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学堂知识 > 正文

对联-唐伯虎为10两银子,给地主家的厕所写了一副对联,不料成千古名对

作者:网络 来源:网络 日期:2023/3/4 13:23:24 人气:13 加入收藏 标签:一个 也是 对于

唐伯虎“风流才子”的形象早已刻入了很多人的认知,特别是在一些影视作品的描述中,都将唐伯虎刻画成一个风流不羁、才华横溢的形象。

然而,历史中真实的唐伯虎却是命途多舛的,他的人生,也总是在经历着重大变故,甚至还曾为10两银子写下对联,而这对联,也成为千古名对。

由于“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流传甚广,因此不少人都对唐伯虎产生了误解。

唐伯虎也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富二代,历史中的他出生在一个“草根”家庭之中,其父亲开设的一家小酒馆,成为了一家人衣食住行的依靠。

从小时候开始,唐伯虎就展现出自己聪明的一面,学习东西的速度也很快,于是父亲不希望孩子的才华被埋没了,便送了唐伯虎去读书。

唐伯虎从小展现出的文学天赋,就已经令人惊愕了。

1483年,文徵明的父亲文林前往唐家酒馆吃酒,看见了唐伯虎,当时唐伯虎也仅仅只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小伙计。

文林一眼就看中了眉清目秀的唐伯虎,于是问道:“这个少年是谁?”

唐伯虎的父亲当即自豪地回答道:“乃犬子伯虎也!”

这次偶然的相遇,对唐伯虎来说他认识了一生好友文徵明,对于唐伯虎的父亲而言,他更加坚定了让唐伯虎好好学习的动力,对他而言这是一个非常长面子的事情。

唐伯虎也果然没有让父亲失望,16岁的那一年,参加了苏州府的府试,并且考取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要知道,那会的唐伯虎压根没怎么看书,因此还有一句“童髫中科第一,四海惊称之”问世。

按照明代科举考试的要求,对于士人的限制是非常严格的,唐伯虎在日后能够得到文坛的关注,他的文学造诣也自然是符合统治阶级选才标准的。

也就是说,在考试中,唐伯虎得将火候拿捏的非常到位,既不能泛泛而谈去堆砌四书五经的句子,也同样不能让思想自由驰骋超脱于答题的范围,要既平庸又出众,才能符合统治者的录用标准。

从这也不难看出,他少年时的一些不羁,其实只是一种表象罢了,他的人生道路还是按照一个正常知识分子的发展路线去走的。

接下来的日子里,唐伯虎的才华更是被不断体现出来,可他的人生也遭遇了很大的变故。

随着他家中的亲人不断离去,这些都对唐伯虎造成了极大的打击。

可人生的道路也这么走下去了,他也不能就此消沉,他是有着抱负的,哪怕,那或许也可能只是一个对于父亲的交代。

1498年,唐伯虎参加了全省乡试,这次考试,全苏州都在关注着。

令人没想到的是,唐伯虎直接考取了一个“全省第一”的好成绩,名号直接洒满江南。

对于文林来说,唐伯虎俨然已经成为“别人家的孩子”了,不过,唐伯虎的个人变故,种子或许也从这个时候就开始埋下了。

随着唐伯虎的名声渐渐变大,他也过起了逍遥的生活,和同样满腹才华的好友们共同游乐。

他曾约着文徵明一同游玩,还说是雅会,可当文徵明上船后,却发现船上有一大群花枝招展的歌伎。

这次也让文徵明感觉到非常不愉快,当即对唐伯虎挑明了:“要么我就下船,要么你就让她们下船,否则我就跳湖!”

