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学堂知识 > 正文

对联-小篆的学习

作者:网络 来源:网络 日期:2023/3/9 12:05:32 人气:6 加入收藏 标签:作品 书写 内容 一般

小篆的学习

小篆的运笔和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书体不同,并无其他书体笔法的丰富变化,但是由于人体生理上的需要〔如心跳和呼吸等〕,都会对保持恒定状态的小篆线条产生影响,所以,篆书的运笔也十分不易。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谈谈篆书的运笔。

(一)笔法

1.起笔与收笔

篆书的运笔重心在起笔与收笔,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逆入平收”。王羲之在其《书论》中说过:“第一须存筋藏锋,灭迹隐端。”;唐代徐浩也讲:“用笔之势,特需藏锋,锋若不藏,字则有病”。要保持篆书线条的稳定、圆润的形态,起笔与收笔至关重要。下面是小篆作品的起笔与收笔。

篆书线条流畅悠长,遒劲舒展。有时一笔而成,十分困难,所以,就产生了接笔现象。 接笔现象一般有二种类型: 示范并讲解:

一是笔内相接:笔内相接要注意顺势而成,不要有悖势,最好有一小段复笔,灭迹隐端,保持线条边缘整齐光滑。

二是笔间相接:笔间相接,在接触点要“少驻笔锋”,等墨化开,再行运笔,这样,会有浑然天成的感觉。

掌握篆书的笔顺对于学好篆书十分重要,因为篆书的线条必须相当标准、严格对称;字内空间和字外空间的必须疏密得当,和谐适度,所以,先写哪一笔,后写哪一笔都会对篆书的构形的好坏有所影响。一般地说,篆书的笔顺应该遵循以下规则:

①先上后下。

②先左后右。

③先横后竖。

④先外后内。

当然,学书者也可以在一般规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习惯和特质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的笔顺规则。

古人认为:“秦碑力劲,尚婉而通”。婉丽流畅中内含“筋力”,外柔内刚是小篆的笔法特点精髓。小篆的笔法有人称为“铁线”,有人喻为“玉箸”,也是这个道理。 小篆笔法的“遒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体现:

一是不管线条长与短、曲与直,都要一气贯之,起笔与收笔固然重要,但运笔中段尤其不可力怯,即使是接笔也要了无痕迹。

二是曲笔和圆笔的弧度一定要均衡、对称,要有弹性。到了清代,篆书创作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其中成就最高的当属邓石如。邓氏篆书融汇古篆和隶书,在婉丽、流畅、舒展的小篆线条中参以方笔,使小篆笔法的“遒劲”中有增添了几分雄厚古朴。

下面是赵之谦和邓石如的小篆作品:

(二)结构:

书法的结构一般指字形框架和字形内部空间的总和,篆书当然也如此。经过秦代“书同文”的规范化,小篆在字的体势上有了比较统一的型制。字的长短大小基本一致,一般为长方形。小篆中绝大多数字的结体是均匀、对称的,这是小篆书体的一个明显特征和结字规律。

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简要分析一下小篆的结构特征。

1.端方内敛、精气十足

小篆的结构内圆外方、笔圆形方,且略显颀长,使其形态端庄平稳,和谐对称,如玉树临风。字形左右两边向中间略为弯曲,内敛气息,蕴藏张力,精神凝聚。

2.重心集中,挺拔舒展

一般说,小篆结构的上部比较紧凑,下部比较疏朗舒展,灵活性较大。其垂脚可长可短,是用于左右相邻的字求得齐平的部分。这个可以灵活伸缩的部分,给小篆的布局排列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容易呈现既疏放流畅,又严谨整齐的效果。

3.虚实相生,疏密得当

小篆结构的 虚实、疏密其实就是一个“布白”问题,笔画处为黑、为实,无笔画处为白、为虚。古人将“布白”分为三类:字中之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通篇之布白。此法周到细致,可见布白优劣对于小篆结构的影响甚大。所以,小篆结构要严格做到空间均衡,虚实对应,疏密和谐。

(三)章法,

章法也叫“布局”、“谋篇”,是指对书法作品作整体的艺术安排,大体包括选择幅式、经营位置、题款用印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1.选择书写品式

创作一幅篆书作品,在选定好内容,斟酌审定好每个字的篆法后,首先定夺选择什么样的幅式来书写。传统的幅式很多,有中堂、立轴、横幅、长卷、对联、条屏、扇面、斗方等,要根据内容和实际需要选择幅式,裁定大小。如是参加展览,就须考虑展厅效果问题,较适宜大点的幅式,如条幅、中堂、对联(包括四条、六条、八条屏等),大多以竖幅为主;如是客厅、书房侧面壁上,就要视其室内空间大小、墙壁高低来决定幅式,一般情况下较适宜四尺对开横幅、扇面、斗方等(包括匾额)。幅式选择得当,直接关系到作品的表现形式,必须认真对待。

2.经营书写位置

在决定了幅式后,就要对所书内容、题款、用印作整体的 设计安排,初学者可用稿纸先筹划一番。如果是书写金文或甲骨文,还要将释文一并设计在内。篆书的排列方式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行有列、字行分明,其特点是规整清楚,

