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价值规律——驱动着社会生产的力量
剩余价值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指的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在劳动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一部分被资本家占有,而工人则只获得了维持自己生产力所必需的报酬。这个剩余部分被称为剩余价值,它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和动力。
剩余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剩余价值规律最初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而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剩余价值规律被认为是驱动着社会生产的力量,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生产关系中处于中心地位,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就是资本家占有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这部分剩余价值就是由工人在生产中产生的价值,但是工人无法直接获得这部分价值,反而是留给资本家所占有。这是由于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必须卖出自己的劳动力,而获得的报酬只是维持他们生存的必需品,而不是他们所创造的全部价值。
剩余价值规律的影响
剩余价值规律的存在导致资本家可以获得剩余价值,而这部分剩余价值的积累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通过剩余价值的积累,资本家可以将更多的资本用于再生产,创造更多的商品和服务,进而扩大市场份额。这种扩大市场份额的行为又会导致更多的剩余价值产生,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另一方面,剩余价值规律的存在也导致了劳工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不断引进新技术、新设备以及科学管理方法,这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同时也会导致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时间变得更加紧张,工作强度加大,劳动者的劳动力也会因此而变得更加残缺和消耗。
最后的总结
剩余价值规律是驱动着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重要力量,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一。其基本内容是资本家占有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并通过剩余价值的积累来促进经济发展和市场扩张。但是,这种剩余价值的积累必然导致劳工剩余劳动时间的减少,工作强度加大等问题,需要社会共同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