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学堂知识 > 正文

对联-昭昧学堂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3/9/2 3:48:45 人气:8 加入收藏 标签:宝玉 怎么 是不是 这么 为什么

【作者自云】

1.作者撰写《石头记》的目的是什么?

2.作者如何评价自己?

【第一回】顽石入世、木石前盟、甄家败落

1.顽石为何不能成为补天石?它在青埂(谐音“情根”)峰锻炼,是不是不合适?

2.石头和茫茫大士、渺渺真人说话时挺有模有样的呢,为啥作者还说它“粗蠢”?

3.在石头看来,它经历的故事好在哪里?

4.如果甄家是贾府的预演,那么这预示着贾府的结局如何呢?

5.甄士隐“秉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作者却让他名“费”(脂批“废”)。这是为什么呢?

6.茫茫大士念的关于甄英莲的言词有何深意?

7.贾雨村得了甄士隐资助的银两,怎么也不面辞,次日五鼓就进京了?

8.跛足道人(渺渺真人)的《好了歌》,以及甄士隐解注的词句,表达的都是万事皆空的虚无主义,如果真的认为一切是空,能放下一切,又为什么写这本书呢?

【第二回】演说贾府

1.贾雨村得知甄家变故后,不思图报,却向甄家娘子要姣杏作二房,看上去就是个自私的势利小人。林如海为什么聘他做爱女的西宾(家塾老师)?

2.在冷子兴看来,贾府有哪些问题?

3.怎么宁、荣二府的长房嫡系都不太繁盛呢?这恐怕不太妙吧?

4.贾珠“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死了”,正当青年,这是不是死得蹊跷了?

5.贾宝玉抓周,“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贾政“因此便大不喜悦”,这是不是小题大做了?这样做父亲恐怕不合适吧?

6.“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这应该是作者的想法吧,为什么他会这样想呢?

7.冷子兴说迎春、探春、惜春“因史老夫人极爱孙女,都跟在祖母这边一处读书”,可是惜春并不是荣府孙女吖,为啥贾母要把她从宁府抱过来养呢?

8.冷子兴笑道“说着别人家的闲话,正好下酒”,一个大家族的兴衰荣辱最后竟成为了街巷百姓的下酒菜?

【第三回】王熙凤出场、宝黛初会

1.林如海让贾雨村和女儿一同入都,是不是有特别的用意?

2.为啥林如海写信托付二内兄贾政,而不是袭爵的大内兄贾赦?

3.林如海为什么要让女儿入都?把黛玉留在自己身边不好么?

4.黛玉“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这些人都认识贾敏么?他们哭啥呢?

5.贾母称“我这些儿女,所疼者,惟有你母”,既是爱女,贾母当年看中了林如海哪些条件?

6.王熙凤赞扬林黛玉“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这个赞扬怎么听着这么奇怪?

7.荣府次子贾政住的是“正紧正内室”?这不该是袭爵的贾赦住的吗?

8.贾母、贾宝玉分别问林黛玉读了什么书,黛玉先答贾母“只刚念了《四书》”,后回答宝玉“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为什么黛玉前后答案不同?

9.“黛玉只带了两个人来,一个是自幼奶娘王嬷嬷,一个是十岁的丫头,亦是自幼随身的,名唤雪雁。”贾母看来,一个甚小,一个极老。难道林家没人了么?林如海这样安排是何用意?

【第四回】葫芦僧判案、薛家进京

1.李守中说“女子无才便有德”,脂评“‘有’字改的好”,好在哪里?改变“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的传统,对家族而言,是好事,还是坏事?

2.《护官符》中,四大家族的地位有高下之别吗?

3.贾雨村为什么不救甄英莲?他是救不了,还是不愿救?如果是林如海,会救吗?怎么救?

4.李守中不十分令李纨读书,薛父酷爱宝钗,“令其读书识字”,前文林父“爱女如珍”,也“欲使他读书”,所以古代女孩子到底该不该读书?大家都读书,怎么差别这么大?

5.薛蟠将人命官司“视为儿戏,自为花上几个臭钱没有不了的”,脂评“是极!人谓薛蟠为呆,余则谓是大彻悟”,脂评是认真的吗?薛蟠打死了人,被上报“暴病身亡”,不是该找个偏僻的地方躲起来吗?怎么还胆敢公然进京,就没有后患吗?

6.薛家京中自有房舍,就算要管教薛蟠,为什么不投奔亲戚关系更近的王家(舅舅),却寄住在贾府(姨父)?

7.为什么贾府安排薛家住在梨香院?

8.贾政的谐音不就是“假正经”?他看上去不是挺正派的吗?

【第五回】梦游太虚

1.秦氏安排贾宝玉在自己房中午睡(叔叔往侄儿的房里睡觉),到底合不合规矩?

2.“神仙姐姐”的称谓好可爱,贾宝玉为啥这么称呼警幻仙姑?

3.薛宝钗、林黛玉为什么合判?

4.“金陵十二钗”又副册、副册、正册相关图画、判词有何深意?

5.“金陵十二钗”副册、正册里的人物排序是否有特别用意?

