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由渑池怀旧》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苏轼与苏辙(字子由)感情深厚,他们二人常常相互唱和。这首诗的创作缘起于苏辙曾写了首诗提到渑池的往事,苏轼有感而发,于是写了这首和作。渑池在当时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地方,苏轼兄弟二人曾在这里有过一定的经历,可能是旅途中的停留、会友或者求学等相关事宜,这些经历触发了他们对往昔的回忆和对人生变幻的思考。
诗中“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是非常著名的几句。这几句以飞鸿踏雪泥为喻,形象地写出了人生的行迹就像飞鸿在雪地上偶尔留下的爪印一样,是那样的偶然、短暂又难以捉摸。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人们四处奔波,在世间留下的痕迹就如同那浅浅的爪印,转瞬即逝。而自己就像那只飞鸿,不可能总是惦记着曾经停留之处。这两联诗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把深邃的人生哲理蕴含其中,充满了禅意。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又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物是人非之感。曾经见到的老僧已经逝世,只留下埋葬骨灰的新塔;过去曾经题诗的墙壁也已经破败不堪,无法再看到昔日的题字。昔日的种种景象都已改变,更加强化了人生的无常之感。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这里又回头提及往昔,兄弟二人曾经走过的崎岖道路,路途漫长,人困马乏,连毛驴都发出嘶鸣声。回忆往昔,既有一种对过去经历的感慨,也有兄弟之间共同回忆往昔经历的温暖情谊在其中。
从艺术角度看,这首诗虚实结合。既描写了现实中看到的老僧新塔、坏壁旧题等眼前的景象(实),又回忆了往昔兄弟同行的经历(虚)。在修辞手法上,飞鸿踏雪泥的比喻非常巧妙,用常见的自然景象生动地传达出抽象的人生哲理。整首诗的语言质朴但极具感染力,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却能直击人心,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诗人对于人生的思考以及兄弟间真挚的情谊。这种在日常经历中挖掘深刻哲理,并融入深情的写作手法,是苏轼诗歌的一大特色,也使得这首《和子由渑池怀旧》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的意义深远,它不仅仅是苏轼个人对于人生感悟的表达,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宋时期文人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其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引起了后世无数读者的共鸣。在文学史上,它成为了哲理诗的典范之作,很多诗人在创作中汲取其关于哲理与情感融合的经验。而且这首诗也成为了苏轼兄弟情谊的一个重要见证,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之间那种深厚的手足情,激励着后人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珍惜亲情友情,以豁达的态度对待人生的种种变迁。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和子由渑池怀旧的拼音Word版本可打印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