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区分拼音的二声和三声着实是个不小的挑战。很多孩子在学习拼音初期,常常会在这两个声调上出现混淆,家长们也为此感到困扰。但其实只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就能够帮助孩子们较好地掌握二声和三声的区别。
要想让孩子们分清二声和三声,首先得让他们了解这两个声调的基本特点。二声,也就是阳平,调值是35,发音时声音会升高。比如“妈(mā)”这个音,从“a”发音起始,音高逐渐升高。而三声,即上声,调值是214 ,发音时,先降后升。就像“马(mǎ)”这个音,发“a”时音高先下降,然后再扬起。通过详细地向孩子们讲解并示范这两个声调发音时的高低变化,能让他们在理论层面初步认识二声和三声的不同。
一年级的孩子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利用生动的比喻和具体实例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二声和三声。可以把二声比喻成像小汽车一直往高处开,音调不断上升;把三声比喻成小汽车先开下坡,再开上坡,音调先降后升 。还可以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和事物举例,比如听到公鸡“喔喔喔”的叫声,那上扬的声音就类似二声;而“奶奶”一词,前一个“奶”字发音就类似三声先降后升的过程。通过这些有趣的比喻和熟悉的实例,能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二声和三声的区别。
给孩子创造一个标准发音的听觉环境极为重要。可以让孩子多听一些拼音音频教材,或者通过正规的拼音学习APP,里面都有标准的二声和三声发音示范。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听,让他们跟着音频模仿发音。父母自己也要注意发音准确,当孩子发音出现错误时,要耐心地用正确的方式再示范一遍,让孩子对比自己之前的发音,感知差异并进行纠正。
用游戏的方式来学习拼音,会让孩子们更加积极主动。比如制作拼音卡片,在卡片上一面写带二声或三声的拼音,另一面画相应的图案,像“bā(八)”“mǎ(马)”等。和孩子玩抽卡片读拼音的游戏,读对就给予小奖励,如一个小贴纸 。还可以玩“拼音小主播”的游戏,让孩子当小主播,用准确的二声或三声读准词语,其他家庭成员当听众。通过这类趣味性十足的游戏,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反复练习二声和三声,混淆的情况就会逐渐减少。
区分二声和三声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掌握的,需要持续的巩固练习。可以给孩子布置一些简单的拼音作业,比如把带有二声和三声的拼音写在本子上,再标上正确的声调,然后读给家长听。也可以利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文字,比如广告牌、包装盒上的字,让孩子找出其中的二声和三声汉字并正确读出来。通过不断的复习和实践,孩子们就能更牢固地掌握二声和三声的发音规则。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