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学堂知识 > 正文

对联-岳阳楼记12

作者:网络 来源:网络 日期:2023/3/10 9:06:35 人气:60 加入收藏 标签:天下 作者 这样 明确 欣赏

【教学目的】

1、 掌握重点词句,正确理解文意。

2、 联系生活,学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理想抱负。

3、 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感悟自然之美,热爱生活。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岳阳楼上对联:

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1)范希文和杜少陵是谁?——范仲淹和杜甫

2)“后乐先忧”是什么意思?

2、以此引出本课

3、教师出示有空白的范仲淹文学常识,学生抢答填空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中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幼年时家境贫寒,在母亲的教育下,发奋读书并胸怀大志。

公元1015年考取进土。后来曾经镇守西北边疆,抵抗西夏,使西夏不敢进犯。曾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敢于直言,实行有一定进步意义的政治改革,不幸遇到排斥被贬放邓州任太守。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号文正。

《岳阳楼记》便是他在邓州任上应好友滕子京所请而作。《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

二、课文阅读

(一)教师点出疑难字音,学生试读课文,读准以下生字:

谪、霪、樯、楫、暮、冥、谗、芷、汀、偕、汤汤、号、嗟、

(二)探讨讲读课文

1、第一段:

1)译:学生翻译

明确: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政通人和:通,顺利。和,和乐。

百废具兴:具,同“俱”,全,都。

增其旧制:制,规模。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

2)论:师生讨论

A、文中哪句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

B、哪句概括了重修时的盛况?

C、说明写作缘由的是哪句?

D、作者开篇点“谪”字,这不是存心触痛老朋友吗?

明确:A、庆历四年春,滕子京摘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B、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暗包含着对老朋友的劝勉:你虽然身处逆境,但希望不要悲叹,同时,作者自己在庆历五年也遭贬谪,这样写也暗寓与老朋友同处逆境、自勉勉人之意。

2、第二段

1)译:学生翻译

明确:于观夫巴陵郡胜状:胜状,胜景,好景色。

浩浩场汤:浩浩荡荡。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涯,边。

朝晖夕阴:或朝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晖,日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述,论述。备,详尽。

然则北通巫峡: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南极潇湘:极,尽。潇湘,潇水湘水。

迁客骚人:迁客,谪迁的,指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得无异乎:得无,表猜度,怎能不会。

2)论:师生讨论

A、这段写景的是哪几句?

B、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C、文中哪两个是对偶句?

D、“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段的哪句?

E、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特点?

明确:A、“衔远山——气象万千”几句写景。

B、写景的目的在于抒情,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C、衔远山,吞长江: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E、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第三、四段

1)译:学生翻译

明确:若夫霪雨霏霏: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表示另提一事,近似“像那”。

霏霏:连绵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连月不开:开,放晴。

浊浪排空:排空,冲向天空。

日星隐耀:隐耀,隐没了光辉。

山岳潜形:潜形,隐藏了形迹。

墙倾楫摧:墙,桅杆。楫,船桨。

薄暮冥冥:薄(比),迫近。冥冥,天色昏暗。

去国怀乡:去国,离开国都。

忧谗畏讥:谗,谗言,诽谤性话语。讥:讥笑,讥讽,挖苦。

满目萧然。萧然,萧条冷落的景象。

感极而悲者矣:感,感慨。

至若春和景明:至若,用在又一段话的开头引起另一层描述,近似 “至于”“又如”。

波澜不惊: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上下天光:天光,天色,湖光。

一碧万顷:万顷,极言其广。

沙鸥翔集: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顿。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锦鳞游泳:锦鳞,指美丽的鱼儿。

岸立汀兰:蓝,香草。汀,水中的小洲。

郁郁青青:郁郁,形容香气很浓。

而或长烟一空:而或,有时。长烟,大片烟雾。一空,完全消散。一,全。

浮光跃金:跃金,金色的月光闪耀跳动。

静影沉璧:壁,圆形的玉。

此乐何极:何极,哪有穷尽。

宠辱偕忘:宠,荣耀。辱,屈辱。偕,一起。

把酒临风:把,持,执。临风,迎着清风。

2)论:师生讨论

A、找出这两段中的对偶句。

B、第三段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C、第四段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D、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A、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B、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

C、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D、“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恰,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4、第五段

1)译:学生翻译

明确: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或异二者之为: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高高的庙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

是进亦忧,退亦忧:是,这样。进,指在朝廷上做官。退,指不在朝廷上做官。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无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种人,我同谁在一道吗?微,无、没有。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2)论:师生讨论

这一段是学习的难点所在,教读应着重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可层层启发,设问:

A、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B、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

C、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

D、最后一个感叹句的作用是什么?

