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学堂知识 > 正文

对联-钓鱼对联佳句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3/8/29 4:24:18 人气:5 加入收藏 标签:读书 对联 结构 上下

展开全部

读书对联100 副1 、储藏二酉,汇集百家2 、文章江海,书籍林泉3 、傍百年树,读万卷书4 、读古人书,友天下士5 、书林漫步,学海遨游6 、书山觅宝,学海泛舟7 、开卷有益,温故知新8 、学不知足,业精于勤9 、苦读有恒,好学无时10 、若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11 、藏古今学术,聚中外精华12 、读书必提要,处净在通情13 、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14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15 、都无做官志,惟有读书声16 、夜眠人静后,早起鸟鸣先17 、修业勤为贵,得意文必高18 、广藏古典名著,快读现代新书19 、萃古今之著作,罗中外之篇章20 、有打瞌睡豪杰,无不读书神仙21 、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22 、好事流传千古,良书惠播九州23 、求学将以致用,读书贵在虚心24 、未能一日寡过,恨不十年读书25 、世间唯有读书好,天下无如吃饭难26 、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27 、少年说剑气横斗,长夜读书声满天28 、有奇书读无他好,与古人游何所期29 、好书悟后三更月,良友来时四座春30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多读书31 、文要醒人方为贵,论当济世始称真32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33 、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34 、读书已过五千卷,此墨足支三十年35 、真读书人天下少,不如意事古今多36 、至乐无声惟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37 、闭户读书真得计,当官持廉且不烦38 、读书身健即为福,种树华开亦是缘39 、诸子百家罗万卷,百科四库集三秦40 、韬略终须建新国,奋飞还得读良书41 、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42 、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43 、有关国家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44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45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46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47 、家少楼台无地起,案余灯火有天知48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49 、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50 、浮沉宦海为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51 、移门欲就山当榻,补屋常愁雨湿书52 、藏书粗足五千卷,开岁便称六十翁53 、立志俯存千载想,闲淡无过五分钟54 、绝交流俗因耽懒,出卖文章为买书55 、读书心细丝抽茧,练句功深石补天56 、忠孝两字传家国;诗书万卷教子孙57 、少年不知勤学早,老来方悔读书迟58 、观书到老眼如月,得句惊人胸有珠59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60 、久病始知求药误,衰年方悔读书迟61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62 、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寄书读胜看花63 、得意无如书味好,可人还是菜根香64 、开卷神交天下士,著书学立一家言65 、有关国家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66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67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68 、书从疑处翻成悟,文到穷时自有神69 、书窗下对云洞启,丛菊初傍幽篁栽70 、书囊应满三千卷,人品当居第一关71 、书以常读乃及远,山因直上而成高72 、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73 、书城高大能藏道,心底光明始爱才74 、才如湖海文始壮,腹有诗书气自华75 、读书众壑归沧海,下笔微云起泰山76 、沽酒客来风亦醉,读书人去声还闻77 、韬略终须建新国,奋飞还得读良书78 、千里见书如见面,万山遮目不遮心79 、架上有书真富贵,胸中无事即神仙80 、歌枕旧游来眼底,掩书余味在胸中81 、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82 、好山水游,其人多寿;有诗书气,生子必才83 、学如不及,业精于勤;勤能补拙,俭以养廉84 、积文十箧,可谓备矣;读赋千首,乃能为之85 、青春未老,秉烛破夜;当年华正茂,闻鸡起舞86 、喜有两眼明,多交益友;恨无十年暇,尽读其书87 、古今多少世家无非积德,天下几多圣贤还是读书88 、开卷有益,知识就是力量;自强不息,光阴贵于黄金89 、万卷诗书四时苦读一朝悟,十年寒窗三鼓灯火五更明90 、读书好经商亦好学好更好,创业难守成亦难知难不难91 、爱书读书,书中自有大世界;垒阶登阶,阶上即是新高峰92 、勤为小径,攀书峰必自有路;苦作大舸,筏学海岂怕无边93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94 、世上几百岁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95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96 、咬成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养培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97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怎可一日曝十日寒98 、书如长梯,送我步履知识峰巅;学是航船,带人神游真理海洋99 、古往今来,百代世家无非积德;天上人间,第一商品还是读书100 、积德万本读先世之流风心存继往,凌云立志振后起之家法意在开来25 叹更显得情真意切,余味无穷。

