音调。要正确掌握"膊"字的组词及拼音,首先需要理解其基本含义和用法。"膊"的基本语义与人体部位相关,通常指手臂或肩膀的延伸部分,也可引申至某些与肢体相关的动作或状态。掌握"膊"字的拼音和组词规律,有助于更灵活地运用它在日常表达或文学创作中。
"膊"字最早见于篆书,其字形由"月"(肉的变体)和"尃"组成,表示人体肢体的某个部位。在现代汉语中,"膊"的核心含义仍与肢体相关,主要指上臂外侧或肩膀到手腕的连接部分。值得注意的是,"膊"有时也被用于方言中泛指整个手臂,但这种用法在书面语中较为罕见。其构字法体现了汉字形声结合的特点,"月"部提示意义范畴,而"尃"则赋予发音线索。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记载,"膊"字主要参与以下两类组词:
赤膊:指不穿上衣的状态,现代多用作运动或高温环境下的描述。例如:"建筑工人顶着烈日赤膊劳作"。
臂膊:对上肢肌肉发达部分的雅称,常见于文学创作或医学领域。例句:"他臂膊上的肌肉线条在阳光下格外清晰"。
膊头(方言):在粤语、闽南语等方言中代指整个手臂,需注意与普通话"胳膊"的区别。
其他搭配如"缚膊"""膊肋"等多现于古代文献或特定行业用语,现代使用频率较低。
"膊"字的拼音bó属于典型阳平调,书写时需注意:
发音起点为浊音b,舌尖轻抵齿龈后部,保持声带振动
拼音书写规范要求声调符号标注在韵母上方,即o的上方加′
避免与"脖"(bó)或"博"(bó)产生混淆,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
在输入法中,建议优先采用拼音输入"bo2"或手写识别,以确保准确调用该字。
从古诗词到现代文学,"膊"字常被赋予象征意义:
古文中"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中的"振衣"暗含"赤膊"意象,表现豪放气概
古典戏曲中武生角色常以"露膊"造型展现阳刚之美
当代网络语境中,"膊头硬"成为形容人固执的俚语表达(粤语地区)
这些用法体现了汉字表意功能的灵活性,需要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其深层含义。
根据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的调查,关于"膊"字常见错误包括:
误将"膊"写成"傅"或"薄",混淆同音字
错误组词如"膊肩"(正确应为"肩膀")、"臂膊头"(冗余用法)
拼音标注忽略声调,如将"bó"简写为"bo"
建议通过权威词典核实用法,并结合《通用规范汉字表》确认生僻字的使用规范。
对"膊"字及其关联词汇感兴趣的读者可参考:
《汉字源流字典》(徐中舒编著):详解构件演变过程
汉典网"膊"字专题页面:提供古籍用例及方言分布图谱
北京语言大学《现代汉语频率词典》:确认常用程度及搭配概率
建议初学者从日常应用高频词入手,逐步扩展至文学典故及专业术语的使用场景。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膊字组词和拼音是什么写Word版本可打印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