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作者:大道知行
易经广告对联
01
天上四时春为首;
人间五福寿当先。
上联谓自然界春夏秋冬四季,当以春为首。春,我国习惯指农历正月至三月,为一年四季中第一个季节。孔颖达语“人遇春暄,则四体舒泰。”
人间五福,即“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孔颖达疏:“一曰寿,年长也。”下联是说人间五福,寿是第一位的。它不仅在五福排列顺序上占第一位,而且就重要性而言,健康长寿是一切幸福的前提条件。
02
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骚取幽,读庄取达,
读汉文取坚,最有味卷中岁月;
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兰同芳,
与海棠同韵,定自称花里神仙。
此联是苏州留园五峰仙馆联,作者是清末的陆润庠。
上联说读《尚书》使人懂得什么是做人处事的正道,读《易经》使人懂得“穷则通,通则变,变则久”的道理,读《离骚》能让人感受到其幽雅不凡,读《庄子》使人懂得达观天下、超然大度,读汉代的文章可以坚定人的意志。人生最有味道的事情便是读书。
下联提到的菊、梅、莲、兰、海棠都是高洁的花朵,终日与它们相伴,也能如它们一样纤尘不染、洒脱自如。
03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这是明代学者胡居仁撰写的一副对联。
对联的大意为一个人要是有恒心的话,不必起早贪黑读书,长此以往会精力不济,难以长久。做任何事情最怕的是只有三分钟热度,更别谈持之以恒、有始有终了。
04
从心所欲;
随遇而安。
此联采取集句形式,借以表达旷达乐观的胸怀和随性适分、任其自然的生活态度。
上联是说随自己的心意行动处世。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朱熹集注:“从,如字,随也。矩,法度之器,所以为方者也。随其心之所欲,而自不过于法度,安而行之,不勉而中也。”孔子在介绍自己进德修业的经历时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到了七十岁,便能随心所欲,也不会超出规矩。这是一种认识必然所获得的自由。上联意在说明作者生活起居随自己的心意,又合乎自然界阴阳消长的规律,“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
下联是说,能安于所处的各种境遇。语见《孟子·尽心下》:“孟子曰:‘舜之饭糗茹草也,若将终身焉。及其为天子也,被袗衣,鼓琴,二女果,若固有之。’”孟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舜吃干粮啃野菜的时候,似乎准备终身如此;等到他做了天子,穿着麻葛单衣,弹着琴,尧的两个女儿侍候着,又好像这些都是早已具有了的。朱熹解释说:“言圣人之心,不以贫贱而有慕于外,不以富贵而有动于中,随遇而安,无预于己,所性分定故也。”
05
好读书不好读书;
好读书不好读书。
这副对联初看起来文字一样,实际上是一副既奇且巧、韵味十足、含蓄幽默的对联。
上联第一个“好”和下联第二个“好”,念hǎo;上联第二个“好”和下联第一个“好”,念hào。意思是年少时正是好好读书的时候,却不喜欢读书;长大成人之后,想读书了,却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而没机会读书。
这副对联告诉我们,不要等到“书到用时方恨少”才知晓读书的重要性,切不可“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易经广告对联大全
06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
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
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此联为岳麓书院的对联,也是岳麓书院讲堂最长的一副对联,由清代岳麓书院山长旷敏本撰。旷敏本(1699-1782),乾隆十九年(1754)聘为岳麓书院山长。原联毁于抗战时期,现联为颜家龙补书。
上联:是非由自我审查,毁誉由别人评说,得失听从天命,不可强求。当我们登上麓山峰头,感受着朗月清风,天地万物的道理便可知,荣辱得失就可置于度外。下联:国家的栽培、父母的养育之恩如何回报,老百姓的日子如何过得更好,中华的优秀文化如何传播,登到山顶的赫曦台上,俯瞰衡云湘水,便可找到答案。这种人生态度其实也正是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思想的体现。
07
静以修身俭以养性;
入则笃行出则友贤。
上联的意思是清心寡欲坚定志向,安定清静实现远大理想。
下联的意思是在家要尊敬父母,话语和逊,态度恭顺,坚守孝道;在外交友要结交正直、大度、博学多才的朋友。
08
春风大雅能容物;
秋水文章不染尘。
上联的意思是温暖的春风雅量高远,有包容接纳世间万物的大爱情怀。
下联的意思是文辞笔墨如秋水一般清澈明净,不沾染半点世俗尘埃,其深刻的潜藏蕴涵了一种脱俗无尘的境界。
该联意在启示人们清心寡欲、胸襟宽广、超凡脱俗。
09
从来人品
恭能
寿;
自古文章正乃奇。
对联意思是说:自古以来,一个人有严肃认真地对待一切事物的品德,就能够长久立于不败之地;文章不能离开“正”去追求“奇”,要合乎规律和常情,才是真正的好文章。
对联告诫人们要恭和宽厚才能健康长寿,写文章也要浩然正气才能出奇制胜。
10
敦伦在读书;
大业惟修德。
对联的大意为:敦厚源自认真读书,修德方能成就大业。
◎本文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