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俱"的普通话拼音为jù,其本义出自《说文解字》中"俱,偕也"的记载,表达共同、全体的概念。在现代汉语中,"俱"既可作动词表示偕同(如"俱乐部"),也可作副词表示全部(如"万籁俱寂")。作为形声字,"俱"由"亻"旁与"具"组成,右侧的"具"形旁在篆书中写作"鼎",象征祭祀用具,暗示其承载集体意义的原始功能。
"俱"的偏旁"亻"(单人旁)在汉字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常用部首,《新华字典》中收录123个以"亻"为首的汉字,多数与人类行为、人际互动相关。"亻"从甲骨文的跪坐人形简化而来,其构字逻辑多体现人物关系。在《说文》中,"俱"被归入"人部",与"信"""伴"同源,反映汉字造字法中通过部首归纳同源字的科学性。
由"俱"构成的常用词语体系可分四大维度:
1. 组织实体类:俱乐部(Club音译转写)、俱全(《红楼梦》出现"什物俱全")、俱部(古代官职)
2. 状态描述类:万籁俱寂、面面俱到、百废俱兴
3. 时空关联类:古今俱备、众寡俱至
4. 虚化用法类:声泪俱发、心口俱摧(文言用法)。这类词语多出现在书面语中,展现汉语表达的凝练特性。
"俱"在句子结构中呈现双向语法功能:
当作为状语时(副词用法),常出现在否定句式强化程度,如"众皆失色,彼独俱安"。作谓语时(动词用法),多与亲属称谓组合,如"母子俱来"。值得注意的是,"俱"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呈现功能弱化趋势,在"俱乐部"这类外来词汇里演变为中性音节符号。
"俱"承载独特文化意象,形成两组对比语义场:
其"共同性"引发佛教术语转化,如"俱舍论"探讨事物共相;其"全面性"催生文艺理论概念,如金圣叹评《水浒传》"草蛇灰线,伏脉俱显"。在传统对联中,"俱"字常用于收束全联,如杭州岳王庙联"乾坤正气,忠孝全俱",强化主旨收束的审美效果。
对比印欧语系,英语"altogether"与"俱"存在认知差异。前者侧重整体统计(altogether 20 people),后者偏重共时状态(众人俱在)。日语借用汉字"俱"作"とも"(tomodachi)时,引申出"友情相伴"的深层语义。这种跨语际的语义迁移证明汉字表意系统的可扩展性。
对"俱"的部首属性研究揭示汉字发展的三个维度:
当代汉字教学应重视"俱"的双部首特性培养——作为会意字理解其造字原理,作为语素关注其语法功能,这种多维视角有助于深化汉语学习者对文字系统的认知。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俱拼音组词部首Word版本可打印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