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学堂知识 > 正文

对联-「对联3」不是金庸太笨,古龙的冰比冰水冰,人类不可能对得出

作者:网络 来源:网络 日期:2023/3/1 9:07:39 人气:10 加入收藏 标签:对联 平声 就是

网络上关于“冰比冰水冰”的文章铺天盖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下恰好是看着金庸武侠长大的古龙铁杆粉丝,平时也爱舞文弄墨,与网友交流对联诗词,附庸风雅。

今天只想把“冰比冰水冰”这段武侠“公案”讲清楚,只有两件重点:1.到底有没这件事,为何古龙和金庸会各执一词。2.“冰比冰水冰”能不能对得出下联。

金庸先生

开门见山:确有其事。

来源于河南文艺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的《陆小凤传奇之剑神一笑》的第十二章,写到西门吹雪的心和眼被血和雪所蒙蔽,接着一句“冰比冰水冰,雪更冰甚冰水”,古龙破天荒地在“冰比冰水冰”后边标了“注”。

有一天深夜,我和倪匡喝酒,也不知道是喝第几千几百次酒了,也不知道说了多少鸟不生蛋让人哭笑不得的话。 不同的是,那一天我还是提出了一个连母鸡都不生蛋的上联要倪匡对下联。 这个上联是:“冰比冰水冰。” 冰一定比冰水冰的,冰融为水之后,温度已经升高了。 水一定要在达到冰点之后,才会结为冰,所以这个世界上任何一种水,都不会比“冰”更冰。 这个上联是非常有学问的,六个字里的居然有三个冰字,第一个“冰”字,是名词,第二个是形容词,第三个也是。 …… 无趣的是,上联虽然有了,下联却不知在何处。 我想不出,倪匡也想不出。 ……奇怪的是,金庸听到这个上联之后,也像他平常思考很多别的问题一样,思考了很久,然后只说了四个字:“此联不通。” 听到这四个字,我开心极了,因为我知道“此联不通”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也对不出。”

也不必多解释,因为古龙说的很清楚了,只不过古龙曲解了金庸说的“此联不通”。而且自鸣得意,觉得自己出的上联妙绝天下,连学识渊博的金庸都无能为力,故而广招英雄帖:

金庸先生深思睿智,倪匡先生敏锐捷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有一个人对得出“冰比冰水冰”这个下联来,而且对得妥切。金庸、倪匡和我都愿意致赠我们的亲笔签名著作一部,作为我们对此君敬意。

西门吹雪

来源于2013年广州出版社出版的《金庸作品集》的《<金庸作品集>新序》。相关内容据说早在三联版本里就有了,反正2002年就有了辟谣的内容。不过古龙大师在1985年就驾鹤西去了。

有些翻版本中,还说我和古龙、倪匡合出了一个上联“冰比冰水冰”征对,真正是大开玩笑了。汉语的对联有一定规律,上联的末一字通常是仄声,以便下联以平声结尾,但“冰”字属蒸韵,是平声。我们不会出这样的上联征对。大陆地区有许许多多读者寄了下联给我,大家浪费时间心力。

二00二年四月于香港

金庸先提到了自己的小说有很多翻版(盗版),接着顺势讲到了古龙的盗版。并普及了对联常识,“冰”属于平水韵的十蒸,是平声,“冰比冰水冰”不可能做上联。

冰水

都没错。金庸(查良镛)的情商高;古龙(熊耀华)的玩心重。

在注的开头,古龙自己说他写武侠小说写了二十三四五六七年,从没有写过“注”。 可是他从小就很喜欢看“注”,有的常常可以让人看了哈哈大笑。 譬如说,有人写“××拔剑”之后,也有注,“此人本来已经把剑放在桌上了,等他吃过饭之后,又带在身边,所以立刻可以拔出。” 看了此等注后,如不大笑,还能怎么?哭?

古龙《天涯·明月·刀》

熊耀华对“上联”自吹自擂,说“很有学问”;然后调侃金庸“像往常一样想了很久”,并且曲解金庸的意思为答不上来;最后没经过金庸同意,要送亲笔签名的书籍。从“拔剑的注”的例子来分析,熊耀华也要来个搞笑的注玩一玩嘛,才不要真的对联呢,博读者一笑而已。古龙也是上过大学的,淡江英专毕业(后来的淡江大学外文系),不大可能不知道对联的常识。熊耀华这么做,可能就是认为自己才思敏捷更胜查良镛,就想象力来讲,也确实如此;上联虽不成立,但也是很巧妙的,单纯作为文字游戏,来和广大读者互动,也是一件趣事吧。

陆小凤

熊耀华小朋友可能觉得有趣,但查老爷子不高兴了:天天有人给我寄乱七八糟的对联,想白嫖我的签名和书籍,烦不烦啊!先否认“我们仨”征求过下联的事,明明是熊孩子出的上联嘛,关我金庸什么事;然后,“我们仨”的文化水平很高,懂得韵律,不会出这种对联,给古龙台阶下;最后,求求你们别浪费时间对对子了,要寄的话,给古龙和倪匡寄过去,别打扰我查某人了,好不好?

