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耸”是汉语中常见的一个字,其拼音为sǒng。在日常书写中,这个字可能因为字形复杂而引发笔顺或部首的疑问,但通过规范学习可以掌握其正确写法和用法。本文将从拼音、笔画、常见词语及语境使用四个方面,系统解析“耸”字的书写与应用。
“耸”的拼音是sǒng(第三声),声调为降升调,发音时需注意音调的起伏变化。具体拆分如下:
1. 声母:s(舌尖前音,发音时舌尖接近上齿背);
2. 韵母:ǒng,由“ong”构成,属于后鼻音韵母,气流从鼻腔呼出;
3. 声调符号标注在“o”上,表明该音节为第三声(降升调)。
需特别注意与“松(sōng)”“送(sòng)”等音节的区分。例如,“耸立”的“耸”不能误读为平声或去声。
“耸”字为上下结构,共10画,其笔画顺序为:
1. 点(部首“亠”);
2. 横钩;
3. 点;
4. 撇;
5. 竖;
6. 横撇/横钩;
7. 捺;
8. 点;
9. 横;
10. 点。
书写时重点关注“从”部的比例分配,上半部稍窄,下半部“耳”字旁略宽。常见错误包括将“从”写成“众”或笔画粘连,需通过反复练习加以规范。
“耸”的构词能力较强,多用于描述垂直方向的高度或动态状态。常见词语分为两类:
部分词语需注意语境差异。例如,“耸恿”原指怂恿(同“怂恿”),但现代汉语中更推荐使用规范词形“怂恿”;“耸翠”多见于古诗词,形容山峰苍翠挺拔。
在文学作品中,“耸”字常与自然景观结合,营造雄伟或神秘氛围。如李白《蜀道难》中“剑阁峥嵘而崔嵬”,以“峥嵘”强化山势的险峻;日常口语中,“耸人听闻”多用于批评虚假新闻或夸大陈述。需注意该词带有贬义色彩,使用时需符合语境逻辑。
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易混淆“耸”与“悚”。“悚”读sǒng,意为惊恐(如“毛骨悚然”),二者虽音同但意义截然不同。例如:“山峰高耸入云”与“夜半犬吠令人毛骨悚然”,需根据具体语义选择用字。建议通过造句练习强化记忆:①高楼耸立于城市天际线;②他听完故事后吓得耸了耸肩膀。
熟练掌握“耸”字需三步走:
1. 多维记忆:结合部首(耳)、拼音(sǒng)和字形简化“竦”;
2. 语境拓展:通过成语接龙、近义词替换(如耸立→矗立)强化理解;
3. 动态书写:使用田字格纸练习10遍以上,建立肌肉记忆。
作为基础汉字,“耸”的正确应用不仅能提升书面表达准确性,亦有助于欣赏诗词意境。建议每日积累1-2个含“耸”字的典故或俗语,如成语“耸壑凌霄”(出处《旧唐书》)。长期坚持将深化对汉字美学的认知,实现从认知到实践的完整学习闭环。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耸的拼音和词语怎么写Word版本可打印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