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学堂知识 > 正文

对联-岳阳楼对联文言文翻译(岳阳楼对联译文)

作者:网络 来源:网络 日期:2023/3/10 13:51:23 人气:14 加入收藏 标签:不见 作者 洞庭湖

1.岳阳楼对联译文

岳阳楼主楼的一楼上有一副长联,系清同治年间窦序所作: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此联上下各有十一个短句,五十字,但对得工整巧妙,深有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文采超群,百读不厌。上联列举杜少陵(杜甫)《登岳阳楼》诗,范希文(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忧”、“乐”名言,滕子京的政绩,吕纯阳(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的神话传说,继而发出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之浩叹。

下联化用范文,列举巴陵胜状,接着情不自禁地自问:“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这一句引起读者深思,“真意”是什么?当然是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也。另有清嘉庆巴陵知县陈大纲“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一联,也写得明白如话,言简意赅,抒发了这位父母官关心百姓疾苦的情怀。

2.岳阳楼上的一副对联翻译

岳阳楼主楼的一楼上有一副长联,系清同治年间窦序所作:“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

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此联上下各有十一个短句,五十字,但对得工整巧妙,深有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文采超群,百读不厌。

上联列举杜少陵(杜甫)《登岳阳楼》诗,范希文(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忧”、“乐”名言,滕子京的政绩,吕纯阳(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的神话传说,继而发出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之浩叹。下联化用范文,列举巴陵胜状,接着情不自禁地自问:“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这一句引起读者深思,“真意”是什么?当然是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也。

另有清嘉庆巴陵知县陈大纲“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一联,也写得明白如话,言简意赅,抒发了这位父母官关心百姓疾苦的情怀。

3.岳阳楼对联解释

【注释】(1)杜少陵五言绝唱:杜少陵即杜甫。

汉宣帝许后之陵,在陕西长安县南,其地称少陵原。杜甫曾在此居住,自号“少陵野老”。

五言绝唱是指杜甫的《登岳阳楼》五言律诗:“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范希文两字关情:范希文即范仲淹。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江苏吴县人。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其中《岳阳楼记》最为著名,尤以其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为世人所传诵。两字关情即指其中的“忧”“乐”两字。

(3)滕子京百废俱兴:滕子京即滕宗谅,字子京。北宋河南人,与范仲淹同举进士,历任殿中丞、知州、天章阁待制,因故被贬到岳阳,次年他主持重修岳阳楼。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4)吕纯阳三过必醉:吕纯阳即吕洞宾,名岩。

唐代进士。传说他后来入终南山修道成仙,为“八仙”之一。

自号纯阳子。据《岳阳风土记》载,吕洞宾好酒,曾三醉岳阳楼。

楼上有他留的字。他的《绝句》诗云:“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5)诗耶,儒耶,吏耶,仙耶:诗人吗?儒家吗?官吏吗?神仙吗?(6)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这是改用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佳句,该诗中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佳句。

(7)南极潇湘:这里当指南边直到潇水和湘水。(8)扬子江北通巫峡:扬子江即长江。

巫峡为长江三峡之一,在湖北省巴东县西,与四川巫山县接界。(9)巴陵山西来爽气:指巴陵山在岳阳西方。

巴陵,岳阳古为巴陵郡。古代传说夏后羿曾斩巴蛇于洞庭湖,积骨成丘陵而得名。

爽气即指明朗开豁的自然景象。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西山朝来,致有爽气。”

(10)岳州城东道崖疆:岳州,隋代置岳州。治所在巴陵(今岳阳市),元改为路,明改为府,南朝宋置巴陵郡。

岳州城即今之岳阳市。东道岩疆指东西接连高山。

岩疆,指山岩之边界。亦有解作“崖州边疆”者,言“崖州指今广东南部一带”,意恐联想过远。

(11)潴者:潴一作渚,水停聚之地。唐代韩愈《岳阳楼别窦可直》诗有“潴为七百里,吞纳各殊状”句。

(12)峙者:直立、耸立着的。(13)镇者:一方的主山称镇,描绘山势雄镇一方的样子。

(14)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改用陶渊明《饮酒》诗中佳句。《饮酒》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15)窦游:字坫,一字子州,号兰泉。云南罗平淑基村人,清道光间官于湖南。

该联一说窦垿撰,何绍基书;一说何绍基撰。据雁寒《岳阳楼长联及作者窦垿》一文,该联作者当可肯定是窦垿。

(16)岳阳楼:是江南三大著名楼阁之一。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

它原为三国东吴鲁肃练水军的阅兵台。唐开元四年(716),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在此建楼。

