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字只有一个读音,那就是“jí”,声调为阳平(第二声)。这个字在汉语中的发音比较独特,其发音与“集”“疾”等字相同声调,但在语义和用法上却有着很大的区别。
“棘”字的本义是指酸枣树,这种树浑身长满了尖锐的刺。在古代,“棘”常常与荆(一种带刺的灌木)并称为“荆棘”,用来形容道路难行或者处境艰难。酸枣树本身也是一种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的植物,不过在“棘”字的语义发展过程中,它更多地是作为一种带有象征意义的植物形象存在,代表着困难、阻碍等。
1. 棘手
这是“棘”字在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词语之一。“棘手”的意思是像荆棘一样刺手,形容事情难办、处理起来很麻烦。例如,在处理一些涉及多方利益、矛盾复杂的国际事务时,往往是非常棘手的。这个词形象地表达了事情的复杂性和处理的难度,就像用手去抓荆棘一样,会让人感到疼痛和不便。
2. 棘刺
“棘刺”就是指酸枣树等植物上的刺。从字面意义上看,它直接体现了“棘”字所代表的植物的特征。在一些文学作品或者描述自然环境的文章中,可能会用到“棘刺”这个词来描绘一种充满危险或者难以接近的环境,比如“那片荒野中布满了荆棘和棘刺,让人望而却步”。
3. 棘地荆天
该词描绘的是到处都是荆棘,形容困难重重,障碍极多的景象。例如“在旧中国,战火纷飞,民不聊生,整个国家呈现出一片棘地荆天的景象”。这个词通过“棘”和“荆”所代表的带刺植物,强调了当时社会环境的恶劣和艰难,人们生活在这种环境下就像在荆棘丛中行走一样,困难重重。
4. 棘闱
“棘闱”在古代是指科举时代的考场。因为考场周围常常插满荆棘,以防止考生作弊或者外界干扰,所以被称为“棘闱”。这个词反映了古代科举制度下考场的一种特殊设置和严格的管理规定,现在这个词在描述古代科举相关的历史研究或者文学创作中经常会出现。
在文化层面,“棘”字象征着困难、挫折和磨难。由于酸枣树浑身是刺,人们在与它接触时必然会遇到阻碍,所以在文学、哲学等文化领域,“棘”字常常被用来隐喻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难。许多诗词、文章都会借助“棘”或者“荆棘”的意象来表达诗人或作者对人生苦难的感慨,或者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勇往直前,克服像荆棘一样的重重阻碍。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