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顶针句,以及顶针句的句子怎么写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佰雅经济喔。
1、什么是顶针句
2、顶针句大全?
3、顶针的句子怎么写?
4、顶针句的十个例子有哪些?
5、顶针句怎么写?举例?
顶针句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起头,顺序而下,一般由三项或更多项组成。如“门外有条街,街内有个巷,巷内有个庙”。也作顶真。
顶针,指用前一句结尾之字(或结尾之词)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词),使相邻分句蝉联。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也很能体现汉字的特色。
扩展资料:
一、顶针对联
1、句中顶真
即在句中结奏点(断读处)传递文字,古人称之为联绵(连绵)。如长沙白沙井联:
常德德山山有德;
长沙沙水水无沙。
按七言联“二二三”节奏式,可读为“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德、山、沙、水均为句内顶真。
2、句间顶真
即在各断句间传递文字。如下面一副戏台联堪称顶真联中的佳品: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象谁,谁装谁,谁就象谁。
这副顶真楹联概括力极强,仅用了二十二个字,就把戏剧演员忘掉自我、逼真肖人的精彩表演描述出来了,该联对仗工稳,精巧风趣,联意隽永,是一副绝妙戏联。
3、句句顶真
即无论断句多少,联珠到最后一句,可称之“连环”。根据其断句多少,可分为大小两种。
连环一般是三个断句,两处顶真。如四川青城山天师洞联: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大连环是三次以上的顶真。
寿比南山,山不老,老大人,人寿年丰,丰衣足食,食的珍肴美味,位列三台,台享荣华富贵,贵客早应该来,来之是理,理所当然;
福如东海,海阔大,大老人,人面兽心,心田不好,好一个老杂种,终久必死,死无葬身之地,地穴未打未来,来之后悔,悔之晚矣!
这副大连环联,在平仄、对仗、重复等方面,明显带有民间传说的原始性,所以传说中下联乃一老农所对。
二、连环格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也不太常见的顶针格式,叫连环格(全联相邻的分句全都顶针,且联首与联脚也顶针)。如:
1、善可亲近,近可闻,闻思修习即臻善;生有老病,病有死,死去活来再受生。
2、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顶针句
1,水面冻冰,冰积雪,雪上加霜。
2,空中腾雾,雾成云,云开见日。
3,望天空,空望天,天天有空望空天。
4,求人难,难求人,人人逢难求人难。
5,年年喜鹊衔红梅,红梅吐芳映红日。
6,岁岁捷报入春联,春联含笑迎春风。
7,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
8,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
扩展资料:
顶真,亦称顶针、联珠、蝉联、链式结构等,是一种修辞方法,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句子的声韵的方法。使用这个方式时,毋须限制上下句的字数或平仄、但上下句交接点一定要使用相同的字或词。
基本解释:是一种修辞手法,用前面句子。结尾的词语作下面句子的开头,邻接的句子首尾蝉联。也作顶针,又叫联珠。详细解释:是一种修辞方法,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作下一句的起头。
顶针句如下
1、水面冻冰,冰积雪,雪上加霜、
2、空中腾雾,雾成云,云开见日。
3、望天空,空望天,天天有空望空天、
4、求人难,难求人,人人逢难求人难。
5、年年喜鹊衔红梅,红梅吐芳映红日、
6、岁岁捷报入春联,春联含笑迎春风。
6、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
7、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
顶针句的十个例子如下:
1、雨滴沙沙,落入小河;小河缓缓,注入湖泊;湖泊滚滚,浩浩荡荡。
2、泉水叮咚,流入小溪;小溪沥沥,汇入河流;河流奔腾,声势赫赫。
3、小溪漫漫,奔向河水;河水汩汩,流向海洋;海洋哗纵,波澜壮阔。
4、北风呼呼,吹向大树,大树哗哗,飘下树叶,树叶沙沙,漫天飞舞。
5、雨水轻轻地洒向河流,河流匆匆地流向大海,大海怒吼地此起彼伏。
6、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弯弯的小桥下面有那映在水面上的弯月。
7、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弯弯的小桥下面有那弯弯的桥洞。
8、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弯弯的小桥下面有那弯弯的小船。
9、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10、寿比南山,山不老,老大人,人寿年丰,丰衣足食,食的珍肴美味,位列三台,台享荣华富贵,贵客早应该来,来之是理,理所当然。
用前一句结尾之字(或结尾之词)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词),使相邻分句蝉联。
顶针又称顶真、联珠或蝉联,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能体现汉字的特色。
如: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痴则贪,贪则嗔,嗔则伤人种苦因,故知痴是苦;戒而定,定而慧,慧而悟道成师匠,当以戒为师。
年卅晚,摘槟榔;槟榔香,买子姜;子姜辣。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扩展资料
已知的修辞手法(修辞格)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复喻)、倒喻(逆喻)、反喻、互喻(回喻)、较喻(强喻)、譬喻、饰喻、引喻;
白描,比拟(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衬跌) ,衬托(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顶针、联珠),对比,对仗(对偶、队仗、排偶),翻新,反复,复沓,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并提、合叙、合说);
