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学堂知识 > 正文

对联-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知识点

作者:网络 来源:网络 日期:2023/3/10 9:34:09 人气:13 加入收藏 标签:作者 太守 景色 同乐

岳阳楼记知识点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作者写“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目的是什么)?

说明滕子京虽然被贬谪,却依然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积极进取,有“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

2.作者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什么?景色特点与作者本人特点有联系吗?

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景色特点与作者本人特点吻合:洞庭湖景色开阔,极有气势,这与作者的开阔胸襟和宏伟气度吻合。

3.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胸襟阔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以天下为己任)。

4.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滕子京的劝勉,结尾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就全文来看,这句有何言外之意?[中考题]

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

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5、“衔远山,吞长江”用“衔”和“吞”写出了洞庭湖的什么特点?

生动表现了远山、长江和洞庭湖的关系,写出了洞庭湖的浩淼和气势。

6、第二段表明“岳阳楼之大观”的句子是什么?从哪个角度写景物怎样的特点?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空间和时间:表现了洞庭湖景象开阔而多变化的特点,渲染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

7、作者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什么?景色特点与作者本人特点有联系吗?

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景色特点与作者本人特点吻合:洞庭湖景色开阔,极有气势,这与作者的开阔胸襟和宏伟气度吻合。

8、三、四两段写出哪两种不同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的不同览物之情?

景色一: 天气阴冷(阴); 相关览物之情: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悲)

景色二: 春光明媚(晴); 相关览物之情: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喜)

9、作者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的目的是什么?

与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之心。

10、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与古仁人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迁客骚人: 以物喜,以己悲。(思想感情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

古仁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思想感情不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有开阔的胸襟,以天下为己任。)

1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品德。

12、请你简单评价一下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先忧后乐”的思想是作者对待仕途进退和报效国家的道德准则,在封建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客观上有利于人民。从本质上讲,他的“忧天下”的主张是忧君思想,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13、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

14、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

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15、“其喜洋洋者矣”是一种‘乐”, “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乐’.两种“乐”有何不同?

答:前者是个人因“物”因“己”而乐后者是因天下百姓的“乐”而乐。

16、对联:

上句:岳阳楼壮美雄奇

下句:范仲淹心怀天下

醉翁亭记知识点

1、开头的描写“环滁皆山也……”有什么作用?

(1)引出本文描写的对象;

(2)点明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3)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的美,起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2、 本文写景的顺序是什么?

(A)写亭的环境:从远到近 (B)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

(C)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 (D)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微露主旨,为全文奠定抒情基调。

4、本文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以景美寄托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5、第三段分几层?分别用三字概括层意。哪一层是核心?

四层:(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太守醉是核心。

6、太守真正的醉因是什么?

太守励精图治,滁人生活安定、富足、欢乐,自己也能与民同乐。

7、醉和乐有什么关系?

醉乐统一。因乐而醉,醉又增乐;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8、作者怎样使用陪衬手法的?

以禽鸟乐衬托人之乐,再以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层层推进,突出了太守之乐。

9、怎样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一是借欣赏山水秀丽景色,排遣心中抑郁,二是借与众人游琅琊山,寄寓与民同乐的理想。

10、“太守之乐”有哪些?

(1)“山水之乐”(2)“宴酣之乐”(3)“乐人之乐”。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11、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来看,两人的思想有什么共同之处?

两人有都被贬的政治遭遇,但“不以己悲”,都具有“忧民”及“与民同乐”的思想,具有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

12、“太守醉”中的“醉”有哪两层意思?

答:一层是“喝酒醉了”,另一层意思是陶醉于山水之中了,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醉心山水的政治理想。

13、文章除了山水之乐外,还写了“太守之乐”,请你从内容和它所体现的积极意义上谈谈对“太守之乐”的理解。

答:(1)从内容理解,太守为人们富足快乐而感到高兴,体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2)从积极意义上理解,太守虽然位卑失意,却具有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积极人生态度,是值得肯定的。在当今社会,人们安居乐业,生活宁静祥和,彼此和谐相处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共同理想。

14、“言在笔先,意在笔后”,作者放情林木,纵意山水,让我们通过这美丽的风景体会到了太守独特的游乐情怀。你认为作者在此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①表达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之情

②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③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15、从文中看,太守因何而醉 ?

答:因不胜酒力而醉;因秀丽的山水而陶醉;因与民同乐而醉;因治理好滁州让百姓生活快乐,政绩斐然而自我陶醉。(不胜酒力;与民同乐;陶醉山水;自得之意。)

16、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①表现了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

②侧面表现了欧阳修治理有方,政绩斐然;

③为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

④突出了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

17、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本文先写醉翁亭秀丽的环境,接着写山间朝暮和四季的景色,再写太守与民同乐,以此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本文网址:http://dongdeshenghuo.com/xuetangzhishi/37757.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