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学堂知识 > 正文

对联-曹德旺:曾国藩的12字对联,挂在我办公室50年,让我受益无穷

作者:网络 来源:网络 日期:2023/3/3 10:33:47 人气:5 加入收藏 标签:玻璃 自己

原标题:曹德旺:曾国藩的12字对联,挂在我办公室50年,让我受益无穷

曹德旺:曾国藩的12字对联,挂在我办公室50年,让我受益无穷

在“玻璃大王”曹德旺的办公室里,一副12字对联挂在整个屋子最显眼的地方,这上联是“敬胜怠,义胜欲”,下联是“知其雄,守其雌。”

这副对联的意思是说,人要通过勤勉去战胜懈怠,通过走光明大道战胜邪欲,懂得刚强的必要,但仍要坚守谦逊柔和的心态。

曹德旺坦言,这副对联原是晚清名臣曾国藩所创作,创业初期,曹德旺得到这副对联,从此将它在办公室内悬挂50年,其中的道理,让他受益无穷。

创业艰难

要说这个对联,确实来历不凡,相传,曾国藩少年时初入朝廷,因为性格尖锐,锋芒毕露,所以虽然才能卓越,却始终郁郁不得志,加上又在江西兵败,遭到朝廷斥责,心中更加烦闷。

不得已在家躲清闲的曾国藩痛定思痛,思索自己为官以来的种种表现,却始终想通自己仕途不顺的根本原因所在,因此情绪愈发消沉,身体也一天比一天差,曾国藩弟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四处给他求医问卜。

有一天,曾国藩的弟弟忽然遇到一个疯和尚,这和尚表面虽然疯癫,但却是真正的得道高僧,他听到曾国藩的状况之后,直言这是心病,需要心药医,于是当即为曾国藩写下这副12字的对联,让曾国藩的弟弟带回去给曾国藩揣摩。

曾国藩看到这12字的对联之后,细细品悟,忽然如同醍醐灌顶,悟到自己仕途不顺,正是性格所致。

从此之后,曾国藩便按照这对联上的12个字要求自己,在官场之中进退得当,终于得到了朝廷的器重,由此步步高升,成为晚清的一代名臣。

巧合的是,曹德旺在年轻的时候也曾经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郁郁不得志,那个时候曹德旺满心想着创业,踌躇满志,却始终找不到门道,无法实现自己内心宏大的梦想,所以整日坐在办公室里唉声叹气,这个时候,曹德旺的朋友给他送了一本《曾国藩》。

曹德旺原本是抱着消遣的心态去读,但当看到书中这副12字的对联,曹德旺也忽然如同曾国藩一样,心有灵犀一点通。

他意识到,作为一个商人,自己的心态仍然没有达到最高的要求,想通的他立刻让人把这部对联誊写下来,挂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每天早上都要对着这幅对联思索。也正是靠着这副对联的鼓励,曹德旺一步步从阴影中走出来,终于成为了中国首屈一指的实业家。

对联所能够提供的不过是精神力量,但这精神力量带给曹德旺的好处却是无穷无尽的。

曹德旺这一辈子也算是经历过大起大落,小的时候,曹德旺也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走上白手起家的道路,因为那个时候他们家是很有钱的,他的父亲把生意做到上海 有好几间大商铺。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50年代,因为在上海行情不好,父亲决定回到老家生活,连同多年来在上海积累的财富也一并带回老家,但是谁也没想到,那些值钱的东西居然跟着出事的货轮一起沉没在了茫茫江水之中。

父亲多年经营毁于一旦,他们一家也一下子从富豪之家跌落到赤贫阶层,本是富家公子的曹德旺,一夜之间变得一无所有。

生活的动荡对于曹德旺的性格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小时候的曹德旺桀骜不驯,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没有一个人能管得了他,唯一能够让他稍感服气的,还是破了产的父亲。

虽然父亲没能守住家产,但过去做生意的经验毕竟还在,偶尔父亲心情好的时候,会拉着儿子讲一些过去的辉煌历史,也正是在父亲这一遍一遍的叙述之中,曹德旺初步接触到了做生意的一些诀窍。

只不过,当时他才是个十岁的孩子,即便懂些生意经也根本没有用武之地,他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做个惹人讨厌的坏学生,一次次逃课,满大街的胡闹,弄得老师都毫无办法。

