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学堂知识 > 正文

梁惠王章句下middot第十节_诗词孟子梁惠王下

作者:学堂知识 来源:网络 日期:2024/4/23 9:44:47 人气:4 加入收藏 标签:文学 孟子 政治 诗词

梁惠王章句下middot第十节_诗词孟子梁惠王下

在孟子梁惠王下一书中的第十节,描述了齐宣王和梁惠王之间的故事。这个故事其实是诗词之争的故事,很好地诠释了文学和政治之间的关系。

背景

先看一下当时齐国和梁国的情况。齐国是当时强国之一,尤其以其文学水平著称。而梁国虽然比不上齐国的实力,但梁惠王却非常注重文化,非常看重文学和诗词。这两个州国之间,因为文学和政治理念上的差异,开始了激烈的诗词之争。

故事

有一天,齐宣王诏令诸侯,每个州国都要造一堆土墩,墩高三仞,半径五步。至于为什么要造这个,齐宣王给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解释:“墩垛有司,可置鼓于其上。”

齐国的诸侯很快就照办了,他们都造好了三仞高、半径五步的土墩。但是,齐宣王却发现,唯独梁国的土墩高不到三仞,只有两仞五尺。齐宣王十分生气,想打击梁惠王的威信,于是他诏令各州国,“每州以其君所造之土墩为高,置上以鼓,然后齐国诸侯并音而鼓之”。这个诏令听起来很好,但实际上却是在挑衅梁惠王。因为梁国的土墩比别人的低,按照齐宣王的诏令,梁国应该添土增高。如果梁惠王毫不犹豫地照办,那么他就会失去自己的威信。可是,如果他不照办,他就会显得懦弱。这时,孟子给了梁惠王一个建议,他告诉梁惠王:“必杀之子,则鼓声绝矣。”

梁惠王非常高兴,对孟子说:“吾之子幸生而得与子谋,请亲为之士。”梁惠王的意思是请孟子去替他的儿子处理这个事情。孟子于是去见梁国的大夫,逐个问他们的父母、兄弟和儿子,如果有一个人违法梁惠王的命令,那么他就杀了那个人。大夫们听了这话,都十分害怕。于是,他们回去后,把消息告诉了各自的儿子。这些儿子为了自己的命,都不敢去破坏梁国的土墩。最后,诸侯们都按自己的土墩高度齐声击鼓,这场诗词之争也就结束了。

最后的总结

这个故事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长。它告诉我们,文学是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政治,文学没法得到展现;没有文学,政治就无法净化和提高自己的道德层面。而且,政治和文学看似相互独立,实际上却是相互联系的。在这个故事里,梁惠王运用了孟子的智慧,处理好了政治和文学之间的关系,赢得了诗词之争。这一点值得我们反思和学习。

本文网址:http://dongdeshenghuo.com/xuetangzhishi/254929.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