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人之短,自曝其短】
一位哲学家乘渔夫的船过河,问渔夫懂不懂哲学,渔夫说不懂。哲学家嘲笑说,你失去了二分之一的生命。船至河心,风浪来袭,弃船之前,渔夫问哲学家会不会游泳,哲学家说不会。渔夫说,你将失去全部的生命。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攻人之短不过是自曝其短。
直率,不是一己观点的直陈,不是自心情绪的宣泄,更不是对他人的攻击。直的本质是善,是为了帮助他人。如果掺杂了私见、情绪与攻击, “直”就被虚荣所挟持,背离了善的本质。
⊙【学会分享】
你不可能独占清风,也不可能私藏明月。阳光因为普照众生而神圣,河流因为润泽万物而永恒。
分享是一种美德。人生之路的尽头,你会发现,原来以为最沉实的物质,都如云烟一般消散。而始终对你不离不弃的,是人间的情谊和心灵的富足。
⊙【猜忌是一种病】
猜忌是一根刺,扎在自己的内心;猜忌是一种病,长在自己的眼中。人还是原来的人,事还是原来的事,可在你心目当中,已经发生了扭曲。心中有刺,待人 必不诚恳;眼中有疾,看人必不公正。
是的,猜忌是一种病,当你面对病人,只好付诸一笑。
⊙【真正的朋友】
人的一生中,可以看淡给你甜蜜的人,却千万不能遗忘关键时候敲打你的朋友。
千万不要以为曾国藩是一位老是板着面孔、不苟言笑、苛人责己、毫无情趣之人。其实,曾国藩也在追求生活的乐趣,只不过他所追求的不是声色犬马、纸醉金迷、人前显要的“假快乐”,而是有益人生、充满正能量的真趣味,是旷日持久、回昧悠长的真快乐。
曾国藩曾说人间第一乐事是内心坦荡、天君泰然。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他认为快乐也有真假之 分,有益于身心、有益于他人的行为才是真快乐。“君子有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材,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曾国藩最为人称道,也最具说服力的,是他的家庭教育。曾国藩后代人才辈出:长子纪泽擅英文,为晚清著名外交家;次子纪鸿精通数学,贯通中西,著有《对数详解》五卷;孙辈有诗人曾广钧;曾孙辈有曾宝荪、曾约农等教育家、学者。曾国藩真正将其精神瑰宝一代一代地延续了下来。这一事实,正在他的一段话里得到了惊人的验证: “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我今赖祖宗之积累,少年早达,深恐其以一身享用殆尽,故教诸弟及儿辈,但愿其为耕读孝友之家,不愿其为仕宦之家。”曾国藩的养生理论谨遵自然之道。所谓自然之道,就是顺应身心自然规律,不人为助长,甚至要做“减法”。他认为,人的身体要多发挥自己的功用,即多劳动、多动脑,才能保持健康。否则,饱食终日,贪图安逸,疾病就会乘虚而入。养生又重在养心。人心切忌助长各种贪欲、愤恨、嫉妒等不良情绪,要及时克制过分的欲求,才能做到清静。而人心清静,则天君泰然;天君泰然,则百体从令。
⊙【人生第一寻乐之方】
人最大的恶习是自欺。以为做了坏事只有天知、地知、我知而他人不知就会安然无恙。其实,欺人是害人,欺己又何尝不是害己?既然要自欺,所为一定非 善;不做好事,心里一定忐忑;心里忐忑不安,一定六神无主。六神是心智与身体的主宰,君主昏庸,治下岂会长久?
⊙【作文要真情,做事要真诚】
好的文章,是从胸中涌出来的,而不是苦思冥想、搜索枯肠、乃至玩弄辞藻。做事与作文一样,平时广积深思,临事果敢决断,才能有所成就。
人生四艺:气势、识度、情韵、趣味用文笔评价一个人的文章,实在是舍本而逐末。有独树一帜的见解、有胸怀天下的气度、有朴素真挚的情感、有热爱生活的情怀——这是做好文章最重要的着力点。以上四者,没有一样和遣词造句相关。
任何艺术都与此作文之道相仿,知识的积累和自我修养达到一定境界,才会思如泉涌,灵光频现。
⊙【真正的快乐】
快乐也有真假之分,其判定标准,在于心灵的损益。现代社会,取乐的途径数不胜数。假乐透支身心,短暂的快感之后,是更加漫长的自责,伴随着不断膨胀 的欲望。而真正的快乐,如做善事,如修德行,如交益友,每做一事,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智慧的滋养,回味悠长,利智益身。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
林则徐有言: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为子女留下大笔财富,虽然省却了奋斗的艰辛,却也搁置了一个生命经历精彩、展现价值的机会。
不要以爱之名,让孩子吞下害之果。
⊙【富二代的负能量】
二代问题,需从一代抓起。作为子女,往往只看到父母奋斗的成果,而看不到父母奋斗的艰辛。作为父母,往往又舍不得让子女经历自己尝过的苦难。子女轻 易得来的财富与享受,不会懂得珍惜,骄气由此而生。
为人父母,财多而俭用,位高而谦下,有财势而不恃财势,才能给下一代传递正面能量。
⊙【耕读传家】
为下一代打拼的父母,此情可鉴,此心可泣。然而,比这更重要的,是要把自立自强的精神传递下去。
物质财富往往代际递减,精神财富却能源远流长。
⊙【爱不姑息】
无原则的爱,总会走向伤害。
⊙【吃饭睡觉,自然养生】
人的身体是一个谐调、精密、智能而又自足的系统。顺应天道自然的规律便能颐寿延年。(整理)因此养生之道至为简易,就是顺其自然,不加干扰。人生病,正是由 于这个系统受到了外界的干涉。多思和多欲会扰乱心的平静,心乱了,就会指挥失当,身体系统的各个环节就不能谐调一致,疾病就会乘虚而入。使天君泰然,百体从令,又何病之有?
