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岳麓书院经典对联赏析

 2025-02-07  阅读 3  评论 0

摘要:岳麓书院经典对联赏析作为我国古代“四?书院”之?,岳麓书院?北宋开宝九年创办以来?今,历经千年,弦歌不绝。岳麓书院有哪些经典对联呢?头门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

岳麓书院经典对联赏析

作为我国古代

四?书院

之?,岳麓书院?北宋开宝九年创办以来?今,历经千年,弦歌不

绝。

岳麓书院有哪些经典对联呢?

头门

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

近世纪湘学与?争光。

头门是正式进?书院的第?道门。头门上悬

千年学府

匾,集唐代湘籍著名书法家欧阳询?迹?

成。对联是对岳麓书院千百年来在培育?才和学术研究的地位和作?的点赞,表达了作者

对书院的由衷赞誉,寄托了对湖南学?的殷切期望。

?门

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

这副应该说是岳麓书院名?最?的?副对联了。相传清代嘉庆年间,书院进修,完?之

后,门?请?长(院长)袁名曜撰写对联。袁名曜以

惟楚有材

嘱诸?应对,众?苦思不得结

果,贡?张中阶?,脱?答道:

于斯为盛。

此联为流?对,上联出?《左传

·

襄公六年》:

惟楚有材,晋实?之

;下联出?《论语

·

伯》:

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很多?对这副对联有误解,认为湖南。但

在这?作

发语词,没有意义。意思是说楚国(特指湖南)?才众多,?书院尤为兴盛。这副对联简约有

?,?势?凡,是岳麓书院千年以来?才辈出的真实写照。早在南宋初期,书院形成了当时理

学中较为兴盛的湖湘学派,出现了以张栻为代表的湖湘学派?才群体。

1916

?

1919

年间,青年?泽东数次寓居岳麓书院半学斋,从事?命活动,寻求救国救民的真

理。此后,?批岳麓师?投?于新民主主义?命事业中,如蔡和森、邓中夏、何叔衡、李达、

谢觉哉、周等,对中国历史产?了深远影响。

?门

纳于?麓;

藏之名?。

?门之后,宋元时为礼殿所在。明代嘉靖元年扩建?庙时,始建?门。门额正?悬有

名?坛

匾,撰者?考。

名?

在这?专指衡?之尾

——

岳麓?。衡?有七峰,回雁为?,岳麓为尾,岳麓书院因?

得名。

坛席

即坛位。除地为坛,上设席位,以徒对?师的礼遇。

对联的撰联?为清末湖南?等学堂学监程颂万。上联语出《尚书

·

尧典》:

纳于?麓,烈风雷?

弗迷。

下联语出《史记

·

太史公?序》:

藏之名?,副在京师,俟(后)圣君?。

对联意为岳

麓书院被浩瀚的林?所掩映,藏在地阔物博的岳麓?中。

?门过厅

地接衡湘,?泽深?龙虎?;

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

?泽深?

出?《左传

·

襄公?年》:

深泽、实?龙虎

礼门义路

出?《孟?

·

万章

下》:

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能由是路,出?是门也。

上联讲书院南接衡岳,东临湘

江,?泽深?,具藏龙卧虎?象;下联讲书院学宗孔孟儒学,通过对儒家礼义的学习,可以修

养圣贤之?。

讲堂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

原文链接:http://dongdeshenghuo.com/xuetangzhishi/37801.html

管理员

  • 内容408443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懂得生活主要分享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
Email:admin@qq.com

Copyright © 2022 懂得生活(dongdeshenghuo.com) Inc. 保留所有权利。

页面耗时0.0200秒, 内存占用1.75 MB, 访问数据库23次

粤ICP备130758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