宋庆历五年(1045),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的次年,重修岳阳楼,主楼两侧还建有三醉亭、仙梅亭、怀甫亭。请范仲淹写了《岳阳楼记》一文,盛传海内,岳阳楼因此声誉倍增。

【鉴赏】这副对联的显著特点之一是:用问答手法指点江山,写出了洞庭湖的山川形势、地理环境;其显著特点之二是:用典多,作者借助名人典故、名人诗文名句、传说逸事,描情绘景,抚今迫昔,抒发作者的情怀淋漓尽致,内涵十分丰富;其显著特点之三是:排比法的运用颇富表现力,上下联用了两组排比句,从各个角度有层次地反映岳阳楼的传说佳话和四周形势景象,揭示了岳阳楼著名和雄伟奇特的原由。 上联一开始就赞叹岳阳楼的奇伟,接着便历数典型史迹予以论述:首先点出的是杜甫的五言绝唱——为世人称道的《登岳阳楼》诗,让人们从中去领略洞庭湖的浩瀚宏阔;其次点出使岳阳楼声誉倍添的范仲淹的佳辞妙句;再次提及岳阳楼的修建及范仲淹文中对滕子京政绩的评价;最后以吕洞宾的神话和陈子昂的诗句作结,从而把岳阳楼的奇伟美妙提到最高度。

因为在岳阳,流传着许多关于吕洞宾的神话传说及诗句。其中有一首诗云:“朝游北越暮苍悟,袖里青蛇胆气粗。

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作者把诗、儒、吏、仙几个方面的史迹、典故,巧妙地溶入自己的联作之中,把岳阳楼的奇伟写到了绝处。

然而作者到此笔锋顿转,移用陈子昂的佳诗妙句,借以发出不见前代贤才而悲伤感慨之情,寄寓着自己深沉的思想情感。 下联继续写岳阳楼之奇之美,不过不是借诗文典故,而主要是依据方位实写。

登楼远眺,南可望潇湘,北可及巫峡,西可至巴陵山,东可穷山岩的边界。那宏阔的湖水,那滚滚奔腾的河流,那耸立的群峰,那雄镇一方的主峰均映入眼帘。

作者写至此,切景着墨:发出了此中胜景真意,谁领会得来的设问。真是言虽尽而意无穷。

这副楹联是清朝穆宗同治六年(1867年),两江总督曾国荃重修岳阳楼时,由云南省罗平县文人窦序撰文,湖南省道县大书法家何绍基书写盾雕刻的。楹。

4.岳阳楼对联解释

1)杜少陵五言绝唱:杜少陵即杜甫。

汉宣帝许后之陵,在陕西长安县南,其地称少陵原。杜甫曾在此居住,自号“少陵野老”。

五言绝唱是指杜甫的《登岳阳楼》五言律诗:“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范希文两字关情:范希文即范仲淹。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江苏吴县人。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其中《岳阳楼记》最为著名,尤以其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为世人所传诵。两字关情即指其中的“忧”“乐”两字。

(3)滕子京百废俱兴:滕子京即滕宗谅,字子京。北宋河南人,与范仲淹同举进士,历任殿中丞、知州、天章阁待制,因故被贬到岳阳,次年他主持重修岳阳楼。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4)吕纯阳三过必醉:吕纯阳即吕洞宾,名岩。

唐代进士。传说他后来入终南山修道成仙,为“八仙”之一。

自号纯阳子。据《岳阳风土记》载,吕洞宾好酒,曾三醉岳阳楼。

楼上有他留的字。他的《绝句》诗云:“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5)诗耶,儒耶,吏耶,仙耶:诗人吗?儒家吗?官吏吗?神仙吗?(6)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这是改用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佳句,该诗中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佳句。

(7)南极潇湘:这里当指南边直到潇水和湘水。(8)扬子江北通巫峡:扬子江即长江。

巫峡为长江三峡之一,在湖北省巴东县西,与四川巫山县接界。(9)巴陵山西来爽气:指巴陵山在岳阳西方。

巴陵,岳阳古为巴陵郡。古代传说夏后羿曾斩巴蛇于洞庭湖,积骨成丘陵而得名。

爽气即指明朗开豁的自然景象。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西山朝来,致有爽气。”

(10)岳州城东道崖疆:岳州,隋代置岳州。治所在巴陵(今岳阳市),元改为路,明改为府,南朝宋置巴陵郡。

岳州城即今之岳阳市。东道岩疆指东西接连高山。

岩疆,指山岩之边界。亦有解作“崖州边疆”者,言“崖州指今广东南部一带”,意恐联想过远。

(11)潴者:潴一作渚,水停聚之地。唐代韩愈《岳阳楼别窦可直》诗有“潴为七百里,吞纳各殊状”句。

(12)峙者:直立、耸立着的。(13)镇者:一方的主山称镇,描绘山势雄镇一方的样子。

(14)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改用陶渊明《饮酒》诗中佳句。《饮酒》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15)窦游:字坫,一字子州,号兰泉。云南罗平淑基村人,清道光间官于湖南。