⊙【道法自然】
山无私欲,水不妄求,故能万古长存。自然之道也是长寿之道。思乱损心,欲多伤身。养生的关键在于养心,养心的关键在于去除贪欲和妄念。
谨记清心寡欲四字,虽不可与自然同寿,却庶几可与自然同道。
⊙【降龙伏虎】
人的身心之中,都养着龙虎。没有龙虎,心不思进,体魄不健。但要饲养得法:喂得太饱,昏昏欲睡,了无生机;供应奢靡,贪心不足,暴戾难驯;绝其饮 食,营养不良,命寿不远。关键在合理喂食,训练得法,如此,便龙虎皆为我所用矣。
⊙【减法人生】
常人养生,不宜做“加法”,东补西补,一则打破体内的平衡,二则容易超出身体所需。养生之道的精髓,在于做“减法”。不仅要在物欲上做“减法”,在用心方面,也要做“减法”。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一次孔子让弟子们谈谈人生理想,弟子们有谈治国方略的,有谈宗庙礼仪的,孔子都不以为然。轮到曾皙发言时,他说: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暮春时节,穿着新衣裳,带着几个朋友孩童,洗浴吹风,十分逍遥自在。孔子深以为然:“吾与点也。”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理源自天理,人道生于自然之道。亲近自然,等于亲吻自己的根脉,重投母亲的怀抱;亲近自然,可以陶冶情操,可以开阔心胸;亲近自然,可以体悟人间至理,可以触摸大地的呼吸;亲近自然,可以涤荡内心的浮躁,让心灵融入天道的律动。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感悟到自然的真谛,才会更深刻地明了人生真理。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做事要向上看,做人要向下看。
⊙【习劳多福】
追求幸福,在于心安体泰;欲求心安,必要称其职、守其分;称职守分,定须勤于学、善于思、慎于微、敏于行。人生在世,都有其特定的使命。人生的终极追求,都是在履行这一使命中实现的。无论什么使命,都是为社会创造价值。有的创造实物价值,有的创造精神价值。成就感、幸福感,与所创造的价值息息相关。不习劳作,终日追求奢靡,则把自己等同于消耗价值的机器。如此,他的幸福,一定是负数。
⊙【理直气壮】
气是一种能量。而能量有正负之分。心里谁在做主,只有自己知道。时常补正纠负,让内心充满阳光,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推己及人的爱】
如果爱是一个圆,那么,孝就是这个圆的核心。爱心之圆是一个不断扩大的涟漪,没有孝心的生发,就不会向外扩张。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当你的孝亲之爱,与他人的孝亲之爱“互联”,那么,你的爱心将涵盖天地。
爱人,良好的社会关系随之而来;爱物,心中的善意就会得到滋养;爱事业,你面前的道路便会不断向前延伸。
爱心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宽广。
⊙【不怨不尤】
做人做事,有的人力可以操控,有的则非人力所能及。对于自己可以操控的,要勤奋努力,尽己之力;对于力不能及的,则以旷达的胸怀包容之,以清醒的心态看待之,无论结果如何,都能拿得起,放得下。怨天尤人非但毫无用处,而且会给自己造成二次伤害。
时时向前看,不诿过,不自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知其不可而为之”。从这个意义上讲,不怨不尤,即是能立能达。
⊙【耐得住寂寞】
良师益友不易得,未找到志同道合的师友,倒不妨独自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心怀梦想,奋力前行。
⊙不让私欲扰乱内心; 波光如镜,所映蓝天白云才会真实生动;如有涟 漪,则所见影像已被扭曲。待人接物,心中清明淡定, 处事才能中正适宜;如果夹杂了许多私念,就会扰乱 正确的判断,言行必会有所偏颇。
⊙君子坦荡荡;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求人生之顺,首先在心 顺。人有私欲不可避免,但要见得阳光,尤其自己要坦 然面对。拿到太阳底下晒一晒,哪个合乎天理、哪个顺 乎自心,然后凭此加以取舍。连自己都不敢坦然面对的 想法,怎么施之于人、用之于事? 心安理得,理得方能心安。
⊙心在腔子里; 诸君也许要问:活着的人,心何尝不在腔子里?其 实,人心往往不在腔子里。
⊙心乱、心虚、心躁、心烦、心悸—一可谓多数人日常 的心理状态。此时,心的确不在腔子里。心跑哪去了?
