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的拼音和部首是什么.docx免费下载(word版可打印)

 2025-08-26  阅读 44  评论 0

摘要:棘字的拼音解析"棘"这个汉字在现代汉语中的标准拼音是"

棘字的拼音解析

"棘"这个汉字在现代汉语中的标准拼音是"jí",属于阳平声调(第二声)。在普通话发音中,这个音节的声母是"j",韵母是"i",整体发音时舌尖抵住下齿背,舌面前部向硬腭抬起,气流从舌面和硬腭的窄缝中挤出,同时声带振动。需要注意的是,"棘"的发音与"集"、"及"等字相同,但与"及"的轻声变调不同,"棘"始终保持阳平声调。

在古代汉语中,"棘"的发音可能与现代略有不同,但根据《说文解字》等古代字书的记载,其发音与现代基本一致。在方言中,"棘"的发音也基本保持一致,如粤语中读作"gik1",吴语中读作"cieq",虽然声调有所不同,但声母和韵母基本对应。了解"棘"的正确拼音对于正确使用这个字非常重要,特别是在诗歌朗诵、普通话考试等需要准确发音的场合。

棘字的部首探讨

"棘"字的部首是"木",这是由其字形结构和本义决定的。从字形上看,"棘"由两个"朿"(cì)组成,而"朿"本身就是"木"的一种变形,表示树木上的刺。在汉字的六书理论中,"棘"属于会意字,由两个表示树木刺的"朿"组合而成,表示多刺的植物。因此,"木"作为部首,既反映了"棘"的字形特征,也揭示了其本义与树木相关。

在《说文解字》中,许慎将"棘"归为"朿"部,但实际上"朿"是"木"的一种特殊写法,现代字典普遍将"棘"归为"木"部。这种归类方式符合汉字形声义统一的原则,也便于查阅和学习。在汉字部首分类系统中,"木"部是一个大部,包含了许多与树木、植物相关的字,如"林"、"树"、"杨"等,"棘"作为其中一员,与其他"木"部字共同构成了汉字中表示植物和树木概念的重要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棘"虽然在现代字典中被归为"木"部,但其构字部件"朿"在古代也有独立的字形和意义。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朿"的形象更加明显地表现了树木上的刺,这种演变过程反映了汉字从象形到会意的演变规律。了解"棘"的部首及其构字原理,有助于深入理解汉字的构造规律和文化内涵。

棘字的本义与引申义

"棘"的本义是指一种多刺的灌木或小乔木,即酸枣树。这种植物的特点是枝干上长满了尖锐的刺,因此被古人称为"棘"。在古代文献中,"棘"常用来指代这种植物,如《诗经》中的"园有棘,其实之食",就是指园子里的酸枣树。由于酸枣树的果实可以食用,"棘"在古代也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由"棘"的多刺特性,这个字逐渐引申出许多相关的意义。"棘"可以比喻困难、障碍,如"棘手"一词,就是形容事情难以处理,像被刺扎到一样不舒服。"棘"在古代也用来指代刑具,如"棘寺"指大理寺,"棘木"指古代听讼的刑具,这是因为刑具上常常装有尖刺。"棘"还可以指代边界、屏障,因为多刺的植物常被用作天然的屏障。

在现代汉语中,"棘"的这些引申义仍然广泛使用。例如,"棘手"、"荆棘"、"棘刺"等词语都保留了"棘"的多刺特性或由其引申的意义。了解"棘"的本义和引申义,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含有"棘"的词语,特别是在文学作品和日常表达中,这些词语往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比喻意义。

棘字的文化内涵

"棘"字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由于"棘"指代多刺的植物,它常常被用来象征困难、障碍或危险。在古代文献和诗词中,"棘"常被用来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如"披荆斩棘"这个成语,就形象地描绘了克服重重困难的情景。这种象征意义使"棘"成为文人墨客表达人生感慨和奋斗精神的重要意象。

"棘"也有其积极的一面。虽然多刺的植物看似危险,但它们往往生长在贫瘠的土地上,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因此,"棘"也可以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古代,"棘"还与教育有关,因为"棘围"指科举考试的考场,象征着学子们通过艰苦的努力追求功名。这种文化内涵使"棘"字既有警示意义,又有激励作用。

在现代文化中,"棘"字的象征意义依然活跃。例如,在心理学中,"荆棘之路"常用来比喻个人成长中的挑战;在企业管理中,"棘手问题"指需要特别处理的问题。了解"棘"字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汉语的表达方式,也能让我们在文学欣赏和跨文化交流中更好地把握其中蕴含的意义和情感。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棘的拼音和部首是什么

点击下载 棘的拼音和部首是什么Word版本可打印

管理员

  • 内容572570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懂得生活主要分享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
Email:admin@qq.com

Copyright © 2022 懂得生活(dongdeshenghuo.com) Inc. 保留所有权利。

页面耗时0.0299秒, 内存占用1.76 MB, 访问数据库23次

粤ICP备130758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