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魏集》赏析_潇雅《诗经·魏集》教案
《采薇》是一首回乡诗,表现了义务兵的思乡之情和苦难,并在景物描写和军旅生活叙事中表现了这种情感。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内容、写法、地位和作用);
(2)掌握全诗通假字、词类活用的现象;
(3)掌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以及章句连篇、反复吟诵的句式特点;
(4)能读全诗并背诵最后一章;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学生课后的信息收集和教师的补充,体验文学知识积累的过程;
(2)通过小组合作,独立分析这首诗,讨论总结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以及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理解这首诗的写作内容,体会这首诗中丈夫的思乡之情,理解他对战争的厌恶。激发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爱国情怀;
(2)初步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激发学生关注现实、干预现实的感情。
[学习者特征分析]
1.该生是内蒙古科技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学生;
2.同学们学了《诗经》中的关雎、简牍等一些简单的文章;
3.学生对《诗经》有初步的认识;
4.学生思维活跃,善于与同学交流,乐于表达自己,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表扬;
5.学生对诗歌感兴趣,喜欢朗读,但古诗词阅读能力有待加强;
6.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有了更多的体验。
[教学策略]
1.解题策略:①学生通过朗读这首诗,提出不认识的生词或文言现象(问题),利用同音异义、邻近等方法记忆不认识的词和词性(解题)②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这首诗提出问题(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感受?),通过同桌讨论和老师的重点诗词(如:“我未定,所以录用了。”),学生找出问题的答案,全班交流(解题)。
2.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并与小组成员讨论问题,有助于理解诗歌的内容。互相交流学习成果和感受,达到启发小组其他成员共同思考和理解的效果。
【授课时间】两个小时
[教学过程]
第1类:
一.进口
中国是一个“诗国”。诗歌也是中国文学发展最早的文学样式之一。这一时期产生了大量的作品,无论是思想内涵还是艺术成就,都堪称后世诗歌的典范。被学术界称为“骚”。因为《诗经》的精髓是十五国的风气;楚辞的代表作是《离骚》,所以统称为“骚”。它们分别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对中国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文学知识(师生互动)
1.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约500年收入的诗歌。
2.中国第一部诗集
又名《诗品》和《诗三百首》
共收集管乐即音乐曲调305首,十五种国风160首。
(诗歌形式;雅,即庭乐,105雅,小雅。
内容)赋,即祠堂祭祀之乐,周赋、陆赋、商赋40首。
句型主要由四个字和杂字组成。
3.《诗经》中的“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荣。
(表现手段;傅:布局,陈述,让事情直观。
艺术手法)比:比喻,用比喻代替直接描写。
兴:借助其他事物的象征,作为一首诗的开头,来唤起下文
4.《诗经》的影响
《诗经》是中国古代五百年写作经验的集大成之作,对后世诗歌创作具有重要意义。比喻的手法和借景抒情的方式被后世诗人借鉴。反映现实、干预政治的创作倾向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结语:以《十五国志》为代表的《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第三,感知课文,语音,发音。
1.学生可以自由阅读《采薇》,课后结合笔记,解决发音问题,注意节奏。
2.学生个别朗读《采薇》,纠正发音,调整节奏。
3.同学们齐声朗读《采薇》。
关键词:
莫(mù)岁:莫,同时。携带(zài)饥饿携带口渴:又饿又渴。
ǔnǔn Xi的原因: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名称。
(gǔ):)王米没有尽头。陆四合:路、关、车。
小人(菲):隐蔽,掩护。奎:这匹马看起来很强壮。
Mǐ鱼服:用象牙装饰的弓。下雪了。
第四,结合课后笔记,反复读诗,掌握大意。
动词 (verb的缩写)家庭作业
继续读诗,总结大意。
第二类:
首先,复习课文
读齐《采薇》
二、分析文章,理清情节,理解脉络(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1.分别阅读第一、二、三章。
第一章& mdash& mdash第三章:想家
豌豆苗又被摘下来了,野豌豆刚刚从地里冒出来。说回家就回家,到年底还是没有实现。没有妻子,没有家庭,去和贤云战斗。没有时间休息,去和贤云战斗。(难回的原因)
豌豆苗又被摘下来了,野豌豆很嫩。说他回家了,他很沮丧。焦虑在燃烧,饥渴难耐。驻军的地点无法固定,无法把信带回家。
豆芽又摘了,野豌豆的茎叶也老了。他说他回家了,十月份又回家了。但是国王的差事还没有完成,我没有闲暇去享受这宁静的好时光。我很担心。我做不到。(军事劳役)
“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