一目了然。这种排列方式适宜写小篆。只需安排好全部书写内容,再用宣纸折出所需字格(小篆的字格一般为长方形,比例为二比一,三比二),字距要大于行距。还有一类是有行无列,竖行中略有参差的分布形式。其特点是整齐中求变化,严谨中求灵动,行距整齐,字距疏密有致,洒脱自然。这种排列方式较适宜汉篆、金文、甲骨文的书写,只需折出竖行格子,计算好每行字的位置。注意正文设计的最末一行要在竖行长度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处收束为妥。否则,前紧后松,会影响整个章法的统一。

3.讲究题款用印

题款、用印是章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作品中虽处于“陪衬”地位,但对作品起着相互关联、相互增益的作用,所以,要求气脉贯通。不能正文归正文,款字归款字,印章归印章,不相呼应。

题款

题款的主要内容包括:

(1)注明正文出处,如诗文的作者,诗文的名称;

(2)受书者的名字或称呼,如“口口口先生雅正”、“惠存” 等;

(3)书写年月,一般写农历,也可写公历或特殊的时间称谓;

(4)书写者的姓名、斋号等。对于有特殊意义的作品,也可以阐述创作经过、感慨,使观者对作品有更深的理解。 只写(3)、(4)条称之为单款,若有受书者的名字,称之为双款。篆书题款字体最好用行楷或行书来写,这样静态书法和动态书法结合,使作品愈显活力。款字的大小应小于正文,但不宜过于悬殊。款文与正文的行距也要保持一致。 用印

在题款后加盖印章,不仅会对整个作品章法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而且使用得当,还会起到调整重心,均衡章法的重要作用,必须慎重对待。

印章的大小一般要等于款字或小于款字为宜(宁小勿

大)。钤盖的位置可视其款文所留的位置,位置小,可用一方;位置大,可用两方,不能超过三方。次序为名印在上,次为字印或号印。用两印时,最好一朱一白,两印一般大或上面印稍小点,下面印稍大点,这样上轻下重,也合乎审美的要求。引首章是否用,要根据整个作品的气势来定,如果款尾姓名章印色太重,需要呼应提升,或者作品有些单调需要增加变化,这时可考虑钤盖引首章。印章在书法作品中的作用是很微妙的,除了要求使用得当,

还要求印章的风格要与作品的风格相协调,尽可能地使容、 书写风格、印章达到完美统一。

4.篆书各种形制的创作练习

①中堂

中堂因悬挂在厅堂正壁中央而得名。中堂的形制较为宽大,比斗方长,比条幅宽,其长宽比例大致为二比一或三比二,一般用四尺或六尺整张宣纸或长度稍短—一些的宣纸为宜。书写内容适宜表现恢宏和气势苍茫的题材或形式端正的整篇内容。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②条屏

条屏为条幅的组合,有四条屏、六条屏、八条屏、十条屏等,但必须是偶数。书写的内容可写一条内容,也可写一个专题的多个内容。要注意的是书写前后必须一直,整体协调。常见的条屏每条行数字数相等,惟末条因有落款可灵活变化。

③条幅

条幅指直挂的长方形字幅,形制和中堂一样取纵势,一般用四尺或六尺宣纸竖折对裁,即为两张条幅,也就是常说的四尺对开或六尺对开。条幅是参加展览、赠送友人最多、最普遍也最简便的一种表达形式,书写内容范围广泛,行气贯通。宜于发挥。

④对联

对联,又称“楹联”,是书法艺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传统幅式,也最适合于书写篆书和隶书。对联的内容要求非常严谨,必须是对仗工整的诗句和文句,而且上下联字数、大小、粗细、宽窄都要对应一致。用四尺宣纸对开裁,即成一副对联,也可用现成的瓦当对联纸。对联落款较为独特,单款落在下联即可,双款可分上下联落。上款落在上联正文的右侧,比正文略低;下款落在下联正文的左侧,也要低于正文。此幅对联作品只落穷款,也是一种形式。 ⑤横幅

横幅,也称“横披”,是传统的书写形式之一,较适宜居室、书斋及厅堂悬挂。章法上要考虑到“横”的幅面要求,注意行与行之间的统一协调。字数少的横幅接近于匾额,应写得厚重、坚挺、有力。此作为王虚舟《论书剩语》一则,共

50字,字数较多,创作这类作品应注意气势贯通,一气呵成。

⑥斗方

斗方因为形状像斗故名,形制为方形或近于方形。这种形式较适合悬挂于书房、走廊及较优雅的场所。斗方所书内容一般为诗句、格言及较短的诗文。斗方的布局有一定难度,书写什么内容,字法章法上有什么变化,要反复琢磨,避免呆板。此作是老子《道德经》五十九章摘句,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略空,“克”字最后一笔略有变化,有了虚实疏密对比,避免了画面布满塞足

本文网址:http://dongdeshenghuo.com/xuetangzhishi/37651.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