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婴论和原文及的拼音.docx免费下载(word版可打印)

 2025-08-26  阅读 37  评论 0

摘要:晏婴论和原文及的拼音《晏婴论和》是中国古代一篇富有哲理的经典篇章,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年》。它以晏子与齐景公的对话形式,深入探讨了“和”与“同”的区别,展现了晏婴

晏婴论和原文及的拼音

《晏婴论和》是中国古代一篇富有哲理的经典篇章,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年》。它以晏子与齐景公的对话形式,深入探讨了“和”与“同”的区别,展现了晏婴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哲学思想。以下将介绍其原文及拼音。

原文呈现

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子犹驰而造焉。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故《诗》曰:‘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鬷嘏无言,时靡有争。’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故《诗》曰:‘德音不瑕。’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拼音注释

以下为部分重点字词及句子的拼音:“齐侯至自田(qí hóu zhì zì tián)”“晏子侍于遄台(yàn zi shì yú chuán tái)”“和(hé)与同异乎(hé yǔ tóng yì hū)”“羹(gēng)”“醯醢(xī hǎi)”“燀(chǎn)之以薪”“济(jì)其不及”“和羹(hé gēng)”“鬷嘏(zōng gǔ)无言”“五声(wǔ shēng)”“清浊(qīng zhuó)”“疾徐(jí xú)” 。

深刻内涵

《晏婴论和》的核心在于强调“和”并非简单的“同”。“和”是一种多样性的统一,如同制作羹汤需要多种食材和调料相互配合,君臣之间的相处也应如此。君主的意见正确时,臣子可以进一步补充完善;君主的意见有误时,臣子要提出不同意见来纠正。这种互动能让政治清明,百姓没有纷争。而“同”则是一味附和,如用水加水、琴瑟只弹一个音调,毫无意义且无法实现良好的治理。这一思想对后世的政治理念、处世哲学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提醒人们在各种关系和事务处理中要追求真正的和谐,而非表面的附和。它提醒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尊重差异,善于交流与融合,才能构建和谐稳定的环境,促进事业的发展和人际关系的融洽。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晏婴论和原文及的拼音

点击下载 晏婴论和原文及的拼音Word版本可打印

管理员

  • 内容573471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懂得生活主要分享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
Email:admin@qq.com

Copyright © 2022 懂得生活(dongdeshenghuo.com) Inc. 保留所有权利。

页面耗时0.2144秒, 内存占用1.76 MB, 访问数据库23次

粤ICP备130758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