透过此事,也能看出唐伯虎和文徵明这类文人的区别,唐伯虎不落俗套,可在很多清高的文人眼中,唐伯虎也确实是“败笔”。

那段时间,自信满满的唐伯虎不局限于诗词歌赋,转而对绘画也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

他的绘画作品不仅仅取自于宋代诸家,还同样融入了一些元代文人的山水画笔墨和意境,比如《山路松声图》、《落霞孤鹜图》等等,这些作品当中都能找到宋元诸家的影子,唐伯虎的人生,也能从那些诗词画作中得以体现。

明代商业文化的繁荣也促成了士风的转变,也使得红尘世界中的士人们陷入了思想的躁动,在“满足欲望”与“保持道德”中的艰难的抉择中,他们需要面对物质享乐的诱惑,从另一方面也得面对因世道沦落所带给自己的忧患意识。

唐伯虎很早就是“才子”,他自己也同样有很多作品能够证明,可“才子”对他来说归根到底也仅仅只是一个民间称谓罢了,对生活并不能起到太多的帮助作用,他也只能通过“学而优则仕”的道路给自己一个交代。

在前几次科举考试中尝到了甜头,他也觉得自己对付这种考试宛若探囊取物一般,心里早就“有底”了。

因为寻欢作乐,他对于接下来的考试也没有太多的重视,从唐伯虎的出身情况来分析,在家境一般的情况下,能够名震江南对他来说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再说当官对他来说似乎吸引力也没有那么强,他只是想要一个肯定。

除了早年的文徵明外,结交了不少朋友,也包括徐经这种富商,他家中奴婢成群,根本不愁吃喝玩乐,这或许也是唐伯虎羡慕的日子,两人的关系也要好了很长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里他还画了一幅《莺莺图》,顺道题了一首诗。

1499年,唐伯虎和徐经两人则相伴一同去考试,也出现在了北京,这两人一个是名士,另一个是出了名的富家子弟,徐经更是将“土豪”的形象演绎地淋漓尽致,去了北京之后天天都招摇过市,不惹人嫉妒那都不现实。

还没考试呢,唐伯虎就“大言不惭”地豪言“会试第一,非我唐寅莫属”!

由于有人揭发,唐伯虎和徐经也就倒了霉,唐伯虎被误判为“作弊”,打出头鸟,唐伯虎也就这么成为了“出头鸟”。

在那个时代,科举也是普通人家改变命运的唯一渠道,也是朝廷管理的一种手段,这件事引起了大家的愤慨,朝廷也必须得有一个交代。

就这样,朝廷为了平息舆论,也就罚徐经及唐伯虎削除仕籍,主考官程敏政则被革职。

这次考试,“火”起来了两个著名的历史人物,除了唐伯虎之外,另一个就是浙江的王阳明。

对于踌躇满志的唐伯虎而言,真相已经不重要了,他永远失去了做官的机会,也在世人眼中留下了污点,这些对他的打击也可想而知。

原本以为唐伯虎能从此飞黄腾达的妻子也对他彻底失望了,因此便改嫁他人。

这次阴差阳错的事件,却造就了一位后人所熟知的才子。

唐伯虎最终被朝廷贬为小吏,他也自然将这当成奇耻大辱,干脆拒绝上任。

在这种人生的低谷期,真心朋友和酒肉朋友的区别也体现了出来,文徵明理解他,只好托关系,让吴宽给当地巡抚打了个招呼。

逃过一劫的唐伯虎自此也消沉了起来,他也想用秀丽的风景来洗涤自己的心灵,先是在镇江、扬州一带游乐,随后就沿着长江逆流而上,经过了芜湖、九江等地,四处游荡,对于人间的沧桑和世态炎凉都有了更多的认知。

他对科举也不再抱有任何幻想,科举失利也深深刺痛了他的自尊心。

失去了人生目标的他,还写下过一篇《闲中歌》来表达自己的苦痛内心。

可唐伯虎终究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无论在哪里,只要能写能画,他对于历史就是有着价值的。