欣赏板块一——写文缘由

范仲淹少时有大志,虽吃粥度日,仍苦读不倦,慨然“以天下为己任”。举进士后,曾带兵边塞,屡建大功,西夏称他“胸中有数万甲兵”,相戒不敢犯边。他积极主张改革朝政,为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因提倡改革被贬知邓州。

他的朋友滕子京,也是一个锐意革新的有才能的人物,被人诬告“前在汪州费公钱十六万贯”,于庆历四年(1044)春天,降官知岳州。作为一个封建文人,遭到贬谪,不能不产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愤懑、颓丧情绪。

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曾说:“放臣逐客,一旦弃置远外,其忧悲惟悼之叹,发于诗作,持为酸楚。滕子京守巴陵,修岳阳楼,或赞其落成,答以落甚成,只待凭栏大懒数场!”等楼修好后,他要痛哭几场哪!范仲淹深知这位平素“尚气,倜傥自任”的朋友的思想和性格,因此,担心他闹出事来,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此机会。

现在,滕子京知岳州,两年时间,政绩卓著,“乃重修岳阳楼”,便驰书前往邓州请范代笔,属文以记胜。这样一来,范仲淹受朋友委托为岳阳楼作记,就成了规箴知己的绝好机会,同时,自己也在遭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之必要。于是范仲淹便把这篇文章的主题定为抒发自己的胸襟怀抱,达到规劝朋友的目的。

明确:A、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触化而发生变化;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是忧“民”,便是忧“君”——怕皇帝不能为百姓造福;他们“进亦忧,退亦忧”,可见他们的“忧”跟个人的进退、荣辱都没有关系。他们是为民生疾苦而忧心忡忡。

C、在天下人感到快乐后古仁人才会快乐。可见他们的或忧或乐完全是随天下人的或忧或乐而转移的。这就是作者所认为的“古仁人之心”。

D、作者借用虚拟的“古仁人”,即自己心目中具有高尚品德的政治家与上文的迁客骚人对照,否定、批评了迁客骚人的悲喜观。作者对迁客骚人的批评,也是对好友滕子京的善意而含蓄的规劝。进而,作者又以古仁人的名义从正面引出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见解,表明自己不为个人得失而悲喜,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

三、课文品评

1、请学生对文中的文言现象进行归类笔记

明确:1)一词多义:

国:国防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国家 (国恒亡)

国都 (则有去国怀乡)

或:有时(而或长烟一空)

或许 (或异二者之为)

居:处在(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居住 (面山而居)

停了 (居十日)

通:通过(初极狭月一通人)

顺利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通晓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旷:开朗(则有心旷神怡)

宽广(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2)古今异义:

制——古义 规律 (增其旧制) 今义 制度

备——古义 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 今义 准备

景——古义 日光 (至若春和景明) 今义 景物

尝——古义 曾经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今义 品尝

微——古义 没有 (微斯人) 今义 微小

3)通假字:具,同“俱”,全,都百废具兴。

属,同“嘱”,嘱咐属予作文以记之。

4)虚词:

以:来 (属予作文以记之)

因 (不以物喜)

凭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用来 (所以动心忍性)

其:代词,他,他们 (其必曰)

语气词 (其喜洋洋者矣)

代词:他的 (必先苦其心志)

2、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译成现代汉语的格言形式,尽量精警,谈谈这两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欣赏板块二——范仲淹的民本思想

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之:“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

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常说“土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从他力主革除弊政、做官勤政爱民的行为看,确实不是徒托空言。他借滕子京嘱写《岳阳楼记》的机会,提出这种理想化的人物来,正是为了“假托古人,自写怀抱”,表明自己本来就不为个人的进退、荣辱而悲喜,虽遭贬谪,但忧国忧民之心决不改变,同时也包含着对滕子京的勉慰。

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任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3、在理解的基础上全体背诵课文一遍。

四、拓展欣赏

1、比较阅读:都是以岳阳楼为题材的,它们的内容、结构有何异同?

欣赏板块三——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明确:同:1)两篇都写了岳阳楼周围的景色

2)都用了借景抒怀的方法

3)两篇的开头都交代写作原因:《登》是慕名登临而作,《记》是应约有感而发。

4)两篇中间都是写景。《登》:“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气魄宏大,意境广阔。《记》中的“衔远山,吞长江”也有着同样的气势。

异:1)《记》在写阴雨、睛明景色时,情景相生;而《登》诗三联写自身经历“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与次联写景没有直接联系。

2)两篇最后都抒怀,但《记》是在与前文的“悲”“喜”之情对比中提出了“先忧后乐”的主张,显示了作者志趣的高远;《登》诗是由自己的遭遇联想到吐蕃

入境,边境不宁,百姓遭战乱而流离。“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同样于“忧时伤乱”中见其忧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

所以,可以说范仲淹与杜甫这两位不同时代的人,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诗、文),大致相同的结构(述因——写景——抒怀),写同一对象(岳阳楼),表达了大致相同的思想境界(与民同忧乐)。

2、理解欣赏

欣赏板块四——岳阳名诗

位于湖南省岳阳城西的岳阳楼,建于唐朝开元四年至开元七年间,飞檐画栋,气势雄伟。自古以来,这座建筑物,与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藤王阁,被誉为楚地三大名楼。

