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卓绝”这个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其拼音读作“jiān kǔ zhuó jué”。其中,“艰苦”的“艰”与“苦”分别对应“jiān”和“kǔ”,描述艰难困苦的处境;后半部分“卓绝”的“卓”与“绝”读作“zhuó”和“jué”,强调卓越非凡、超越常人。合起来,“艰苦卓绝”形容一种在艰难环境中仍能展现非凡毅力与成就的状态。
“艰苦卓绝”并非直接出自某一古代典籍,而是由近现代文人将“艰苦”与“卓绝”组合而成,具有更强的文学表现力。它的核心含义指向两种特质的结合:一是“艰苦”——代表遭遇的困境与磨难,如贫困、战乱、逆境中的挣扎;二是“卓绝”——凸显在这种困境中表现出的超常智慧、毅力或成就。
在历史语境中,该成语常被用于形容革命斗争、民族复兴等场景。例如,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期间历经雪山草地、饥饿疾病,仍坚持斗争,后人评价这段历程“艰苦卓绝”,既凸显了物质条件的极度匮乏,又歌颂了精神意志的坚韧不拔。而在当代社会,“艰苦卓绝”也被延伸至更广泛的领域,如科研攻关突破技术瓶颈、运动员突破体能极限夺冠,甚至普通人面对生活挫折时的坚持,均可被称为“艰苦卓绝”。
深入分析“艰苦卓绝”,会发现其精髓在于“苦”与“卓”的辩证统一。没有“苦”的磨砺,“卓”的成就便失去对比价值。正如古人云:“宝剑锋从磨砺出”,只有经历淬炼,价值方能显现。例如科学家屠呦呦团队研发青蒿素时,历经数百次失败,最终成功提取抗疟疾成分,这段过程恰是“以苦淬卓”的生动写照。
在汉语体系中,“艰苦卓绝”与“含辛茹苦”“披荆斩棘”等成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含辛茹苦”侧重描述承受痛苦的过程,而“艰苦卓绝”更强调最后的总结的非凡。相比之下,“披荆斩棘”多用于比喻开拓创新的行动,场景相对具体。例如:描述创业者白手起家时,“艰苦卓绝”能突出长期奋斗后的成就;“披荆斩棘”则更贴合初期克服障碍的具体细节。三者构成汉语中描述逆境奋斗的丰富词汇体系。
在物质丰富的当代,“艰苦卓绝”仍具现实意义。快节奏社会中,人们常面临工作压力、学业竞争等“隐形苦难”。此时重温该成语,既提醒我们珍惜当下,又激励人们在挑战中保持韧性。例如疫情期间医护人员坚守岗位、科技工作者攻克芯片技术难题,这些当代事迹均可诠释“艰苦卓绝”的精神内核,成为社会前进的宝贵精神财富。
“艰苦卓绝”短短四个字,凝练着中华民族千年奋斗史的集体记忆。它不仅是语言符号,更承载着自强不息的文化基因。从长征路上的草鞋,到实验室里的显微镜,每一个“艰苦卓绝”的故事都在诉说:真正的伟大,往往诞生于平凡人的非凡坚持之中。让我们在理解成语的也从中汲取面对生活的力量。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