《剑神一笑》最早在1981年出版于台湾万盛出版社。在下没找到最早版本的原文资料,但在1982年,台湾《时报周刊》第212期连载了古龙的小说《陆小凤与西门吹雪》,其中白纸黑字确实有古龙的注,一字不差如后来读客版本的《剑神一笑》。金庸说是盗版书显然不合理。原因只能猜测,要么金庸根本就不知道这件事,可能倪匡没告诉他;要么可能就是在下以上的分析,可能金庸觉得“冰比冰水冰”虽然无理取闹,但还挺有趣味的,所以想了很久,没想出来,只好说“此联不通”。

古龙笔下著名人物楚留香

对联俗称对对子,单独的对联最早可追溯到汉代(说法不一),如孔融的“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后来的对联和律诗关系密切,尤其是颔联和颈联。所以一副对联,必须符合近体诗的格律,即上联和下联平仄要对,同一联二、四、六字的平仄要交替,上联仄声收尾,下联平声收尾,不能孤平,不能三平调,不能三仄尾,不能合掌等。

可能有的读者不清楚,我讲明白一些:

平声就是“平”声,相当于现代标准汉语里的阴平和阳平(俗称一声、二声),仄声就是“上去入”声,相当于标准汉语里的上(shǎng)声和去声(俗称三声、四声),入声现在已经消失。

近体诗(律诗、绝句、排律等)为什么要押平声韵,或为什么要以平声收尾?很多人学古诗词能写的很好可能也不知道,其实也没有标准答案。一是平声可以延长,一首诗写完还有余音,回味无穷;二是平声珍贵,上去入声太多,押平声能体现创作水平,尤其是一些窄韵;三是大起大落之后,必然要归于平静,符合处世哲学。

“孤平”就是一句中两个仄声夹一个平声(五言为例,不考虑其他),如仄仄平仄仄,“平”很孤独。“三平调”就是三个平声收尾,“三仄尾”也是一样。“合掌”就是上联和下联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重复了。如:瞧对看,听对闻,上路对启程。

对联的一联可以只有一个字,也可以无数个字。像古龙提出来的是五个字,正好要符合五言律诗的格律。只有两种格式:1、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2、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标色的表示可平可仄,第二种最好不变。古龙的“冰比冰水冰”是平仄平仄平,不管是《平水韵》还是《新韵》,完全不符合格律,不仅“孤平”,而且“失替”,甚至平声收尾。金庸不愧饱含国学素养,文化底蕴深厚;古龙是真不知道,还是在装傻,不得而知。

古龙笔下著名人物李寻欢

古龙沾沾自喜的原因之一,是他认为在自然界,冰的温度要比冰水的温度更低。在下也不是研究物理的,但从资料来看,标准大气压下,冰的温度是小于等于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所以“冰”不一定比“冰水”的温度要低,也可能一样。

冰水

如金庸所言,此联不成立。如果抛开传统对联的格律,把“冰比冰水冰”当成特殊对联,不管是上联也好,下联也罢,能对的出来吗?

此联,冰比冰水冰,难点有三:

上善若水。古龙认为符合自然逻辑,冰的温度就是要比冰水低。冰水的状态虽然转变,但还是同一种物质。

一词多用。第一个“冰”是名词;第二个“冰水”是常用词语,“冰”是形容词;第三个“冰”也是形容词。

离合。“冰”字拆解开来就是“两点水”加水(冫,水);古龙可能自己都不知道部首冫(bing),就是冰的意思(冰的异体字 ),《康熙字典》:本作仌。象形字,冫(仌)就是冰棱柱子!

冰柱子

水化为冰,冰融为水;冰中有水,冰中有冰。可惜此联不通,不然就是“烟锁池塘柳”了。所以在下说:没有人类能对得出来,不是标题党。不知各位聪慧机智的网友如何认为,请大胆留言评论吧!#对联#

【对联篇一】章太炎先生故居对联品鉴,附加有趣小知识

【对联篇2】鉴湖女侠秋瑾故居对联欣赏,附加有趣小知识

举报/反馈

本文网址:http://dongdeshenghuo.com/xuetangzhishi/35953.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