据记载,三国时东吴大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此,在洞庭湖畔建起训练水兵的阅兵楼。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中书令张说被贬谪到岳州(今岳阳),就在鲁肃的阅兵楼旧址修建岳阳楼。

从此以后,历代著名诗人墨客经过此地都有题咏。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遇赦过岳阳写了《与夏十二登岳楼》一诗:“楼观岳阳尽,刀!边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孟浩然也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样气势磅礴的诗句,写出了岳阳楼前壮丽的景色。他留下“莫辨荆楚地,唯余水共天。渺弥江树没,合沓海湖连”(《洞庭湖寄阎九》)的诗句。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诉,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这首五律,写出他遭受安史之乱后痛苦的心境,也描绘出岳阳楼的雄伟壮阔。

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孟冬,韩愈过岳阳,写了《岳阳楼别窦司直》的五言古诗。他写出了岳阳楼和洞庭湖的壮丽的自然景色。与此同时,窦库也写了《和韩十八侍御登岳楼》的五言古诗。刘禹锡在被贬中和韩愈相遇,也和了他一首六十二韵的五言古诗。开头就有“楚望何苍然,曾阔七百里。孤城寄远目,一写穷无已”的诗句。他们通过描写岳阳楼的景色,抒发了他们在政治上受挫折后的苦闷心情。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春,白居易登岳阳楼,写有“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一诗。

元极路过岳阳,写有“岳阳楼上日衔窗,影到深潭赤玉幢。帐望残春万般意,满棂湖水入西江”等两首诗。唐宣宗大中元年(公元847年)冬天,李商隐过岳阳,也写了两首登岳阳楼的诗,留有“汉水方城带百蛮,四邻谁道乱周班”,“欲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的名句。

岳阳楼建筑具有较大规模,恐怕要从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算起。滕子京被贬至岳州第二年,大规模重修此楼。楼建成后,他将此楼的建筑结构、四周风光及唐代诗人的作品写下,连同一幅《洞庭晚秋图》寄给了他远在河南邓州的好友范仲淹。庆历六年,范仲淹写出了千古流传的散文《岳阳楼记》。他不仅凝练地描绘出岳阳楼的景色,而且抒发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洁怀抱。

范仲淹《岳阳楼记》一出,岳阳楼从此声名大振。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春。黄庭坚过岳阳,写有“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澦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等两首为人所传颂的诗。

南宋孝宗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陆游登岳楼也写有一首七言古诗:“帆樯才放已隐去,云气乱入何冥之。鼋鼍出没蚊鳄横,浪花遮尽君山青……。”在南宋诗坛享有盛誉的诗人陈与义,游岳阳楼也有诗:“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旅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徒倚湖北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来苍波无限悲。”

岳阳楼的右侧有一座“三醉亭”,左侧有一座“仙梅亭”,它们组成了“品”字形的建筑群。据道教书籍记载,唐朝有个吕洞宾。两举进士不第,浪迹江湖,遇钟离汉授以丹诀,隐居终南山等地修炼成仙,号纯阳子。传说他三次路过岳阳,在岳阳楼上狂饮,人皆不识。于是他题诗壁:“朝游北海暮苍捂,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岳阳楼侧的“三醉亭”,就是为这神话传说中的吕洞宾而修建的。

欣赏板块五——岳阳名联

岳阳楼内悬有历代游客的许多优秀对联,其中有“居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饶有风趣韵味。

这里最长的对联,是清朝道光年间窦进士所撰写“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心,膝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请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杨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言,问谁领会得来?”上下联一共104字,洋洋洒洒,大笔淋漓,将岳阳楼的风物和历代名人轶事概括无遗。今天谁来撰写文辉星月,气吞洞庭,情动江南,势压古人的诗篇和对联呢?

欣赏板块六——岳阳趣闻

范仲淹受友之拜托,为岳阳楼作记,前有佳作熠熠,要想不为败笔,范仲淹还要有相当的勇气呢!

李白就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当他登到黄鹤楼上,美景唤起了他的诗兴,使他又要吟出诗来。然而,他抬头望了崔颖的《登黄鹤楼》,便慨然唱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只好敛平叹之而去。像李白这样的文学巨匠,对崔颖尚且退避三舍,而今范仲淹在“前人之述备矣”的景况下,来写岳阳楼记,的确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然而,他居然写出来了,而且文章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造诣,都能在千百篇写岳阳楼的诗文中,首屈一指。他怎么有这样的神来之笔呢?原来,他不蹈前人窠臼,不拾他人牙慧,而是别开生面,另辟新境。

五、布置作业:

第一课时:1、完成课后练习和同步练习。

2、背诵课文,准备默写。

第二课时:1、选择欣赏板块中的岳阳楼诗文一则写一篇读后感。

2、想象范仲淹登临岳阳楼,意气风发书写《岳阳楼记》的情

景写一则小故事。

本文网址:http://dongdeshenghuo.com/xuetangzhishi/37742.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