该联一说窦垿撰,何绍基书;一说何绍基撰。据雁寒《岳阳楼长联及作者窦垿》一文,该联作者当可肯定是窦垿。

(16)岳阳楼:是江南三大著名楼阁之一。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

它原为三国东吴鲁肃练水军的阅兵台。唐开元四年(716),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在此建楼。

宋庆历五年(1045),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的次年,重修岳阳楼,主楼两侧还建有三醉亭、仙梅亭、怀甫亭。请范仲淹写了《岳阳楼记》一文,盛传海内,岳阳楼因此声誉倍增。

5.岳阳楼最长的对联的译文

洞庭湖畔的岳阳楼是中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其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誉满天下。

古往今来,名人、文人在此留下了灿若星河的诗文楹联。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这是书于岳阳楼风景区大门上的一联,是明代魏允贞《岳阳楼》诗的前两句,用作大门迎客,有先声夺人之妙。

此联大气磅礴,高度概括了岳阳楼风景区天下闻名之水、天下闻名之楼的特点。在大门上还有一联:“眼前夏乐谁无意,天下江山此最雄”,此联出自明人杨一清的诗句,表明作者由眼前的壮丽景色生发出效法范仲淹夏后乐的理想抱负,可谓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岳阳楼主楼的一楼上有一副长联,系清同治年间窦序所作:“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

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此联上下各有十一个短句,五十字,但对得工整巧妙,深有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文采超群,百读不厌。上联列举杜少陵(杜甫)《登岳阳楼》诗,范希文(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忧”、“乐”名言,滕子京的政绩,吕纯阳(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的神话传说,继而发出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之浩叹。

下联化用范文,列举巴陵胜状,接着情不自禁地自问:“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这一句引起读者深思,“真意”是什么?当然是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也。另有清嘉庆巴陵知县陈大纲“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一联,也写得明白如话,言简意赅,抒发了这位父母官关心百姓疾苦的情怀。

在主楼二楼,清末翰林郑家溉所撰的一联看似消极,实为悲愤:“湖景依然,谁为长醉吕仙,理乱不闻惟把酒;昔人往矣!安得忧时范相,疮痍满目一登楼。”据资料介绍,此联作于一九三三年,当时日寇大举侵华,国难当头,政府腐败无能,民不聊生。

作者面对眼前的洞庭湖,想起祖国山河被日寇蹂躏,而自己苟活乱世,只能一切不闻不问,像吕洞宾长醉不醒。但现实又逃避不了,希望有范仲淹那样的贤相来重整山河挽救危亡,但昔人(范仲淹)已经一去不返了,登楼一望,满目疮痍,悲从中来。

其爱国之情悲愤之状跃然纸上。一九四四年日寇进犯长沙时,作者拒不当汉奸,骂贼而死。

作者确实是一位言行一致、有民族气节的爱国人士,人品、文品皆值得称道。 主楼三楼有一副楹联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大手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寥寥八个字就将洞庭湖万千气象概括无遗。仅从此联即可窥见诗仙的豪放。

三楼还有清人黄道镶的“杜诗范记高千古,山色湖光共此楼”,此联妙在将洞庭湖、岳阳楼的自然风光及杜诗《登岳阳楼》、范文《岳阳楼记》的人文景观融于一体,自然流畅。但笔者以为若能将“高”字换成“传”字就更工整了,也许是作者另有其意吧。

岳阳楼牌楼上有一联是清乾隆年间尚书张照所撰:“南极潇湘千里月,北通巫峡万重山。”此联虽只在范文中的两句后面各加了三个字,但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

三醉亭取自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的神话传说,亭上有清人方功浚所题一联:“对月临风,有声有色;吟诗把酒,无我无人。”好超脱,好逍遥,读之觉有仙气从字里行间飘飘而出。

怀甫亭上的一联是当代书法家吴文蜀所撰书:“舟系洞庭,满目疮痍空有泪;魂归洛水,换了人间已无诗。”此联悬于斯亭,让游人缅怀诗圣时发思古之幽情,再恰当不过。

从岳阳楼的大多数楹联中可以看出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取意于范文和杜诗,都是从范文和杜诗中得到启迪而创作出来的,足见范文及杜诗真是千古诗文,千古绝唱,这既是范、杜的骄傲,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本文网址:http://dongdeshenghuo.com/xuetangzhishi/37901.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