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联珠),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婉曲,通感(移觉、移就),跳脱,转文。
1、用典:引用古人的历史事迹或古代典籍中的言语词句,来证明自己的论点或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就叫用典。如“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种用法的好处是含蓄,增强表现力。缺点是时间过久,后人难于理解;有时随意割裂拼凑,以至形成一种生造的畸形词语。
2、委婉:不把表述的内容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是有意地把话说得婉转曲折,含蓄有致,这就是委婉。
古书中常见的委婉手法有:使用谦敬语。如对己表谦的有“仆、愚、妾、奴、小人、下走、下臣、不谷、寡人”等谦称来代替第一人称。对人(特别是皇上)用“左右、足下、先生、执事、陛下”来代替第二人称。
避讳语。就是对要说的事加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如“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
迂回语。本来想说甲事,却偏要说乙事,转弯抹角,话中有话。这就是迂回语。在外交辞令上多使用。
3、分承:在遣词造句中,把本来应写成两个短语或句子的话,合为形式上的一个短语或句子,把相同的语句成分放在一起并提,但在表意上却仍然必须按照两个短语或句子的组合关系来分别相承,这种修辞方式就是分承,或者叫做并提。
如“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整。”,句中“耳目聪明”形式上是一个主谓结构,其实是“耳聪”“目明”两个主谓结构分承而来。这种方式可以使行文紧凑,但在内容表达上却容易使人产生误解。
4、共用:在行文中,两个相连接的词或词组共用某一个或几个词语,换言之,同一个或几个词语在组合搭配的关系上是兼管着两个相连的词或词组。这种修辞方式就是共用。如:“今君有区区之辞,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中“拊爱”和“子”这两个动词共用“民”这个宾语。
5、复合偏义:把两个意义相对相反的词组合在一起,但在表义上只睛一个词起作用,另一个词并不表义,仅仅是一种陪衬,这种修辞表达方式就是复合偏义。如“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异同”只有“异”义,“同”不表义。
6、互文见义:为了避免行文的单调平板,或适应文体表达的某些要求,把一个意思比较复杂的语句有意识地分成两个或三个形式相同(或大致相同)﹑用词交错有致的语句,使用权这两个(或三个)语句的意义内容具有彼此隐含,彼此渗透,相互呼应,相互补充的关系,这种修辞方法叫做互文见义,
如“秦时明月汉时关”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和关塞。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意思是:烟雾和月色笼罩着寒凉的江水和沙滩。
常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比拟、借代、拈连、夸张、双关、映衬、移就、对偶、排比、错综、仿词、设问、反问。
作用:
1、借代:不直说事物的名称,而是用与本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本事物。例如:红领巾参加植树活动。“红领巾”代指“少先队员”。
2、设问:为了揭示下文,强调某种观点而有意提问,先问后答,自问自答。
3、反问?:以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内容,肯定的形式表示的意思是否定的,否定的形式表示的意思是肯定的。反问在于突出地强调所要表达的意思,所说的话具有一种不可辩驳的气势。
4、比喻:是找出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有相似点才能构成比喻,另外比喻就要有本体喻体和喻词;比喻可以使被描写的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人们的印象,用它来说明道理时,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便于人们理解。
5、对偶:主要针对句子的结构而言,构成对偶的上下句之间必须字数相同,意思相对或相反,两句才能构成对偶。
6、反语:就是用褒词表达贬意。如"多么美丽的名称-进取性",这里的"多么美丽的名称"是褒词但表贬意。
7、顶针:是指把前一句结尾的词语作为后一句起头的词语的修辞方法。例如: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竹根。
8、摹状:是指对事物的形状、声音、色彩如实的摹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如:他们轻轻地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
9、迭字:就是一个字重复使用,例如:绿油油的水草。
10、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语义和语音的条件,有意使语意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方法就是双关。双关有四种:谐音双关;语意双关;音、形双关;音、形、义双关。
11、讳饰:遇到忌讳的事物不便直说,而用旁的话来代替它、装饰它的一种修辞方法。
12、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1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像,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扩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
14、反复: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的一种修辞方法。
15、拟人:借助丰富的想像,把事物摹拟成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能够把甲事物借助丰富的想像摹拟成乙事物。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顶针
百度百科-修辞
关于顶针句和顶针句的句子怎么写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佰雅经济。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