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的拼音是“wán bì guī zhào”。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一段著名历史故事,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智慧内涵,至今仍在人们的语言和文化传承中被广泛应用。
战国时期,赵惠文王得到了和氏璧。这和氏璧是一块稀世珍宝,价值连城。秦昭王听说后,就派人送信给赵王,说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和氏璧。赵王担心秦王骗取和氏璧而不给城池,又不敢拒绝秦王的要求。此时蔺相如挺身而出,表示愿意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他到了秦国后,发现秦王并无诚意用城池交换,只是想把和氏璧据为己有。于是蔺相如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设法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从秦国带回了赵国。
“完”在这里是完备、完好无损的意思,表示没有缺失、完整的状态。“璧”指的就是和氏璧这块美玉,是一种极为珍贵的玉器,常作为礼器或者宝物存在。“归”有归还的意思,表明将东西送回原来的主人那里。“赵”明确是目的地,也就是和氏璧原本所属的赵国。整个成语从字面理解就是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归还给赵国,而其延伸意义为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从文化内涵上来说,“完璧归赵”体现了中国古代对诚信、正义的重视。蔺相如以智慧和勇气应对强秦,坚守赵国的利益,他的行为是对诚信的一种捍卫。秦国本想以欺诈的手段获取他国宝物,而蔺相如则凭借自身的本领打破了秦国的企图。这一故事也启示人们,在面对强敌或者困境时,智慧和勇气是不可或缺的品质。蔺相如通过自己的智慧,洞察了秦王的阴谋,又凭借勇气与秦王周旋,最终达成了“完璧归赵”的壮举。这个成语也告诉我们,在处理事务和人际关系时,要坚守道德和正义的原则,不被不义之人的阴谋诡计所蒙骗。
在现代社会,“完璧归赵”这个成语仍然被广泛使用。比如在商业领域,当某公司从合作伙伴那里借了贵重物品或者重要资料,在约定的时间内完整无损地归还时,可能就会被形容为“完璧归赵”。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人捡到他人的贵重财物并且最终归还物主,也可以用“完璧归赵”来形容这种拾金不昧的行为。“完璧归赵”这个源于古代故事的成语,以其简洁而生动的表达,长久地活跃在中国人的语言生活中,不断传承着中国古代的文化和精神。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完璧归赵的拼音和意思Word版本可打印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