13岁那年,因为家庭贫困,加上在学校表现实在不佳,他辍学了。

辍学之后,他又正赶上村子里闹灾荒,地里颗粒无收,而一向叛逆的曹德旺也并不擅长干农活,所以就只能在村里做杂工挣钱。

但是大人们看他是个小孩子,都欺负他、瞧不上他,这些事情给曹德旺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阴影,他当年才13岁,但已经过早的见识到了人世间的险恶。

到了15岁,曹德旺觉得这样的日子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全家人都在挨饿,他必须想办法赚钱。

他能想到的赚钱方式便是和父亲一样去做生意,不过在他当时生活的年代,做生意不算一个很好的选择,稍不留神就要被扣上走私的罪名,去蹲监狱。但那个时候的曹德旺没考虑那么多,他已经决定要进入商业场闯荡闯荡。

最开始他倒卖烟土,后来因为卖烟土太危险,他又开始卖水果,小小年纪便不得不掌握和人打交道的百般手段,这样的经历磨练了他,逼着他快速的成长起来。尽管他的年龄只有15岁,但要论心理年龄,或许已经30岁了。

过早地长大对一个孩子来说也许不是好事,在曹德旺的回忆之中,童年、少年永远都是不完整的。靠着这样有些危险的生意,曹德旺赚了不少钱,可他始终算不得成功,和同村的人相比,他已经算是有钱阶层了,但说穿了也不过是个小商贩。

尤其是后来他们的水果摊因为涉嫌倒卖国家财产,被警察没收,连家里最值钱的家当——自行车也赔了进去,于是不得不另寻他法。

那个时候他已经结婚,成家立业,在很多人眼里,一个人既然有了家庭,就不应该再折腾,可是曹德旺却不甘心,于是他又借了妻子的嫁妆,换了笔本钱去倒卖白木耳。

但这同样是一笔失败的生意,因为当他从外地把白木耳运回来的时候,就被民兵扣下了,他赔进去了三千多块钱,颗粒无收,甚至还欠了债。

那是曹德旺最绝望的一段时期,从内心而言,他是喜欢做生意的,可不管他怎么尝试,成功却离他越来越远。

曹德旺一度想放弃,换一条路,比如说进入工厂端一个铁饭碗,可是一个天生充满创业激情的人,要怎么轻易放弃呢?也差不多在这个时期,曹德旺拿到了《曾国藩》这本书,看到了那副影响他一辈子的对联。

年轻的曹德旺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经历,他想:论聪明,论努力,自己并不输给别人,只是还不够,自己现在所展现出来的聪明还是小聪明;论起心态,自己急于求成,总想一下子搞个大事出来;论格局,自己折腾这么多年,依旧是小商小贩,而且受了些打击就躲在家里,不愿意出门,实在不该。

开疆拓土

想来想去,曹德旺觉得自己还是得站出来,重新去寻找自己下一步的路,他很快找到了一份新工作,是做果苗的推销员,此刻他不急着再去创业,因为他的生意还没有本钱,他打算用推销员这份工作磨练磨练自己。

推销员是个很考验技术含量的工作,要有口才,要了解商品,要了解客户的心态,每次推销就宛如一场小型的心理战。

曹德旺过去做生意的经验,帮了他很多忙,相比于过去他各处倒腾商品遇到的难缠客户,现在这些要买果苗的农户可要温柔和善得多。

曹德旺过去在果苗销售方面是外行,但是他肯下死功夫,白天去推销,晚上在那里一遍一遍地翻书,了解各个果苗的种植。

到后来,凡是农户问他什么,他就能答什么,别说推销了,让他自己去搞个果园,怕也能干得有声有色。

就靠着这种专业性,曹德旺得到了大家的信任,在果苗推销这行业干了三年,他给自己赚来了6万块钱,他终于又把自己的本钱赚回来了。这个时候,所有人都觉得他会在这行干下去,但是曹德旺再次辞职,人是不能永远窝在一个地方的。

曹德旺的下一份工作是在家乡的玻璃厂当采购员,这份工作也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当采购员期间,曹德旺成了全省的名人,因为他这个小小采购员居然靠着强悍的能力能够掌握全省玻璃售卖的动向,甚至人脉能一直通到上海。

这靠的当然是曹德旺强悍的交际能力,他只要跟其他的采购员聊上两句天,就能知道对方手里的生意做到了一个什么程度,他不仅是个采购员,在生意方面更像个侦探一样,想要知道全省玻璃售卖的动向,只要问曹德旺,没有他打听不到的消息。

