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学堂知识 > 正文

对联-怎么写春节对联?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3/9/1 14:56:13 人气:6 加入收藏 标签:博士 对联 或者 这个 老师

学校要求给留婺城区过年的民工子女送春联活征集“温暖同行,留婺过新年”为主题的春联,有没有好的想法 ?怎么写?

看了下,这是2021年的提问,不过这里也予以回答:我是格律初学者,所以写了一个对联,请勿介意!

上联:春节共度,存心有爱;

下联:暖意同当,报国须时。

横批:感恩。

顺附我近日对易中天老师之上联的学习过程,笔记录之为:《专业和业余的差别:我花了一下午时间对易中天的上联!四易稿!》,予以分享。

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来源:作家方晓莉)

什么叫对联?对联指的是以工整的形式,上下联两队(所谓队,是因为随着对联发展,下联可能不一定只有一句,比如孙髯翁的《大观楼长联》,上下联各90字,一共180字。),以相应的格式,或格律诗,或古体诗,或仿词曲方式,或嵌以各种名义,而达成相呼应之上下句子,通常情况下,对联还会有个“横批”,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

(图1)

(图2)

(备注:图1,图2,皆来源于头条快懂百科,感谢分享。兹为乾隆年间名士孙髯翁的作品。

全联如下:

上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我读书时期,曾经专门背诵过《大观楼长联》,个人是非常喜欢这幅对联,时常与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对照着看。)

(图3)

(图4)

(备注:清代才子钟云舫的《拟题江津县临江城楼联》,有说是“天下第一长联”,上下联各806字,共1612字;其中,图3与图4皆来源于头条快懂百科,感谢分享。)

据说对联最早是由五代后蜀主孟昶(一说孟昶儿子)所创作,叫“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题桃符”,据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幅春联。

它起源于桃符,所谓桃符就是原来古人们用用两块长约七、八寸,宽一寸多的桃木板,上面写有“神茶”、“郁垒”两个神名或者画上他们的画像,或是写一些祝福语,用来驱邪避难,消灾之用,或为吉祥之兆。而桃木,众所周知,在这里是作为辟邪之用。

据说,当时孟昶让学士们写春节祝福语,也就是“题桃符”。

但学士们写的都没让自己满意,所以孟昶亲自动手写。按照这个说法,而产生了世界上第一幅对联:从此对联以词句形式出现居多,不但出现在春节祈福的场面中,而且在平常文人雅士们的诗会当中,偶尔也会应用之。

文人雅士们以对联而体现自身之个性,文品,或者展现他们的抱负或者节气,因此广为传颂。

(来源:仙桃满庭春moma,《对于春联的来历你知道多少? 》)

(截图来自易中天老师的文章。)

诗道骏言博士对曰:

我乍一看,感觉好对!……一看就是真正读书明理之人,追求学问之对!……

“日升残夜曙方生”,这个下联我特别喜欢,看到曙光的感觉(残夜当中而生“曙光”,这种佳境,实在难得!……);

“世行正道盛方形”:这句我还得品品:但可以看出,这个人对世界之通达,有一种启示,但我还需要品品;

“学明至理士还名”:真雅士也!

当然我也去易老师的评论区,看了其他诗友们的一些对子,然后自己觉得,也应该乘兴写一个:

写完之后,感觉甚是自得,但我写完后,发现……怎么诗道骏言博士还有其它老师那边,有的跟我在“第四个字”的用法,不一样?……我是用形容词的,但他们用名词(当然也有人跟我一样,但我却不确定了),还有人,断句也跟我不同。

因此,我专程去请教诗道骏言博士,这个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但其实,博士说到这里,我还是不是很懂,就说那“寒”字是作名词用?……但我又忍不住说:“那我觉得还不如‘岁尽寒奇春乃近’。”

对,没错。

对易老师这个上联,我的断句是这样的:“岁尽/奇寒/春乃近”,意思是:“一年到头了,天气又特别寒冷……但是不要怕,春天就要来了!”……我觉得这样说法,好像很对。

所以我当时将“奇寒”作形容词解读,而“尽”做副词解释,将上联:“岁尽奇寒春乃近”对下联“潮临至傲浪方骄”。

看我不太懂,博士举了个以前我老师也习惯让我明白的例子,以人物比喻!

