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学堂知识 > 正文

对联-周星驰《唐伯虎点秋香》中“赏花赏月赏秋香”的有什么深意?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3/8/31 23:32:04 人气:5 加入收藏 标签:这个 对联 道光 当时

原标题:周星驰《唐伯虎点秋香》中“赏花赏月赏秋香”的有什么深意?

说起来,我解读过这么多影视文学,最爆款的还是曾经解读周星驰电影《武状元苏乞儿》《九品芝麻官》《唐伯虎点秋香》,这还是要感谢星爷电影背后的编剧团队,剧情做的是相当扎实了。

周星驰电影虽然一如既往,但是给人看后明显缺少了什么东西,在我看来,缺的就是内涵。有些搞笑,能让你笑一次,有些搞笑,能让你想起一次笑一次,笑过之后,还明白了些许道理,产生不同的感悟。

中秋节到了,今天去花市看花,看到好多菊花,想起周星驰那句,“赏花赏月赏秋香”,其实这个对联是有着深刻内涵的。

在宁王想要危难华府的时候,其中有一个对对子的剧情,十分有意思,对对子也叫对对联,是我国古代应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艺术形式,十分考验一个人的文学功底。

纵横不是文化人,懂得不是很多,反正就是感觉,有些人出了上联,要是能够对出跟他意思差不多的下联,就感觉这个人很牛叉。

当时那个书生给华安出上联:“十口心思,思君思国思社稷”,结果华安当即对出:“八目共赏,赏花赏月赏秋香”。

当时的感觉华安的厉害之处是,能够在对联中,加入“秋香”这个词,毕竟这部剧叫《唐伯虎点秋香》,也没有去管这个对联的内容。

后来读起来,这个对子其实很厉害,美景可赏,秀色可餐,佳人可思,社稷可想,十分有内涵。

实际上,这个对子并没有这么简单。

“赏花赏月赏秋香”是出自唐伯虎的诗句当中,原诗词是“孤舟寒夜渡长江,赏花赏月赏秋香。”(也可能是伪作,作者没有找到出处,在唐伯虎的作品中也没有找到)

唐伯虎给人的印象是洒脱派,我们广为熟知的“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其实,这并不是唐伯虎的全部人生,唐伯虎的人生,更多的是充满了悲凉。

唐伯虎才华横溢,然而却遭遇家庭变故,一家人在短时内全部离他而去,等他上京赶考的时候,却被人告发涉嫌抄袭,从此绝缘科举。

如果结合唐伯虎的悲惨人生,再来读“孤舟寒夜渡长江”,其实也是很符合唐伯虎的失意人生。

当然,如此的话,也不足以展示这幅对联的厉害之处,关于这个对联的上联,还有典故。

清朝道光年间,广东吴川县的林绍棠高中状元,按照清朝的规定,状元可以到翰林院任职,广东距离北京很远,而林绍棠又没有多少钱把家迁居到北京。

后来由于思念家中的老母亲,想跟道光请假,清朝时期的官员是很少有假的,即使是干到老,也很难告老还乡。

道光皇帝估计是看在林绍棠是状元出身,又是因为思念母亲,所谓百善孝为先,就考了他一个对联,如果能够答对的话,就批准他回家省亲。

道光的上联是:“十口心思,思父思母思妻子。”这个对联相当有难度了,十口心,也就是思,后面又出来三个思,如果是纵横的话,估计直接就扔绳了。

但是林绍棠毕竟是状元出身,很快就想出了下联:“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皇。”寸身言,也就是谢,后面再来三个谢,妙哉妙哉,还夸了道光,因此这个假条就被批准了,可见在当时,请假也得有点才艺。

《唐伯虎点秋香》的编剧最终将道光的上联改成 “十口心思,思父思母思社稷”,华安的下联对的是“八目共赏,赏花赏月赏秋香。”

当然,也有人认为华安的这个“八目共”并不是“赏”字啊?其实这和当时的港台文化有关,那个时候还流行繁体字是“賞”,估计也算是贴合了,反正我是不太懂对子,弄深了我也不明白,大家就不要为难我了。

总之,当时的编剧能够如此用心地去拍摄电影,还是值得鼓励的,中秋来临了,秋香可能是赏不到了,花和月还是可以看看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网址:http://dongdeshenghuo.com/xuetangzhishi/136662.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