曹德旺在干采购员期间,喜欢上了玻璃制造这个行业,他觉得这个行业很有前途,试想,全中国十几亿人口,每户人家总归都是要用玻璃的,这个市场不愁销路。

1983年,曹德旺的机会来了,玻璃厂因为经营不善面临倒闭,曹德旺当即站出来,拿出自己多年来积累的资金,表示自己愿意承包。

这是个很重要的决定,但也是个没多少人看好的决定,因为此刻玻璃厂已经日薄西山,很多人觉得曹德旺能力再强,也救不了这么大一个烂摊子,可曹德旺心里兴奋极了,别人眼里的烂摊子,是他眼里最好的机会。

接管玻璃厂之后,曹德旺很快开始轰轰烈烈的改革,为了提升玻璃的质量,他直接单匹马杀去了北京,跑到建材部去问人家的生产标准。

一个小地方的厂子敢去对标北京建材标准,听起来就有些痴人说梦,但曹德旺就是要做出来最好的玻璃。果然,他的玻璃做出来,把别的厂的玻璃压的黯淡无光,很快全国的订单就潮水般涌来,曹德旺手里的钱自然也是越来越多。

可这个时候,几个合伙人又闹着要退出,因为当时很多人都是那样的心态,一辈子挣钱总是挣不完的,能捞到一笔也就可以功成身退了,毕竟管理厂子是个劳心劳力的活,曹德旺百般挽留,却终究没能挽留住,身边失去了臂膀。

但曹德旺没灰心,他再一次想起那副对联,“知其雄,守其雌”,此刻他已经不再是那个冒冒失失的年轻人了,遇到事情第一反应是坐下来好好的想办法。

而办法很快就出现在了曹德旺脑海里,曹德旺想:既然私人不愿和自己合伙,那自己何不直接找到政府入股呢?玻璃厂发展起来,带动当地的产业,对政府来说是个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想到这里,曹德旺立刻又杀去了镇政府,提出自己想要和政府合作。

曹德旺赌对了,政府是很愿意和他合作的,靠着和政府这一次合作,曹德旺积极扩大工厂规模,同时又拉来了巨额资金注入自己的小厂家,只是他觉得这还远远不够,他的玻璃生意应该做的更大。

1984年,曹德旺又一次发现了新路子,那就是汽车玻璃的制造,其实,发现这样的机会纯属偶然。

1984年,曹德旺原本是去景区旅游的,孝顺的他特意给母亲买了一个竹拐杖,打算带回家中,但就在他拿着拐杖下山的时候,经过一辆高档汽车,车主忽然出来,咋咋呼呼的对他喊,让他小心点,手中的拐杖千万不要打碎了汽车玻璃。

车主这夸张的反应让曹德旺觉得有点儿好笑,毕竟他自己就是制造玻璃的,他想,只是一块小小的玻璃而已,即便打碎了,难道自己还赔不起不成?

但车主却郑重其事对他说,这一块玻璃是国外进口的,值几千块钱,他即便想换都不一定有地方换。

听到这一番话,曹德旺愣住了,同样是玻璃,这样大小的一块玻璃,如果是水表玻璃的话,撑死也就十块钱,怎么变成汽车玻璃就贵成这样,难道中间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门道不成?

曹德旺想来想去,觉得自己得弄明白,于是他下山之后立刻找到一家汽车维修厂,看到价格表之后,他才相信那个车主没骗自己,这汽车玻璃还真是价值连城,可是,为什么会这么贵呢?

经过曹德旺百般打探得知,原来,当时我国并没有多少生产线能生产出汽车玻璃,主要的技术抓在外国人手里,其次就是上海这些大城市勉强能够造一些汽车玻璃,只是数量有限。

因此,国外进口是汽车玻璃生产的大头,技术捏在人家手里,价钱自然就贵。

而且以当时的货运条件,一块汽车玻璃从国外漂洋过海地运过来,可能两个月就过去了,因此很多车主有钱买汽车,反而没条件换汽车玻璃。

物以稀为贵,汽车玻璃的价格在市场上越炒越高,恨不能成了整辆汽车中最为值钱的配件,导致很多买了车的人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在汽车玻璃上贴上厚厚的胶布,免得哪天玻璃打碎了,自己没得换。

这可真是个绝佳的机会,曹德旺想,他国外能造出来汽车玻璃,自己莫非就造不出来?如果自己造出汽车玻璃,那岂不是可以直接扭转中国汽车玻璃制造的局势?