当时我老师(初中的语文老师)让我猜“苍白”到底什么意思?……也是从人物身上着手,我想来想去,都是人物脸色苍白,或者颜色上的苍白,但还是归于人物上了……但那一次,老师告诉我,其实这个不仅仅有人物脸色之苍白,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

写文章很苍白。比如这个文章写得空洞无味。

那时候,我才明白,原来是如此“契入”。

诗道骏言博士反过来给我推导了一下,同样也是用颜色有关的词语进行推导:

对,“面‘浮’微红”:这里“微红”只能作名词解;

而“面色微红”:这“微红”显然是形容词了!……

(坦白讲,这无意中的话,倒是说出我的心境:我的确很难为情,因为我觉得这可能是最基础的东西,但是我却不懂。

但因为契合我此刻心境,我一下子很容易理解,博士所说名词和形容词的对比。)

……)

那如果这样的话,易老师的“岁尽奇寒春乃近”,这“奇寒”是名词了。这个“尽”应该是动词了。

——————恍然间,我可能明白我有时间作诗或者作文,或者作对联,古意不够,我想是不是我没搞懂词义或者词性的用法?……

(那这样的话,应是“岁尽奇寒/春乃近”:注,“奇寒”为名词。)

那我意识到了一点,在我此前写的下联当中,其实我将“岁尽奇寒春乃近”当成一样客观事物,而客观应之。

所以是“潮临至傲浪方骄”;

但是,根据诗道骏言博士告诉我的,那么这个“奇寒”是名词的话,这个“尽”就是动词。

那么,我想这里面,这个“岁”应该是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是古诗或者对联中常有的拟人化用法:至少我自己是这么推断的。

因此这样,可以体现出作者人格或者诗人人格的写照,或者现状的一种反映,在反映当中,体现出诗人的人品。

我到这个时候,可能有点领悟:我曾经写诗或者作对联而缺乏我曾经想象中看到古人对联在电视剧或者电影或者书中给我激动人心的感觉,那种代入感,是因为他们将诗中客观事物,进行主观化描写,也就是拟人化描写,因此才能深入人心?……

(所以我觉得,可能这个很关键。)

毕竟改了,改了后,怎么感觉还是有点不太对味(所以,其实还是不太懂……),所以厚着脸皮,继续请教:

(因为诗道骏言博士一贯也很忙,所以我也不太敢打扰,平常能多学,也多学一些……这次看他能多回复几句,我还是挺激动的,心想既然问了,趁机多问点,能学多少,学多少。)

博士回复后,我一看吃惊了!……其实我在一些对联当中,也看过,有同音字或者偏旁差不多,甚至还有五行相对的,都有。

但那时候看的是故事,而且已经成对,便觉得不难!……但这次诗道骏言博士一说,我顿时知道自己差距在哪里了。

(著名的五行上联:“烟锁池塘柳”:原图来源于网络,字体由美图秀秀添加,感谢分享。)

原来“尽”和“近”是音近的。所以这是除了格律上讲究对仗之外,我也需要注意到的问题。

(我以前看一些故事,或者已经对好的对子,感觉挺简单,那些人怎么这么笨呢?……但到了自己身上,刚好易老师这个上联一出来,我发现,自己还是忽略掉了这方面的问题。

再一看诗道骏言博士的对子,果然,他的对子,是讲究对仗,也看到了同音字,我没有看到的方面。)

(此刻,我再看诗道骏言博士对的下联,并没有我想象中那样简单,不禁深感羞愧。)

我也在想,易老师的对子,上联,为何“老到”、,“有韵味、有玄机”?……其实我初步也有这种感受……但好像博士说了后,我感觉通透了几分。

(但仍然属于“拨云见雾”,感觉还没看到本质。)

然后我花了一下午……实在水平也不够,其实是凑字对下联的,凑完字后,又去请教诗道骏言博士……很惭愧,我属于格律初学者,虽然喜好文学,但在诗词方面功夫,作的很浅,第一首五律也是看了诗道骏言博士多日格律诗词课程后,才开始写的,此前我也不敢写,也不知道怎么着手:当时也得益于“@张小笨的原创诗词?”老师考虑到我在格律诗词上,基础功不行,平仄韵还不会背,让我去某处,学习那边的格律用法,或者对照,后来我买了龙榆生的《唐宋词格律》(但格律功夫还是很差,基本遵循了“填词”原则,也就是没有背韵,很惭愧),另外就是看诗道骏言博士这边一些诗词课程,继续打开自己在诗词上的一些眼界。

上联:岁尽奇寒春乃近;

下联:

1,潮成巨浪势原诚!