6.“金陵十二钗”都属于“薄命司”,那袭人“优伶有福”、李纨“凤冠霞帔”的结局,到底哪里“薄命”了?

7.宁、荣二公嘱警幻仙姑规引宝玉入正,“万望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正路”指什么?为啥要写宁、荣二公之灵呢?

8.《红楼梦》十二曲有何深意?

【第六回】一进荣国府

1.袭人与贾宝玉初试云雨到底算不算“越礼”?

2.刘姥姥印象中,王夫人当年做小姐时“着实响快(指办事说话利索爽快)”,怎么现在看起来不是这个样子?

3.“王府虽升了边任”,旧宅应该还有家眷,为啥刘姥姥建议女婿去贾府找王夫人,而不直接去找连宗的王家呢?

4.刘姥姥见王熙凤用过饭后抬出来的炕桌,“桌上碗盘森列,仍是满满的鱼肉在内,不过略动了几样”,王熙凤怎么吃得这么少?

5.作者在写刘姥姥忍耻讨钱粮时,为啥要安排贾蓉来借玻璃炕屏,打断刘姥姥?

6.刘姥姥说,自己见了王熙凤“心眼里爱还爱不过来”,是客套话,还是真心话?

【第七回】周瑞送宫花、结识秦钟、焦大醉酒

1.林黛玉、薛宝钗都常年生病。黛玉吃“人参养荣丸”,宝钗吃“冷香丸”,二人的药有何深意?

2.薛姨妈的宫花“是宫里头作的新鲜样法”,应该是御用之物吧?薛姨妈由何得来?是不是宝钗待选失败所得?所以宝钗才会病发?

3.“贾母说孙女们太多了,一处挤着到不便,只留宝玉、黛玉二人在这边解闷,却将迎、探、惜三人移到王夫人这边房后三间小抱厦内居住。令李纨陪伴照管。”贾母的安排有何隐情?这个安排对三春有何影响?

4.周瑞家的送宫花,经过李纨住所。作者为啥安排李纨住得和王熙凤那么近?这是不是太残忍了?

5.周瑞家的女儿怎么那么容易就进荣府后宅了?

6.周瑞家的最后送宫花给林黛玉,黛玉生气,是不是小题大做?

7.薛姨妈托周瑞家的送宫花,“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两支;下剩六支,送林姑娘两支,那四支给了凤哥儿罢”。而周瑞家的先送三春、再送凤姐,最后送黛玉。周瑞家的为啥不按照薛姨妈嘱托的顺序送?

8.宁国府晚上派焦大送秦钟回家,是不是苛待旧仆?焦大为啥混得这么差?

【第八回】金玉良缘、大醉绛芸轩

1.莺儿听了贾宝玉通灵宝玉上镌的话,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到像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莺儿直言无忌是不是出格了?贾宝玉的通灵宝玉和薛宝钗的璎珞真的是一对吗?

2.贾宝玉想看薛宝钗的璎珞,宝钗“一面说,一面解排扣,从里面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将出来”,宝钗当面解排扣、掏出璎珞的做法合适吗?她穿衣“一色新旧不半”,不点唇,不画眉,可是却穿着“大红袄”,宝钗是真心崇尚质朴吗?

3.秦可卿(贾蓉之妻)是营缮郎秦业的养女,这宁府第五代长媳出身是不是太低了?

【第九回】顽童闹学堂

1.贾宝玉向贾政“请安,回说上学去”。“贾政冷笑道:‘你如果再提“上学”两个字,连我也羞死了。依我的话,你竟顽你的去是正理。仔细站赃了我的地,靠赃了我的门!’”贾政这么对儿子太过分了吧?贾宝玉不好学不上进,贾政是不是也应负责?

2.贾家之义学,“原系始祖所立,恐族中子弟有贫穷不能请师者,即入此中肄业。凡族中有官爵之人,皆供给银两,按俸之多寡帮助,为学中之费”,可是前文有秦业为儿子秦钟入学,“说不得东并西凑,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现有薛蟠“动了龙阳之兴”,“白送些束脩礼物与贾代儒”,“只图结交些契弟”,怎么祖先的远见与善意会沦落如此?

3.贾宝玉身边“第一个得用的”茗烟“年轻不谙世事”,轻易便受了贾蔷调拨,找金荣算账。怎么贾宝玉身边的人水平这么差?

4.茗烟为宝玉与金荣打架,贾兰为啥不仅不帮忙,还劝同桌贾菌“好兄弟,不与咱们相干”?他与宝玉不是亲叔侄么?

5.李贵来劝架,做事说理都很有章法,前文他为宝玉应答贾政,也做得很好呢。李贵是宝玉奶娘李嬷嬷之子,宝玉却和李嬷嬷吵架,扬言要回贾母撵出去,这样好么?

【第十回】可卿患病

1.秦可卿生病,怎么好像贾珍、尤氏比贾蓉还挂心?

2.张友士来为秦可卿诊病,贾蓉总问“可治不可治”“治得治不得”“与性命终久有妨无妨”,不该是直接问怎么治能好么?

【第十一回】贾敬寿辰、可卿病重

1.贾瑞怎么敢调戏王熙凤?