游山玩水需要钱,唐伯虎似乎在出发前没有考虑那么多,他只想要心灵上的解脱。

有一次,他走到一个县城当中,那里的县令刚刚盖好了院子,却突发奇想,想给茅房写一幅对联,还悬赏10两银子。

告示贴出了三天,并没有人前来应答。

不是银子不够多,而是文人都觉得给茅房写对联是对自己才华的一种侮辱,读书人要的是清白和脸面。

穷困潦倒的唐伯虎可顾不着那么多,那段日子他天天吃了上顿没下顿,也就为了那十两银子答应了。

一个“茅房对联”丝毫难不倒唐伯虎,他随即大笔一挥写下了一段完整的对联。

上联为:且看来客多情,甘解衣带终不悔。

下联则是:莫道此物无用,化作春泥更护花。

从古至今的文人墨客当中,能将上厕所写得如此清新脱俗的,恐怕也仅仅只剩下唐伯虎一人了。

对于唐伯虎来说,官场的不幸使得他后半生颠沛流离,可对于后人来说,实在不能说是一种不幸。

很多关于他“风流”的传闻,也是从“科举舞弊”后展现出来的,他也是在这一段时间里频频流连于烟花柳巷当中,创作了大量关于女色与享乐的诗句和绘画作品。

比如《如梦令》、《咏纤足伴歌》等,都是在描写着放纵的姿态。

在那种穷困的现状之下,很多关于唐伯虎的传闻也都只是附会而已,所谓的“桃花庵”说白了就是几间小草屋罢了,甚至于“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印章在考古学家的考证之下也是伪造。

唐伯虎穷困潦倒,他越是想通过放纵的行为来释怀,反倒越来越难以释怀。

唐伯虎的悲惨遭遇,引起了江南士人的一致同情,所以其实唐伯虎早在那个年代就渐渐“传奇化”了。

优厚的俸禄是怎么都没办法属于唐伯虎,他也没有其他的技能用来谋生,一直靠着卖字画为生。

唐伯虎还是有才子之名的,他的画也能稍微卖点好价钱,在有了一些积蓄之后,他想的自然也是安身立命之处,于是,在众里寻他之后,他选择在一片山清水秀的地方盖起了栖身之所。

房子不大,也很简陋,但对他而言,已经足以。

后来,他还和苏州名伎苏九娘有染,对于唐伯虎而言,最为困难的时候,九娘一直在身边。

唐伯虎的各个时期,也在不同的境遇下写下了不同的文字。

历史中唐伯虎生活的年代也正是明代的中后期,在曹雪芹的口中,唐伯虎所生活过的苏州也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特别是到了明代中后期的时候,苏州更是成为了整个江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中心。

繁荣的背后,自然也离不开像唐伯虎这种文人的点缀,这里英才辈出,也是群星闪耀,不过能在众多名人中脱颖而出的,恐怕也仅仅只有唐伯虎而已了。

对于他来说,诗词是要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这也是他的诗词如此脍炙人口的一大原因。

这也能看出,唐伯虎并不认为诗词歌赋一定要高高在上,有的时候接地气才是真实的,“艺术源于生活”从他这里也能得到极大的体现。

到了1523年,唐伯虎的身体每况愈下,这和多年来的酗酒和纵欲也有着极大的关系,不过他早已超脱于生死,坦然面对着死亡的来临。

唐伯虎的人生总体上也继续持续着穷困潦倒,也最终在54岁的年纪孤独离世。

和很多名人一样,他们都属于生前没有受到重视,却在死后被人赏识,能流传至今的作品,个个都能放在博物馆当中。

到了民间,他的故事更是被添油加醋,跌宕起伏,成为了街头巷尾的谈资。

明末小说家冯梦龙的艺术创作,也将“男主角”定为了唐伯虎,将唐伯虎写成了家境殷实的大家才子,还附上了很多故事,就这样,穷困潦倒的唐伯虎就彻底完成了艺术中的转变,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记住。

他有才,可始终没有依仗自己才能去做些令人不齿的事情,他的放犷也仅仅是和自己有关,并没有牵扯到其他人进来,甚至是当年的“科举舞弊案”,他都没有极力推卸责任,反而默默接受了结果,哪怕搭上了自己的后半生。

归根结底,他是一个被统治阶级所抛弃的人,经历了众叛亲离和怀才不遇后,还是让后世的人们接受了他。

唐伯虎科场舞弊冤案 中国新闻网

史上真实唐伯虎:穷困潦倒 一生仅娶两个妻子 凤凰网

举报/反馈

本文网址:http://dongdeshenghuo.com/xuetangzhishi/36692.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