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势汹汹”读作“lái shì xiōng xiōng”,它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形容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十分猛烈、迅猛,带有强烈的压迫感和冲击力。在日常表达和文学创作中,“来势汹汹”都频繁出现,生动地刻画了各种极具威胁性和冲击性的场景。
“来势汹汹”出自《荀子·天论》“君子不为小人之汹汹也辍行”,原本的“汹汹”有闹事、起哄之意,后来演变成专门用来形容来势凶猛的样子。这个成语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状语。例如,“洪水来势汹汹,以极快的速度冲垮了堤坝,淹没了大片农田”,这里“来势汹汹”作为谓语,直接描述洪水到来时的状态;“敌人来势汹汹地向我方阵地扑来”,“来势汹汹”作状语,修饰“扑来”这个动作,突出敌人进攻时的凶猛态势。
与“来势汹汹”意思相近的成语有不少,比如“气势汹汹”,同样强调气势很凶猛,但“气势汹汹”更多侧重于人的态度和神情方面表现出的凶狠气势;“咄咄逼人”侧重于气势上压倒对方、使人难堪。而它的反义词有“销声匿迹”,意味着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与“来势汹汹”那种明显的、强烈的展现形成鲜明对比;“偃旗息鼓”本指军队停止战斗,收起旗帜,也用来比喻事情中止或声势减弱,体现出与“来势汹汹”刚好相反的安静、平息的状态 。
在许多文学作品中,“来势汹汹”都被巧妙运用,为文章增色不少。在一些战争题材的小说里,常常会用“来势汹汹”描绘敌军进攻的场景,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战斗的紧张与激烈。比如“敌军如潮水般涌来,阵前千军万马,来势汹汹,可我军毫不畏惧”。在描写自然灾难时,“来势汹汹”也能很好地表现出灾害的威力,像“台风来势汹汹,所到之处一片狼藉,树木被连根拔起,房屋也在狂风中摇摇欲坠”。通过对这样的词语运用,能让读者更深刻地体会到作者想要传达的场景和情感。
在生活里,“来势汹汹”也随处可见它的身影。在讨论某种流行趋势突然兴起时,可以说“这股潮流来势汹汹,瞬间席卷了整个年轻人圈子”;当面临突发的紧急情况,如某种疾病大规模爆发时,也能说“疫情来势汹汹,给当地医疗系统带来了巨大压力”。日常交流中使用“来势汹汹”,可以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让对方更直观地理解所描述的人或事物的状态。
“来势汹汹”作为一个形象且表意明确的成语,无论是在书面表达还是口语交流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帮助人们更好地描绘各种场景和表达内心感受。通过对“lái shì xiōng xiōng”的深入了解,我们能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个成语,让我们的文字和交流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来势汹汹的拼音Word版本可打印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