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学堂知识 > 正文

对联-有什么对联的故事名字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3/9/2 2:33:54 人气:5 加入收藏 标签:对联 两个 春联 秀才 下联

细品3副妙趣横生的极品对联,感受古人的文采飞扬,收获非常多,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真游泳的猫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对联俗称对对子,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历史上流传着大量好对联,值得后人细细品读。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对联达人。大家一定要动动手指,关注我呀。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细品3副妙趣横生的极品对联,感受古人的文采飞扬,收获非常多!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不错,一定要关注我,点赞我,谢谢热心的朋友们。

第1副对联:发售各项功名,九品起码;检选道地顶子,五色俱全。

清代晚期,卖官鬻爵现象愈演愈烈,甚至还出现了专门负责买官事宜的“捐局”。

所谓“捐局”,就是清代专门负责捐纳事务的机关。京城有京捐局,地方有外捐局。

谴责小说《文明小史》也记载了这种晚清官场的堕落之风:“不论府城县城,有一个城门,便设立一个捐局。”

毫无疑问,用钱来捐官的人,他们花了大量的价码才捞到一官半职,自然不会做亏本的买卖。等这些捐官上任后,想方设法捞钱,变着法子压榨老百姓,让老百姓苦不堪言。

当时的有识之士,感叹民生之多艰,痛恨朝廷之腐化,对于“捐局”写下了一副犀利嘲讽而又妙趣横生的对联。

上联说,捐局业务繁忙,经营广泛,从九品官一直往上,都可以售卖,大家可以尽情来购买。

道地和地道意思类似,下联说,清代官员品级以“顶戴花翎”也就是“顶子”为标志,在捐局可以挑选到五颜六色、五花八门的地道顶子。

也就是说,捐局不是开玩笑的,而是真真正正的买官卖官的场所。

显然,在这一副对联的描述中,堂堂官府的“捐局”变成了闹哄哄、乱糟糟的杂货店。

对联作者巧用才智,把“捐局”的“捐”的实质揭发出来,指出所谓的“捐”就是“买卖”,指出“捐局”的设立是祸国殃民的罪过。

后人看到这副对联,不禁为晚清的老百姓难过,也不由得佩服对联作者的才智。

嬉笑怒骂中,趣味产生了,讽刺产生了,真是绝妙的水平。

第2副对联:李宋二先生,木头木脚;龚庞两小姐,龙首龙身。

民间故事,古代有两个秀才,一个姓李,一个姓宋,两人一起上京赶考。

到了一个三岔路口,两人遇见一个喝水休息的老和尚,就上前问话:“老和尚,去京城应该走哪条路?”

老和尚认为这两个秀才没有礼貌,故意刁难两人:“问路可以,但要先对出贫僧的上联。如果对不出下来,两位施主还是打道回府,别去京城丢人现眼了。”

李秀才和宋秀才怎么会瞧得起这个老和尚,自报家门后,轻蔑表示:“有什么狗屁对联,赶紧说出来,我们两个大才子还要赶路呢。”

老和尚听到这两个秀才的名字,心头一动,笑眯眯地说:“李宋二先生,木头木脚。”

两个秀才一听,瞬间傻眼了。

完了,芭比Q了,这是遇见高人了!

这个上联看上去简单,但是相当刁钻。

首先,上联用了汉字的字形特点,“李”字的“木”在上部,而“宋”字的“木”在下面,所谓“木头木脚”,恰恰是对李和宋两个字的字形的一种概括归纳。

同时呢,木头木脚也可以当成老和尚对两个秀才的“嘲讽”,说这两个秀才是“朽木不可雕也”,指桑骂槐,相当犀利。

两个秀才面红耳赤,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还真是对不出下联。

所谓技不如人,自取其辱,两个秀才从来都是自命不凡,今天总算明白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惭愧难当,赶紧灰溜溜离开了。

