唬的拼音和组词部首是什么.docx免费下载(word版可打印)

 2025-08-26  阅读 42  评论 0

摘要:唬的拼音和基本信息“唬”是一个现代汉语常用字,其拼音为“hǔ”或“xià”,存在两种读

唬的拼音和基本信息

“唬”是一个现代汉语常用字,其拼音为“hǔ”或“xià”,存在两种读音及含义。根据《新华字典》的释义,“hǔ”的读音通常表示虚张声势、吓唬他人的动作,例如“吓唬”;而“xià”的读音则与“吓”字通用,表示惊吓或恐惧的情绪,常见于口语表达。这一字形的结构由左右两部分组成,左侧为“口”字旁,右侧主体为“虎”,暗示其与声音或威慑力相关的象征意义。

“唬”字的部首解析

从汉字构造来看,“唬”的部首是“口”。部首“口”在汉字中多与语言、发声或进食相关,体现了该字通过“口”发出威胁性声音的核心意象。将“口”作为部首,符合古代造字逻辑中对动作起源的直观表达。例如,“叫”“喊”等字同样以“口”为部首,进一步验证了这一部首与发声行为的关联性。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唬”字右侧的“虎”象征猛兽,但部首仍取左侧的功能性符号“口”,而非表意的“虎”,这反映了汉字形声体系中“形旁决定部首”的分类原则。

“唬”的双音异义与语境应用

读音差异为“唬”赋予了多层次的语义内涵。当读作“hǔ”时,常用于动词短语如“唬人”“唬退”,描述通过夸张或假装危险来达到威慑目的的行为。例如古典文学《西游记》中孙悟空常以变化之术“唬”住妖怪,凸显其机智与灵活。而“xià”的读音则更贴近日常生活,如“惊唬”“唬了一跳”,描绘突然受到惊吓的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吓唬”一词兼容两种读音,在不同语境中可灵活转换:书面语多用“吓唬(hǔ)”,口语则倾向“吓(xià)唬”,这种双语现象展现了汉语音义结合的演变规律。

与近义词的辨析及文化隐喻

在语义场中,“唬”与“吓”、“骇”等词语形成关联网络。相较于“吓”的直接性,“唬”更强调通过策略性手段制造心理压力,隐含一种博弈智慧。成语“虚张声势”中的“唬”即突显假装强势以达到目的的行为模式。在文学表达中,“唬”字常被赋予幽默或讽刺色彩,如鲁迅作品《阿Q正传》中人物借虚张声势掩盖自卑,暗含对国民性弱点的批判。这种用法超越了字面意义,延伸出社会行为的观察视角,丰富了汉字的文化维度。

字形演变与书写规范

从甲骨文到楷书,“唬”的构形经历简化过程。早期字形可能更强调“虎”的威猛形态,后逐渐抽象为现代通行的左右结构。书法创作中,左侧“口”部多采用方正笔画以稳住字形重心,右侧“虎”则保留虎爪、虎尾的简化笔触,形成动静结合的视觉平衡。标准简化字中取消异体写法(如“嚇”分化为“吓”与“唬”),明确分工后减少了使用混淆。在书法练习时,需注意“虎”字头的横钩弧度及竖画垂直度,确保整体协调美观。

跨文化对比与语言接触影响

汉语“唬”字在跨文化语境中呈现独特性。英语的“intimidate”侧重实际威胁行为,而“吓唬”更多关注心理操控。日语借用汉字“唬(こわす)”时,含义偏向“破坏”,已脱离原生语义场。这种差异反映不同文明对“威胁”概念的认知侧重。现代网络用语中,“唬人”常搭配表情符号强化戏剧效果,如“(突然跳出来)唬你一下!”,体现传统语汇的创新传播路径。语言学家指出,此类活用现象既保持汉字内核,又融入当代交流特征。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唬的拼音和组词部首是什么

点击下载 唬的拼音和组词部首是什么Word版本可打印

管理员

  • 内容577800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懂得生活主要分享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
Email:admin@qq.com

Copyright © 2022 懂得生活(dongdeshenghuo.com) Inc. 保留所有权利。

页面耗时0.0306秒, 内存占用1.76 MB, 访问数据库23次

粤ICP备130758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