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学堂知识 > 正文

对联-征文:我和对联的故事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3/9/1 21:54:08 人气:5 加入收藏 标签:对联 春联 春节 开始

展开全部

征文:我和对联的故事

【原创首发】作者 申向利

除夕月无光点数盏灯替乾坤增色

新春雷未动擂三通鼓代天地扬威

又是除夕。我将满十周岁,已经会帮妈妈贴对联了,只是我不太专心,因为肉的香味一个劲儿地往鼻子里钻,把我馋得哟!那是我帮大人喂了一年的黑猪,现在正在肉罐子里搂着海带肆意缠绵呢。我舔了一下嘴唇,想象着肉的香。我这么一走神,把一副对联拉废了。我傻了脸。妈妈说:"你看你!操啥心!只有找你姨父再写一副了。"

我应一声就赶忙跑去了。姨父住在隔壁胡同。我一边跑一边想:去了怎么说?会不会挨训啊?去了一看,姨夫正在写对联。姨父是教育工作者,擅书法。那楷书,工整严谨;那狂草,龙腾虎跃。一人、一笔、一墨,一刀红纸,横竖撇捺间,如鸿雁飞上蓝天,墨字就上了红纸。俺觉得毛笔就像姨父长长的手指头,灵活的很,不过提提按按,写出的字千变万化。

福字字体最多,或端庄,或灵秀,或矫健,或飘逸,字字美的享受。十几个福字排一排,真是佳丽成行。我看的入迷,又去看地上晾的对联,草书看不懂,若能看懂两个字,就猜着念,大姨说十岁了认的字可不少,我脸一红。猜不出的,姨父也会念一念。回来妈妈说我:"去了这么半天,你姨父不在家?"

以后年年过年,我都去给姨父"帮忙",其实是去欣赏对联、书法还有书写过程。童年的年味,就在每年的春联里一圈一圈地荡漾开来。

初一跟着大人去拜年,顺带看各家的春联。愈看愈觉对联美: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极富韵律。遇上喜欢的,不觉停下来多念几遍,猛一抬头,大人走远了,拔腿就追……

人家吃了午饭,都开始难得的娱乐:上县城,逛龙山,看电影,会同学……我却邀上正丽,拿笔和本开始上大街抄春联。

最先转到书店,对联是: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要读书。

路过某中学,写的是:岁去杏坛犹留千果硕,春来教苑又见百花鲜。

见了好几家裁缝店,最喜欢这幅对联:一寸布一寸丝物尽其用,不自高不自大量体裁衣。

某饭店对联:美味招来天下客,清香引出洞中仙。

理发店很多,这幅最雅致:虽为毫发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五龙庙对联: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

春节过后,某村唱戏,戏台对联:或为君子小人或为才子佳人登场便见;有时欢天喜地有时惊天动地转眼皆空。

红旗渠畔,一山村人家对联:野花送客山鸟避,柿林十里夕阳红。

还比如,"柳影入池鱼上树,槐荫当道马登枝。""勤俭是摇钱树,节约乃聚宝盆。"我咀嚼着这些对联,不忍吞咽。

有一年,骑车去青年洞,路上歇息,见有家门心写"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觉得真是神来之笔,当后来读《滕王阁序》读到这一句时,不由"哦"了一声,原来,你在这里等我。后来发现,明清小说有很好的对联在里头,由对联而喜小说。

很多百年老宅,也有很丰富的对联,因看对联而喜看老宅、古建筑。

后常看"闲书",会见到一些谐趣联,便迷上了,抄下来。那时天天与小慧一起玩,常一人说上联,另一人对下联,比方我说,"轻风扶细柳,"她就回,"淡月失梅花。"然后她会讲这对联的典故。这是另一个关于"推敲"的故事。两个十七八岁的女孩,乐此不疲。

后来,春节不再写对联了,开始贴买的对联,再后来贴送的.对联。于我,却觉得年味越来越淡了。

这几年春节,我发现我村有好几位擅书法者,有的隶书好,有的楷书佳。正月初一的晚上,我曾拉了女儿偷偷去看。其字之美,如读书帖,一笔一画,令人舒服,也能想到书法家书写时的自在。

我忽然觉得,这样的春节才是春节,才有韵味。我甚至想,若干年后女儿回忆,就只是"妈妈带我看春联"?不行,我要写!

2014年正月,我下了个决心:自己写春联。为了这个决定,我做了一年的准备,正月十五就开始每天练隶书,只等春节大显身手。是年十一月下旬,儿子出生,皆大欢喜,独独我因坐月子春联没写成。

于是,写春联,成了我心中的一根小刺儿,隐隐的、时不时的笑话我一下,笑得我有些疼。

2015年冬天,儿子一周岁了,我说我一定要手写春联。晚上,孩子、夫君都睡下了,我铺纸倒墨,开始我的书写春联之旅。我很有自知之明,遵循先易后难的规律,我选的对联是"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 横批"四季平安。"

夫君睡醒一觉,我在写,他睡眼惺忪:"几点了?睡吧。"儿子睡醒了,我连忙放下我的羊毫,去给他冲牛奶;夫君睡醒两觉了,我还在写,他晃见桌子上厚厚的一沓红纸,说,够了够了,那么多,贴不完的。见我不动,说,唉,掏这神咋哩,深更半夜不睡觉,送的对联也能贴。他回头睡去,我仍在横折撇那间寻找回忆与年味。

写了一夜对联,才明白,写好一个个字和写好一幅对联,区别大了去了,一联中有一个败笔,这联就废了,这幅的"春"字是不能配那幅的"雨"字的。可见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最后从厚厚的作业中挑了三幅,其余卷起系牢,塞沙发后头了。早起夫君问,我记得你写了尺把厚,咋只有三幅?难道我做梦来?我笑而不答。

买和写的区别,对于我,就在于是否能找到过年的感觉。我觉得,年味就从这一笔一画写春联中洇染开来,告诉自己:又是一年春来到。

【推荐语】

一副对联里,藏着作者的年,藏着作者的情结。

究竟什么是年?各人有各人的说法。

作者没有说教,而是将往事融入对联故事里,这样写,不但出新,而且出彩。

好文章什么标准,更是方家各有说辞。但有一条是永远不会错的:读者爱看。

如果读者不爱看,你便搬出自己再响亮的名头来,也挡不住读者的鄙夷。

读文章还在于读节奏,读思想。小小对联里,作者写的是"年味",却没有落入俗套,其中不但有些小的感悟,更有哲理的回味。

有心人才能做好事情。

这篇征文并没有刻意提"回家过年"的字眼,但实实在在地将我们带入了家、年的氛围里。——"回"的不是小家,而是回到过去的那个"年".

非常不错。

——大爱无痕点评

申向利 笔名行云流水,70年代出生于林州市开元区,现居桂园区。林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林州市诗词协会会员。自由职业。喜欢读书、写作、登山、羽毛球。作品散见《安阳晚报》《红旗渠》报《芝兰园》《林州党史》等媒体。

本文网址:http://dongdeshenghuo.com/xuetangzhishi/137875.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