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第令毋斩全部的拼音.docx免费下载(word版可打印)

 2025-08-26  阅读 38  评论 0

摘要:藉第令毋斩全部的拼音“藉第令毋斩”出自《陈涉世家》(司马迁《史记》),其全部拼音为 “jiè dì lìng wú zhǎn” 。“藉第令”读音中的 “藉” 为 “jiè”,不读 “

藉第令毋斩全部的拼音

“藉第令毋斩”出自《陈涉世家》(司马迁《史记》),其全部拼音为 “jiè dì lìng wú zhǎn” 。“藉第令”读音中的 “藉” 为 “jiè”,不读 “jí”;“第” 读音为 “dì”,在这里表示 “即使、纵然” 的意思; “令” 读 “lìng”,是 “使、让” 的含义。而 “毋” 读音 “wú”,意思是 “不、不要” ;“斩” 读音 “zhǎn”,即 “斩杀、斩首”。这句话连起来的意思是 “即使能免于斩刑” ,体现出一种假设让步的语气 。

“藉第令毋斩”所在语句原文及翻译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整句话翻译为 “即使能免于斩刑,但是因守边而死的人本来也会有十分之六七” 。这一句反映出当时秦朝繁重的徭役和酷刑,戍边之人面临着极高的死亡风险,即便有机会免死,最终能活着回来的人也少之又少。通过这样的表述,更能凸显出陈胜、吴广起义反抗暴秦统治的必然性 ,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他们起义是形势所迫,为了谋求生存和改变命运。

“藉第令毋斩”反映的社会背景

秦朝时期,苛政猛于虎,繁重的赋税、徭役使得百姓苦不堪言。“藉第令毋斩”描述的情形正是这种黑暗社会现实的写照。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统治,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如修筑长城、阿房宫、骊山陵墓等,大量的劳动力被征调。“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所在的这九百戍卒就是被强制征调的例子。在前往戍边途中,又遇到连日大雨,道路不通,耽误了行程,而按照秦朝法律,“失期,法皆斩”,这就将他们逼入了绝境。这种高压政策下,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对秦朝统治的不满和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藉第令毋斩”所蕴含的情感与作用

“藉第令毋斩”短短六个字,蕴含着深刻的悲愤与无奈之情。它既表现出戍卒们对苛法的恐惧和不满,也体现出他们在绝境下的悲愤呐喊。在文学创作上,这句话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它是陈胜、吴广谋划起义的重要导火索之一,通过这一具体情节的描述,让读者更能理解他们起义并非偶然,而是在万般无奈之下,为了争取生存权利而做出的奋起反抗。也正是这句话,生动地展现出历史人物在当时情境下的复杂心理和艰难抉择,使整个故事更加真实、生动,引发读者对那个时代的思考和感慨 。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藉第令毋斩全部的拼音

点击下载 藉第令毋斩全部的拼音Word版本可打印

管理员

  • 内容579739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懂得生活主要分享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
Email:admin@qq.com

Copyright © 2022 懂得生活(dongdeshenghuo.com) Inc. 保留所有权利。

页面耗时0.0289秒, 内存占用1.75 MB, 访问数据库23次

粤ICP备130758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