不忘初心

回去之后,曹德旺便宣布,自己要把生产线改掉,从此之后自己的玻璃厂就不做水表玻璃了,而要做汽车玻璃。这个决定把全厂的工人都吓了一跳,生产线这玩意儿是说改就改的吗?再说了,汽车玻璃生产线上哪里去改?

曹德旺却相信没有做不成的事,他先是跑到上海,因为只有上海有制造汽车玻璃的能力,他找到上海一家大厂家,表示自己想要购买流水线的图纸,对方看到他还以为他疯了,都觉得好笑。

图纸倒是可以卖给他,可是有了图不一定能做出来真家伙,光是这流水线上需要的各个零件可能就得跑遍全世界。

但曹德旺想的是,只要图纸捏在自己手里,零件自己跑遍全国,天南海北也非得给他挖出来。拿到图纸之后,曹德旺又开始照着手里的图,果真在全国天南海北跑了起来,甚至为了一个小小的齿轮,他从新疆找到了福州,为了一个流水线,折腾了快要半年不止。

当时很多人是等着看笑话的,但是谁能想到,半年之后,曹德旺居然奇迹般地把这个流水线造出来了。流水线造出来了,汽车玻璃当然也就从流水线上生产下来了,这个时候所有人才相信,曹德旺这个人不简单,他说做什么事情,就真的能做到。

在曹德旺看来,自己这一番事业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图纸就在上海,零件就在福州,只是那些人不肯花这个功夫,而自己愿意花这个功夫,就成了第一个成功的人。

曹德旺手里有汽车玻璃,他的小玻璃厂一下子成了香饽饽,谁都想要和曹德旺合作,这个时候很多人又眼馋起来,说曹德旺这一下要发达了,他哪怕一块玻璃卖1万块钱,恐怕也有人抢着买,毕竟,这不比海外进口容易吗?

可这个时候曹德旺开出来的价格却是平常价,比国外进口的玻璃便宜得多,曹德旺的原则是,做生意要细水长流,不能够贪图一时的快钱,否则,虽然赚来了钱,却失了诚信,厂子一定是活不久的。

做生意得给人家讲道义,客户不是傻子,不会一股脑地往一个奸商手里砸钱,只有勤勤恳恳,本本分分,才能够和客户达成长期的合作。

所以在重重压力之下,曹德旺坚持卖自己的平价玻璃不涨价,也由此彻底打开了市场,成为了名震全国的玻璃生产商,玻璃大王的名号传遍了全国各地,曹德旺也由此一跃升上了中国富豪排行榜的首位。

但考验依旧会到来,90年代的时候,曹德旺出于打开国际市场的目的,曾经将公司的股份卖给一家国际大公司,原本以为这是互利共赢的好事。

但卖了股份之后,曹德旺才发现,自己的小公司在人家的眼里是不值一提的小虾米,他们根本就不想好好地做生意,只想拿自己的公司当做摇钱树。

这让曹德旺非常生气,于是当即决定终止合作,国际大公司那边也自有说法,你一个小小的中国厂家要和我终止合作,将来还想不想在国际市场上混呢?

曹德旺却来了脾气,他想,自己的产品质量过硬,自己的能力不输给他们,凭什么自己就混不开呢?

为了这件事情,曹德旺和国际大公司打起官司,虽然打官司不是好事,但曹德旺觉得,正是这次官司让自己学到了不少大公司闯荡国际的先进理念。

他虽然对于国际公司的傲慢很不满,但也谦虚地承认,他们在经营理念上的确有先进之处,才能够在国际市场平步青云。

而他正借着这次机会,把他们的经济理念学习过来,从而让自己的公司也有了这样纵横国际市场的力量。

1994年,曹德旺的公司实现了对外的玻璃出口,从此之后,曹德旺和他的福耀玻璃厂终于正式走向全世界。

直到今天,曹德旺依然是全中国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但功成名就的他并没有打算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反而有了另一项新的爱好,那就是做慈善。

每年曹德旺都会捐出巨款支持社会各项公益事业,尤其是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更是冲在第一线。

人们赞誉他,说他是中国第一次慈善家。

但曹德旺却回应,说这只不过是自己作为一个商人的本分而已。

人在成功之后容易忘记初心,但曹德旺始终记得自己的成功少不了国家与人民的支持,因此成功之后他要尽力回报,永远秉承着一个中国企业家的良心,这才是真正值得赞誉的企业家。

“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曹德旺用自己的人生,正是这12个字的印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网址:http://dongdeshenghuo.com/xuetangzhishi/36412.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