唬的拼音和组词部首结构.docx免费下载(word版可打印)

 2025-08-26  阅读 48  评论 0

摘要:唬的拼音和组词部首

唬的拼音和组词部首结构

“唬”是一个汉字,读音为“hǔ”,在《广韵》中注音为“呼古切”,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读作第三声。在汉语中,“唬”既有独立成词的用法,也常与其他字组合成复合词,其意义主要与“威吓”“恐吓”相关。通过分析“唬”的拼音、部首结构及常见组词,可以更深入理解这一汉字的语音特征和语义内涵。

部首与字形解析

“唬”属于形声字,其结构由形旁“口”与声旁“虎”组成。部首为“口”,位于左侧,符合形声字以“口”表意或辅助表音的规律。该部首常见于与口部动作、言语相关的汉字中(如“喊”“叫”)。右部“虎”为声旁,不仅承担表音功能,同时也赋予“唬”字与“虎”相关的威慑或动物联想的语义色彩。

声调与发音特征

“唬”的拼音为“hǔ”,声调为阴平加去声的第三声(上声)。发音时需注意声调的曲折变化:先降后扬,但实际使用中受语境影响可能趋于降调(即近似第二声)。该字在北方方言中多用于口语化表达,例如“吓唬小孩”,而在文学作品中则常写作“虚张声势”的“唬人”。

常用组词与语境分析

“唬”的常见组词包括:“吓唬”“唬人”“唬住”。其中,“吓唬”为双声联绵词,表示以言语或行为威胁他人(例:“别拿鬼故事吓唬小朋友”);“唬人”则侧重主观意图,如“这谎言只图唬人”;“唬住”强调最后的总结,如“一声巨响唬住了全场”。“唬”还见于成语“虚张声势”中,如“虚张虎威以唬敌军”,此处其语义更为凝练。

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

根据汉语语料库统计,“吓唬”是“唬”字组词中最常用者,占书面语及口语使用总量的70%以上。其高频使用与教育场景密切相关,例如儿童故事中多见“大灰狼吓唬小羊”。值得注意的是,“唬”与“吓”虽构成同义关系(如“吓/唬唬人”),但正式语境中“吓”更常见,而“唬”多用于口语或强调行为本身的语境。

历史演变与文字学溯源

“唬”字最早见于篆书,形旁“口”和声旁“虎”的组合方式已趋于固定。在《说文解字》中,“唬”未被单列,但其构字逻辑体现了古代造字法中“形声相益”的原则。从语义发展看,“唬”由单纯模拟虎啸声(如《诗经·大雅》中以“阚如虓虎”形容威势)逐渐演变为行为动词,最终形成“通过言语制造威慑”的专义。

与其他形近字的对比

需注意“唬”与“琥”“鹕”等形近字的区分。“琥”为玉名(琥珀),部首“王”表示珍宝;“鹕”指水鸟,部首“鸟”表明类别。三者声旁虽同为“虎”,但语义差异显著。例如,“唬人”属行为描述,而“琥珀”属事物名称,此差异可通过义符快速辨析。

跨语言对比中的“唬”

在方言体系中,“唬”展现出地域性差异。如粤语将“吓唬”读作“haak6 fu2”,闽南语近似“hō?-khò”,均保留去声且强化爆破音。跨文化对比中,日语“嚇(おどかす)”、英语“intimidate”虽功能相同,但“唬”的“口+虎”结构更具画面感,暗含“模拟猛兽威慑”的原始意象。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建议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唬”可作为案例讲解形声字规律。建议采用具象化教学:通过展示虎啸图片解释声旁表意,结合动画演示“一人叉腰怒吼”强化“口+虎”的结合意象。练习设计可侧重语境辨析,如对比“唬”与“吓”“恐”的替换可能性,帮助学习者精准掌握语义边界。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唬的拼音和组词部首结构

点击下载 唬的拼音和组词部首结构Word版本可打印

管理员

  • 内容577800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懂得生活主要分享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
Email:admin@qq.com

Copyright © 2022 懂得生活(dongdeshenghuo.com) Inc. 保留所有权利。

页面耗时0.0479秒, 内存占用1.76 MB, 访问数据库23次

粤ICP备130758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