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孙未解供耕织”出自南宋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对于这句诗的拼音写法,我们需要逐一明确每个字的读音。“童”的拼音是“tóng” ,“孙”读音为 “sūn”,“未” 读音是“wèi”,“解”在这里应读“jiě” ,“供”读音为“gòng”,“耕”读“gēng”,“织”读“zhī”。连起来,“童孙未解供耕织”的拼音就是“tóng sūn wèi jiě gòng gēng zhī”。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饶有趣味的生活画面。在一个农忙的季节里,村庄里大人们都在田间辛勤劳作,而那些小孩子呢,虽然还不懂得如何去耕田织布,不能像大人一样承担起家庭生产劳动的重任。但他们也在一旁模仿大人的模样,学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童孙未解供耕织”,一个“未解”,生动地写出了孩子们的天真稚嫩,他们对复杂的农事活动懵懵懂懂。然而,正是这种懵懂和好奇,让他们在模仿和学习中展现出无限的活力与对生活探索的渴望 。
《四时田园杂兴》这一组诗全方位地描写了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句诗所在的部分更是营造出一种独特的乡村生活氛围。整首诗通过描写儿童的天真可爱,侧面反映出了乡村生活的淳朴与和谐。孩子们在田园环境中耳濡目染,虽然没有亲力亲为地参与耕织,却已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这种氛围的营造不仅让画面充满生机,也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乡村生活的魅力与内涵。大人们专注于农事,孩子们在一旁好奇地观望、尝试,这种相互映衬的情景,是典型的乡村生活场景,也是乡村文化传承的生动体现。
“童孙未解供耕织”这句诗所蕴含的意义远不止于对乡村生活画面的描绘。在古代,农业是社会的基础,农耕文化占据着重要地位。从孩子们对耕织的好奇和学习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社会对农耕技艺传承的重视。这种传承不仅仅是一种劳动技能的传递,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文化传统的延续。孩子们从小接触农事活动,培养了对土地的热爱和对劳动的尊重,这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虽然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这种尊重劳动、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依然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弘扬。这句诗时刻提醒着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永远不会过时 。
从教育层面来看,“童孙未解供耕织”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它可以引导孩子们了解古代农业社会的生产生活模式,培养他们对自然和劳动的认知与尊重。在教学过程中,这句诗能够激发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让他们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生机的乡村田园之中,去感受孩子们天真无邪的探索精神。诗句所传达的和谐生活意境也有助于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他们明白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和谐的社会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去营造。这句诗就像一把钥匙,为孩子们打开了了解古代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大门。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