2, 潮凌巨浪境直灵(这个别人能看懂吗?……对,我写的时候,很担心别人看不懂。);

3,秋寻冷意骨何峋;

4,人消恶业难方销;

5,人轻教养事难清。

看完博士的回复后,我叹了一口气!……可不是么,“一”、“二”句,我觉得我懂,但这意境,几个人能看得懂?……看得懂么?

至于第三句,我觉得我想表达就算秋天,有冷意,有些人骨头看上去更峥峋,想表达那种傲骨铮铮,一种清高的感觉,哪怕骨头嶙峋也无所谓……但是,当我想到我需要解读这么多,而别人不一定第一眼看得懂?……我想我可能这个诗,还是失败了么?……

至于第三句,意境方面,对照上联:

上联:岁尽奇寒春乃近;

下联如果是“秋寻冷意骨何峋”、“人消恶业难方销”、“人轻教养事难清”:这感觉已经写得很偏了!……

我想我是不是凑字凑飞了魂?……这后面对的,确实跟上联,好像没有多大关系了。

无法形成那种整体,统一,和谐,而且上下呼应的感觉。

我想了半天,又把之前的下联拿出来,重新修改了一下:

因为我很想将这次的心得下来,所以很想最后在易老师那边留言,奖品什么的无所谓,关键是……我请教了诗道骏言博士半天,最后也没满意的下联,我感觉有点说不过去……但我心里面也笃定:就算这最后一个下联,过不了,我再私底下继续用功吧!

(我实在很想在易老师那边留言,不少诗友都留言了,倘若我学习了一天,结果下联也没对出,心里面实在不是滋味……所以很想再努力一把!)

重新修改的版本如下:

上联:岁尽奇寒春乃近;

下联:风摇骇浪岸何遥?

终于得到了诗道骏言博士说“挺好”:其实我很担心,会不会是诗道骏言博士也无奈了,所以就算我勉强过关了。

另外,我问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上下联中,“无”能否对“乃”,博士说“可以”。

(其实这个问题,尤其是这类副词方面的对仗,我总是有些迷糊,以往的话,我很多时候选择自己找个词,能代替代替一下,实在不行直接用,或者其他地方看看有没有类似的例句……但有的时候,我其实并不是很自信,只是感觉可以。

不过在这一次对联当中,还是又碰到这个问题,因此,一方面也很担心诗道骏言博士觉得我太业余,另外一方面,实际上,我也觉得既然已经多问几个问题了,要不再多问一个吧!……抱着这样一种想法,问完了最后一个问题,实在不好意思过于打扰他。)

(我发誓:我点赞了!但它没有“显示”?……我点赞了。)

您可能根本也想不到,为了这一个回复,我看诗道骏言博士也回复了几句,趁机问了N个问题,从而才对出一句,期间何止四易其稿?……更多的也不过没有告诉诗道骏言博士,不好意思说。

也可以看出,真正的文学博士,不是盖的!……而我这样业余的学习诗词的爱好者,也是格律初学者,得益于网络而有了这样的学习机会,感到非常幸运!……

在打扰诗道骏言博士而请教的时候,我也深感惭愧,倘若我更多学一点,也不至于显得如此浅薄、无知!

我人生第一首五律是在诗道骏言博士讲解格律课程一段时间后,然后我看诗道骏言博士写五律,然后我去“模仿”:就这样,摸索着写出来的。

而这一次正儿八经去面对对联,然后我写出下联,也是籍自己的厚脸皮,借了诗道骏言博士写下联的机会,趁机多问,请教而写……虽然这肯定跟诗道骏言博士的对联境界差得很远,但我却看出了博士求知的精神,专注于做学问,我想任何人在潜移默化当中,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的,包括做人的境界,还有做学问的精神。

(备注:实际上我在学习格律诗词过程中,在对联上,此前平仄方面有受到“@一杯醽醁醉花阴?”老师的指教,这里也同时表示感谢。)

(又注:学习笔记。)

本文网址:http://dongdeshenghuo.com/xuetangzhishi/137534.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