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法部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动词的被动语态就是其中的难点之一。在二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被动语态也有涉及,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本课本中都有哪些与“被”有关的句子。
在课文《蚂蚁搬家》中,只有一句与“被”字义的引申有关:“桥塌了,年迈的老师被困在山那边了。”
这句话中,“被”强调的不是这位老师的主观能动性,而是突出外界因素对老师的不利影响。这里的“被”实际引申出了“受到”,也就是说,被动语态不仅是形式上的,还可以是含义上的。
在课文《学校里的蛇》中,作者写道:“这只蛇被我们吓跑了。”在这句话中,“被”字与动词“吓跑”构成了被动语态,意思是“这只蛇被我们吓跑了”。在英文翻译中,这个被动语态可以直接译为“The snake was scared away by us.”
被动语态的构成是“被+动词+宾语”,它既能表达被动之意,也可以使句子的重心转移到动作的承接者上,起到突出作用。例如:
我的作业被老师批改了。
这座城市被摄政王治理了。
在课文《飞机》中,作者写道:“飞机飞在天空中,我们都被它吸引住了。”这个句子中,“被”语态的变化很有意思:通过把“我们”“被它吸引住了”提到句首,再把“飞机”“飞在天空中”放到后面,就得到了一个简化语句“我们被飞机吸引住了”,这个变化也正是被动语态的一个常用形式——利用主语与宾语的位置进行变化,使表达更加灵活。
在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举例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被动语态,例如:
我们的作业被老师批改了。
房子被风吹倒了。
糖果被小朋友吃完了。
通过这样的例子,我们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被”语态的构成、用法及变化。
从二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我们可以看到“被”字有着多种应用场景和多种语法结构。被动语态能够使句子表达更加灵活多变,也有利于加深学生的语法修辞意识。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例子、配合习题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应用“被”语态。只有从实际应用中掌握这种语态,才能有效地运用到日常交流中。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