⊙它在遥远的伊人身边,在附近的朋友那里;它在过 去的悔恨里,在未来的忐忑中;它在刚才的欢场里,在 下一次的约会中……反正,它很少回家。
⊙其实,心并没有走远,只是让杂浊之气给遮蔽了, 于是人也就很难辨别清楚自己的本来面目。我心本自灵 明,不过,很多时候我不让他做主罢了。有事时,让情 绪做了主;闲暇时,又让纷飞的幻想遮蔽了心灵之光。 只需让情绪远离,让幻想走开,心就会回家。
⊙心灵,作为我的主宰,我应当让他来升堂主事。 用专注与沉静滋养心灵
⊙生命在于运动,而心灵则在于沉静。
⊙狮虎等猛兽,平常时养精蓄锐,捕食前以静制动, 时机到来,一击而中。纵不能当场捕获,也不会穷追不 舍,徒然耗费体能。目标恒定,不涉枝蔓,成功率就 高。反观人类,或声色犬马,或嗜爱贪婪,或债台高筑 而豪赌不辍……这多出于贪奢的欲望,或者自矜自能的 心态。应该知道,身乱用会透支体力,心乱动会干扰明 断。贪恋于此地的风景,这里采一朵花,那里摘一枚 果,离真正的目标就会越来越远。 松生静,静生慧
⊙做事要紧,用心要松。赛场上,竞斗越激烈,教 练越在场边大喊:松弛、松弛!
⊙心理的紧张,来自于恐惧。而恐惧,无非是患得 与患失。
⊙患,于得无助,于失无补。恐惧只是自造的幻象, 损于心又不利于事。 无论何时何地,抛弃得失之心。事来时,当你做 好了准备,自然能从容应对;没有做好准备,恐惧只 会令你更加手足无措,让事情变得更糟。解决之道只 有一条:放“心”——让你内心的智慧毫无障碍地得以 发挥。
⊙ 松生静,静生慧,慧生智。所谓急中生智,只是 因为在形势紧迫时,内心足够放松而已。 静坐生仁心
⊙人心本如湖面,奈何风吹浪动,失去了本来的面 目。人心本如明镜,照人照物,原无任何偏差,奈何尘 土覆盖了镜面,世界就变换了模样。人心本如蓝天,奈 何乌云飘忽,遮蔽了阳光,使阴郁替代了光明。人心本 存仁爱,奈何私欲扰动,并且反客为主,使人丧失了判 断能力。
⊙静坐,就是要让烦劳的心静下来,停一停风,拂一 拂尘,驱一驱云,检点一下嚣张的私欲,让被迫“退 位”的“一家之主”——仁心,走到前台,说几句话, 提几个醒。日日静心,日日警醒,才能始终走在正确的 人生轨道上。
⊙道在静中; 一杯浑浊的水,只要静置一段时间,杂质就会下沉, 水就会现出清澈的本来面目。
⊙心灵也像这杯水,本来清澈,奈何在奔波劳碌中, 欲望、攀比、羡慕嫉妒恨等负面情绪泥沙俱下,使清水 改变了颜色。久而久之,人便忘了澄明的真相,将红尘 泥水认做了自己的本质。 病在于动,药在于静。佛家、儒家、道家都把静坐 当作修行的主要方式,因为只有在心灵的绝对宁静中,污 染才会无奈地沉淀。也只有在尘垢离开心灵的一刹那, 人才会愕然目睹自己的纯洁本质。 悟透了自身,也就悟透了世界。
⊙以勤治事,以静养心; 自身修养和待人应物,实质上是一体两端。修已是 体,待人是用。提高自己的修养与能力,最关键的着手 处,在于内在的学习与锻炼。时时克服慵懒的意念,就 能做到勤;时时抵制欲望的鼓动,就能做到俭;万事入 心,廓然包容,却不为所乱,就能做到静;扩大自己的 胸襟,对人对事客观公正、不带私见,就能做到虚。勤 俭之人,必能成就大事。而静虚包容之人,一定能赢得 他人的尊重。
⊙涵养浩然正气; 如果说人身上的各个“零件”组合成了一个王国, 那么,国君就是“气”。 气是人身体与精神的主宰。养生之道,莫重于养 气。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养气的标准,就是 “浩然”,就是君子“坦荡荡”。人之气禀于天地之 气,本来是正气、生发之气。所谓养,就是给予其养 分——多学多知;去除其杂草——摒除邪念;照射以阳 光一培植正念;不伤挫其根叶一不自卑、不怯懦; 不揠苗助长——不膨胀、不急功。这样,浩然之气自然 能够茁壮葱郁。 正气浩荡,心灵刚健,气质高雅,精力充沛,固是 自然的美妙馈赠,更是人力的着意涵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