2.秦可卿生病,说来贾珍、尤氏、凤姐都还挂心,可是大家该玩还是照玩了?

【第十二回】毒设相思局

1.王熙凤为啥要故意设局坑贾瑞?直接骂回去不好么?

2.贾瑞吃了这么大亏,怎么还对凤姐念念不忘?真的是不要命了么?

3.贾瑞二十来岁为啥尚未娶亲?贾代儒对孙儿贾瑞的管教是不是有问题?

4.林黛玉体弱,不耐长途奔波,林如海“身染重疾”,为何要“写书特来接林黛玉回去”?

【第十三回】可卿托梦、宁府治丧、协理宁国府(上)

1.秦氏托梦凤姐,闺阁女子能想到的,为啥贾府男丁都没意识到?凤姐为啥没有马上落实?

2.秦氏之死,怎么公公贾珍看起来比丈夫贾蓉还伤心?

3.薛蟠将坏了事的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棺材,卖给贾珍,是不是不妥?

4.秦氏的丫嬛瑞珠“触柱而亡”,小丫嬛宝珠“愿为义女”,这表现是不是过头了?

5.尤氏之前不都好好的,怎么秦氏一死,就“又犯了旧疾”,是不是有隐情?

6.凤姐理出了宁府的五大问题所在,“实是宁国府中风俗”,这宁国府究竟是有多乱?

【第十四回】协理宁国府(下)

1.宁府对凤姐来协理一事,居然有人笑道“论理我们里面也须得他来整治整治,都特不像了”。宁府里是不是还有期待家族能重上正轨的人?

2.前文秦氏死的时候“莫不悲嚎痛苦之人”,可是怎么她的亲弟弟秦钟好像也不伤心?

3.秦氏丧事,“客送官迎,百般热闹自不用说的”,排场是不是太过了?

【第十五回】馒头庵弄权(上)

1.宁府送殡,路上凤姐等人到农庄休息。秦钟看到一个丫头,就“暗拉宝玉笑道‘此卿大有意趣’”,后来在馒头庵,又和宝玉顽笑,和智能儿鬼混,他难道不该为姐姐之死而伤心么?怎么姐弟如此情薄?

2.凤姐以贾府人情,谋个人私利,身为当家媳妇,却损公肥私,对家族伤害是不是更大了?

3.儿女婚事关系终身,可是在云光看来,贾府所托不过是“一点小事”,那什么才算大事?

4.宝珠为何“不肯回家”?

【第十六回】馒头庵弄权(下)

1.贾政生辰时元春封妃,怎么贾府“吓得”“不知是何消息”“贾母等合家人等心中皆惶惶不定”?这是不是意味着贾府权贵地位早已下降了?

2.秦钟重病,“因此宝玉心中怅然如有所失”“虽闻得元春晋封之事,亦未解得愁闷”。怎么姐姐还不比朋友重要了?

3.贾琏与黛玉回来,怎么贾雨村又“同路作伴而来”?

4.黛玉丧父回贾府,“宝玉心中品度黛玉,越发出落的超逸了”。林黛玉和父亲最后一起度过的日子到底经历了什么,会使她在经历丧父之痛后,不仅没有崩溃,反而越发超逸?

5.林家四代列侯,支庶不盛,林如海又是巡盐御史,林家应当极为富有,可黛玉只“带了许多书籍”“将些纸笔等物”分送众人,林家的财产哪儿去了?

6.宝玉将北静王所赠鹡鸰香串转赠黛玉,“黛玉说:‘什么臭男人哪过的!我不要他!’遂掷而不取”。前文说北静王“真好秀丽人物”,而且以黛玉的身世修养应该认得出鹡鸰香串的珍贵,那她为啥有这么尖锐的反应呢?

7.贾琏回家,王熙凤迎接他的话,说的一串一串的,怎么贾琏只会答“岂敢岂敢”“多承多承”?

8.怎么贾琏当着凤姐的面,管薛蟠叫“薛大傻子”?

9.怎么大观园的水是从宁府会芳园引来的?为啥作者要给这清净的女儿世界安排这么个肮脏的源头?

10.秦钟临终前,嘱咐宝玉“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是作者的肺腑之言么?

【第十七回—第十八回】元妃省亲

1.贾宝玉拟匾额对联,贾政又冷笑又骂“畜生”,是不是太狠了?

2.黛玉与宝玉到王夫人上房,“可巧宝钗亦在那里”,是偶遇还是必然?宝钗每天忙啥呢?

3.贾妃是见过皇家排场的,她“在轿内看此园内外如此豪华,因默默叹息奢华过费”,这么奢华的省亲别墅是不是掏空了贾府的家底?

4.贾妃“怜爱宝玉”,“其情状有如母子”,怎么好像宝玉对姐姐的感情反而淡薄?

5.元春省亲是大喜事,为啥家人见面“贾妃满眼垂泪”,家人“呜咽对泣”“垂泪无言”?

6.贾政问安,贾妃和贾政的对话怎么好像各说各话呢?

本文网址:http://dongdeshenghuo.com/xuetangzhishi/138166.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