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棘"这两个字的拼音分别是:jīng jí。其中,"荆"读作第一声(阴平),"棘"读作第二声(阳平)。在普通话中,这个词语的发音清晰明了,没有容易混淆的声母或韵母。
"荆"字由"艹"(草字头)和"刑"组成,表示与植物相关。"棘"字由两个"朿"(读作cì)组成,"朿"本身就有"木芒"的意思,即树木上的刺。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象地描绘了带刺的灌木或小树。
从字形上看,"荆棘"二字本身就暗示了这种植物的特征——多刺、不易接近。这种象形文字的特点让我们即使不认识这两个字,也能从字形上猜测它们可能与带刺的植物有关。
"荆棘"的本义是指一种多刺的灌木或小树,常见于野外,枝干上布满尖刺。这类植物通常生长在荒芜之地,生命力顽强,但难以接近。
在引申意义上,"荆棘"常用来比喻困难、障碍或艰险。例如,"荆棘之路"指的是充满困难的道路,"披荆斩棘"则形容克服重重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这些比喻用法生动形象,因为荆棘植物确实会给人造成阻碍,需要人们小心翼翼地穿过或奋力清除。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荆棘"常常出现,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诗经》中就有"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的句子,其中"椓"就有"捶打荆棘"的意思。
唐代诗人杜甫在《北征》中写道:"回首凤翔县,旌旗晚明灭。前登寒山重,屡得饮马窟。邠郊入地底,泾水中荡潏。猛虎立我前,苍崖吼时裂。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坡陀望鄜畤,岩谷互出没。我多长卿病,肺枯渴太甚。取酒会诸友,陶然共忘机。老来多涕泪,肺枯渴太甚。疟疠三秋孰可忍,寒热百日相交战。头白眼暗坐有胝,肉黄皮皱命如线。惟生哀我未平复,为我力致美肴膳。遣人向市赊香粳,唤妇出房亲自馔。长安冬菹酸且绿,金城土酥静如练。兼求富豪且割鲜,密沽斗酒谐终宴。故老归来泪满缨,问渠何得此中情。老夫老矣欲何之,采葵莫伤葵根折。棘树寒花晚更芳,碧松冷叶青未了。"其中"棘树寒花晚更芳"一句,既描绘了荆棘的自然特征,又寄托了诗人的情感。
现代文学中,"荆棘"也常被用来象征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与挑战,成为励志文学中的常见意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荆棘"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它既象征着艰难困苦,也象征着坚韧不拔。古人常用"披荆斩棘"来形容创业的艰辛和开拓者的勇气。
在民间传说中,荆棘有时也被视为保护的象征。例如,人们会在住宅周围种植带刺的植物以防止动物侵入,这种做法无形中赋予了荆棘"守护"的象征意义。
在宗教文化中,荆棘也常与苦难、考验相关联。例如,基督教中有"荆棘冠冕"的意象,象征着耶稣为人类的罪孽所承受的苦难。
需要注意的是,"荆棘"的发音与一些词语容易混淆。例如,"惊悸"(jīng jì)与"荆棘"发音完全相同,但意思完全不同。"惊悸"指的是因惊慌而心跳加速。
"荆"字有时会被误读为"qīng"(如"轻"),而"棘"字有时会被误读为"jì"(虽然这个读音是正确的,但声调容易被误认为第一声)。因此,在学习这个词语时,要注意声调的准确。
"荆棘"这个词语虽然简单,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了解它的正确读音(jīng jí)不仅能帮助我们准确使用这个词语,也能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使用这样的词语,感受汉语的独特魅力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荆棘拼音怎么读?Word版本可打印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