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学堂知识 > 正文

对联-想要练字,不知道练哪种字体好点,哪个书法家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3/8/31 8:58:59 人气:22 加入收藏 标签:政治 对联 一个 书法 远离 创作

中国书法的筋骨应该是欧阳询奠定的,应该学他,上面说的颜体 以后你学习王羲之的会相冲的,毕竟王羲之是书圣取法乎上的道理你应该懂吧,先临楷书《九成宫》《

皇甫诞碑》有了基础学王羲之《集字圣教序》因为它比兰亭容易上手,临的差不多就临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我是这么过来的,草书的话《十七帖》,草书我目前没临不敢乱推荐,草书的话没写上二十年的字最好别先学会拔苗助长,这是老一辈的人对我的忠告

七言对联:

云白山青万余里 江深竹静两三家

事能知足心常乐 人到无求品自高

尽日相亲惟有石 长年可乐莫如书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

水清石出鱼可数 林深无人鸟相呼

松间明月长如此 身外浮云何足论

风月有情归我辈 江山无主属诗人

水惟善下能成海 山不争高自极天

怀若竹虚临曲水 气同兰静在春风

愿乘风破万里浪 甘面壁读十年书

花不知名难晶第 竹因有节更清高

无易事则禾难事 有虚心方有实心

言之高下在于理 道无古今惟其时

得好友来如对月 有奇书读胜看花

附:

《颜体集字对联》是中国古文集字字帖系列中的一本,学书者,在从碑帖临摹转向书法创作过程中,最便捷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集字的方法,在原碑帖中既找出现成的所需之字,又利用原帖中字的偏旁部首、点画规律进行组合,写出原帖中未有的字;而在内容的选择上,则最好从字数相对少些的作品内容人手,这样既便于集字,又比较容易进行章法安排,从而增加自己的创作信。

中国对联集字字帖系列正是基于上述两个方面,为广大书法爱好者,特别是初学者精心编辑的一套实用集字帖。它精选了中国文学史上四十多对脍炙人口的对联,按字数多少和难易程度为编写顺序,以《史晨碑》《九成宫醴泉铭》《颜勤礼碑》《玄秘塔碑》等经典碑帖作为集字的范本,这样可以使学书者由临摹较快地向创作过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套集字帖还有两个特点:一是提供了一些对联创作的基本图式,这样既丰富了对联创作的章法安排,又能让书写者体会到不同图式所带来的不同感受;二是在每对对联中分别选出八个字放大位于各对联的右侧,使学书者能在正式创作前,对其中比较难写的字先进行重点临习,以提高创作的成功率。

有人问我,王羲之是一个远离国家大事的人吗?

首先我不同意这个观点。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王羲之并非远离政治,只是不愿卷入

我们知道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典型的门阀政治,门阀政治就是朝廷大臣以及地方官员基本上都是由世家大族把握的,很少能有寒门之士可以进阶成为国家的实际掌权者。因此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可以说是贵族垄断的政治。

贵族不仅垄断了政治,也垄断了文化等其他一切社会资源,而书法也是其中一种。

我们知道晋朝时期,两晋政权的实际掌权者这是司马氏和王氏,这里的王氏,就是王导等人,他们是当时国家的掌握者,是士大夫阶层的领导人物,而这个王导就是王羲之的叔父。

王氏家族权势已经到了多么大的地步呢?当时人们流传这样一句话:

王与马,共天下。

这句话中,“马”很显然值的是司马氏,即当时晋朝名义上的统治者,而王氏就是王导家族,也就是王羲之家族。你看王氏家族权势之大,已经要和皇家分权共治天下了,其权势可见一斑。

说这么多,其实就是说王羲之家族在魏晋时期的政治地位是非常高的,所谓王羲之远离政治一说实在是站不住脚的。

二、王羲之并非只是个艺术家,他也有抱负和政治才干

宋代洪迈曾经在他的《容斋随笔》中直呼“王逸少为艺所累”,其大概意思是说王羲之的其他方面成就、特性、品格被他伟大的书法光芒所掩盖。

其原文选录如下:

王逸少在东晋时,盖温太真、蔡谟、谢安石一等人也,直以抗怀物外,不为人役,故功名成就,无一可言,而其操履识见,议论闳卓,当世亦少其比。公卿爱其才器,频召不就……及殷侯将北伐,以为必败,贻书止之。殷败后,复图再举,又遗书曰:“以区区江左,所营综如此,天下寒心久矣。自寇乱以来,处内外之任者,疲竭根本,各从所志,竟无一功可论,一事可纪。任其事者,岂得辞四海之责哉!若犹以前事为未工,故复求之于分外,宇宙虽广,何所自容!”又与会稽王笺曰:“今虽有可欣之会,内求诸己,而所忧乃重于所欣,以区区吴、越,经纬天下十分之九,不亡何待!愿令诸军皆还保淮,须根立势举,谋之未晚。”其识虑精深,如是其至,恨不见于用耳。而为书名所盖,后世但以翰墨称之。《晋书》本赞,标为唐太宗御撰,专颂其研精篆素,尽善尽美,至有“心慕手追”之语,略无一词论其平生,则一艺之工,为累大矣。这篇文章是洪迈读书的时候随手写下的一个小文章,问中记载了这样几件事:

首先是作者的一个总体评价,认为王羲之可以和温峤、蔡谟、谢安并成为一类人物,接着说他们都是不愿意受别人驱使而做事,向往自由洒脱的生活,因此当时朝廷大臣想要让做官,王羲之都拒绝了。

接着,开始说王羲之是怎么劝谏殷侯不要北伐以及北伐失败后怎么再向殷侯合情合理的论述当时国家大势和局势的,接着他对会稽王同样表达了自己的判断。其中论述合理,有理有据,分析切中当时的实际。

最后是作者的感慨,唐太宗当年为《晋书》亲手编写王羲之传赞时候,对于上面提到的经国大事一个字也没提,这是对王羲之的严重贬低,同时也再一次回应了作者的感慨——王羲之为艺所累。

这篇文章其实很能说明问题,王羲之并非没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也并非没有政治才能,从他对殷候等人的劝谏中我们其实可以看出来,王羲之不仅是关心政治大事的,而且他还是一个对于时局又极其深刻洞察的,难得清醒正直之士。

所以,王羲之这样的盛名 其实是被他的书法名声所掩盖了,世人知道他是一个伟大的书法家,但是却不知道他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一个为官清廉而又务实的实干家,他从来没有远离过国家的政治。

三、王羲之的作品远离了政治了么?

恐怕是没有的。比如我们最为熟知的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很多人都说这是一篇诗词集的序文,根本就没啥好看的。而且王羲之除了显示他的书法好之外,并没有多么高深的思想内涵在其中。

但是事实上,这篇文章却很好的体现了王羲之对于个人遭遇的悲喜、国家的兴衰以及天地万物的演变联系了起来。怎么能说王羲之是远离了政治和国家大事了呢?

因此,综合上面所说的,我认为王羲之远离政治这个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本文网址:http://dongdeshenghuo.com/xuetangzhishi/136074.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