虽然这两个秀才没有信守承诺,绕道远行,还是参加了科举考试。但是结果无悬念,耿耿于怀的两个秀才一起名落孙山,场面十分尴尬。

这两人花了大半辈子,请教了众多才子高人,也对不出合适的下联,实在是郁闷无比。

渐渐地,这个上联就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为老百姓口中的“绝对”。

一直到后来,有个才子发现镇上有两户人家同时嫁女儿,一个新娘子姓龚,一个新娘子姓庞。

才子灵机一动,巧妙对出下联:“龚庞两小姐,龙首龙身。”

从字形上来说,这个下联算是比较巧妙的,符合汉字的特点,与上联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是从一语双关和指桑骂槐的角度来说,下联有些“为赋新词强说愁”,显得有些牵强,缺乏一种额外的寓意。

“龙首龙身”的两个小娘子,简直不是人,是怪物了,这莫非是故意让两个新娘子难堪吗?

所以,这副对联其实还是上联更加妙,而下联只是一种无奈之举。

如果朋友们中间有对联高手,不妨展示你们的聪明才智,对出一个更加巧妙的下联哦。

第3副对联:为人忙,为己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谋食苦,谋衣苦,苦中取乐,拿壶酒来。

这副对联是某处茶馆的对联。别看对联的用词通俗易懂,却有茶香酒香,有禅意诗意,令人感受到欢乐幽默的巧思,感受到一种豁达乐观的情怀。

首先,对联用“去”和“来”的对比,体现了茶馆卖茶又卖酒的特点,又符合茶馆顾客“来去匆匆”的特征。

其次,上联的“忙里偷闲”,是一种巧妙的转折。下联的“苦中取乐”,是一种独特的感悟。

甚至可以说,忙里偷闲的态度就是苦中作乐,苦中作乐的做法就是忙里偷闲,两者并无绝对区别。

联系到茶馆售卖酒和茶,“忙里偷闲”和“苦中取乐”更是照应到茶馆的买卖,可谓趣味多多,水平高高了。

大家对这些对联如何看待呢?大家还知道哪些精彩对联呢?欢迎留言分享哦。

喜欢我的文章的朋友,一定要赞赏、收藏和转发我的文章!这对我很重要。我是真游泳的猫,再次感谢大家!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而对联文化发展历程中,更是产生了很多脍炙人口而奇妙有趣的对联故事。这里为大家略举几例。

古代人们过春节,只在门上挂一块画着门神或写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子,叫做桃符,用来避鬼避邪。五代时,后蜀国王在桃符上题过“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的对联。自此以后,春节在桃符上写春联就兴开了。春联从写在桃符上演变为写在大红纸上,正式定名为春联,却是从明太祖朱元璋开的头。

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一年除夕,忽然传旨各地:凡公卿世家,门前需加春联一副,朕亲自出观。第二天朱元璋微服出宫,边行边观赏各家的春联。忽然发现一家门上未贴春联,就打听原委,当他知道这是一家阉猪为业的人家,自以为业贱难写,朱元璋就亲自提笔给主人写了一幅: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

对联虽没提阉猪之事,但“阉”字的意思都包含在里面了,众人齐口称赞。过了一天,朱元璋又路过这家门口,见门上仍无春联,心里很纳闷,命人去问,才知道这家主人因为知道是皇上的御笔,已贴在神龛上供起来,朱元璋听后大喜,特赏了这家主人三十两白银。从此,贴春联的习俗就兴盛起来。

旧社会,有位财主略通文墨,好以文人自居,其母生日恰逢大年初一,故年年大开宴席,喜贴春联。其母六十大寿那年春节,请账房先生帮其写了一副与祝寿相关的春联: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财主看后一想,既是过年,又是给老母祝寿,应改动一下再贴。于是他要求帐房先生将上联改为:

“天增岁月妈增寿”

这上联改了,下联也得改,又吩咐帐房先生把下联改为:

“春满人间爹满门”

帐房先生惊呼:“东家,怎么能这么改?”财主正色道:“爹对妈不是很好的对称嘛!'过往的路人看后,无不捧腹大笑。

为他人求安康。清末年间,湖南湘乡有位老中医兼开药店,他每到年节在自己药店门上贴一副春联:

只求世间人莫病,

何愁架上药生尘。

这位老中医在辞旧迎新之际,不为自己求富贵康宁,却祈祷众生健康幸福,其精神可嘉,令人敬佩。

1932年,四川成都北门大神庙公厕门上,有人贴了这样一副春联:

任他盖世英雄,入此门,还得低身下气;

凭你齐天大圣,闻其厕,只宜屈膝弓腰。

这副对联语句通俗易懂,对仗工整,音韵协调,情趣幽默,语意双关,读之使人忍笑不禁。

对联艺术中最奇葩的要算合体字对联了。

所谓合体字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个字组成的汉字。

由合体字组成对联已经很奇葩,而道教八仙合体字对联更称奇葩。一幅合体字对联居然把八位神仙的名字和特点都编在一首诗中,古人的心思之缜密精巧可见一斑:

释文:

钟离点石把扇摇,果老骑驴走赵桥,洞宾背剑清风客,国舅瑶池品玉箫;

彩和手执云杨板,拐李先生得到高,仙姑敬奉长生酒,湘子花篮献蟠桃。

这样的对联真是耐人寻味,妙趣横生。

现代人深受启发,别出心裁,举一反三,把富含吉祥寓意的四字成语组合成合体字春联,如下图:

释文:

左联:日进斗金日日见财金玉满堂黄金万两年年有余春和景明吉祥如意

右联:一帆风顺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谷丰登七星高照开门见喜紫气东来

横批:恭喜发财五福临门欢聚一堂招财进宝

古今很多书画名人也都是文化大家,对联高手,比如苏东坡、郑板桥、刘墉、何绍基等。但是今天这些名人我们都不讲,专门略举一幅在网上看到的有趣春联如下:

释文:

小桌呼朋三面坐,

留将一面与桃花。

这副对联严格来说并不太对仗,而且贴反了,还有阿拉伯数字与汉字同用的毛病,但是你不得不承认此联风趣幽默,耐人寻味,且左右错落,颇有视觉冲击力,算得上一幅奇联。

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的才华,心里很不服,总想奚落他一番。

一天,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约李白去对三步句。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看着李白,讥讽道: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

“锯”谐“句”,“猴儿”暗指李白。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请大人起步,三步内对不上,算我输。”杨国忠想赶快走完三步,但刚跨出一步,李白便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匹马隐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

“蹄”谐“题”,与上联对得很工整。杨国忠本想占便宜,却反被李白羞辱了一番,刚抬脚就被讥为“畜生出蹄”,弄得他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十分尴尬。

山阴有个县官,贪污受贿,搜刮钱财,无恶不作,可他却标榜自己清正廉明,还在县衙大门上贴出了一副对联:

眼前皆赤子

头上有青天

徐文长见了很气愤,一天趁着黑夜,跑到县衙门口,提笔把对联改成了:

眼前皆赤地

头上有黑天

老百姓见了,个个拍手称好。县官气得不行。他得知是徐文长改的对联,就命手下人把徐文长传来问罪。

徐文长反问道:“请问大人,你有证据吗?平白无故认定是我改的对联,岂不是诬陷?”

县官一时弄得难以收场,只得说:“既然你没改,那就算了。本县听说你才思敏捷,万分敬佩,今天想邀你来对对子。”

县官出了个难联:云锁高山,哪个尖峰敢出?

徐文长马上对道:日穿漏壁,这条光棍难拿!

县官望了望大堂上挂的灯笼又吟道:一对烛,亮亮堂堂,普照前后左右;

徐文长不假思索,随口应对道:两盏灯,朦朦胧胧,无分南北东西。

县官听出徐文长是在隐喻自己暗无天日,怒火中烧,于是说出了第三个上联:油醮蜡烛,烛内一心,心中有火;

徐文长借题发挥,对出了下联:纸糊灯笼,笼边多眼,眼里无珠。

此句暗讽县官有眼无珠,更是不动声色地把县官骂的体无完肤。

本文网址:http://dongdeshenghuo.com/xuetangzhishi/138104.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