(30 )妙计讨鱼吃 苏东坡与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两人论诗作联,也常常互相取笑,从中 得到极大乐趣。佛印虽是出家人,却顿顿不避荤。

一天,他炖了鱼,正要 吃,抬头一看,苏东坡进了寺门。心想:早不来,晚不来,一吃鱼他倒来 了,先不给他吃。

急中生智,顺手把敲的磬翻过来扣在鱼盘上推到一边。苏东坡一进庙门就闻到香喷喷的鱼味,心想: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可以享 口福了。

挑帘进门一看,佛。

景常春《近现代历史事件对联辑注》载有挽黄花岗烈士温生才等人联,曰:生径白刃头方贵,死葬黄花骨亦香。

上联极具豪侠气。下联之“黄花”既指黄花岗,又批菊花,语带双关,且隐喻烈士精神不朽。

-------------------------------------------------------------------------------- 相传清康熙年间,某年春节将近,康熙命大学士李光地写春联百副,以替换宫中原有的旧联。光地正为此事犯愁的时候,其弟光坡恰好来京,表示愿意代作。

除夕之日,光坡以让如下一联呈与皇上:地下七十二大贤,贤贤易色;天上二十八星宿,宿宿皆春。康熙见后,大为赞赏。

七十二加二十八,正好一百,是以一副代百副也,可谓巧于用数。“贤,贤”与“宿,宿”为连珠。

“贤贤”、“宿宿”为叠词。七十二大贤,指孔子特别优秀的弟子。

易色,有多解,按颜师古的说法为不重容貌。 -------------------------------------------------------------------------------- 《中国古今巧对妙联大观》云,湖南彭更曾出一上联在天津《智力》杂志上征对。

联曰:信是人言,苟欲取信于人,必也言而有信;河南于万杰对道:烟乃火因,常见抽烟起火,应该因此戒烟。联语为析字对。

“人”与“言”成“信”,“火”与“因”成“烟”,联中皆凡两 见。 --------------------------------------------------------------------------------相传民国初年,重庆一酒家悬一瓶法国三星牌白兰地酒于门,征求对联,应对者甚多,老板总不满意。

其时郭沫若还很年轻,闻讯赶去,想到四川有一道名菜,正可与酒相对成联,于是题到:三星白兰地,五月黄梅天。一般只知“黄梅天”指气候而不知其是菜名,误认此联是“无情对”,其实一酒一菜,意思十分连贯。

上联嵌商标名和酒名,下联嵌时间名和菜名。 --------------------------------------------------------------------------------《解人颐》云,唐伯虎见张灵,常在一起喝酒。

一日唐曰:贾岛醉来非假倒,张对曰:刘伶饮尽不留零。贾岛,唐代诗人。

刘伶,西晋“竹林七贤”之一,嗜酒,曾蓍《酒德颂》。此联用了两种手法。

“贾岛”与“假倒”、“刘伶”与“留零”音同字异,是为“混异”;“假倒”与“留零”为动宾词组,又可视为“贾岛”与“刘伶”的谐音拆字。 --------------------------------------------------------------------------------《对联话》载,民国初年,《长沙报》有龙龚二君任主笔,时人撰一谐联刊于《大公报》云:龙主笔,龚主笔,龙龚共主笔;马宾王,骆宾王,马骆各宾王。

龙龚二主笔,均未详。马宾王,即马周,唐初人,太宗时曾任监察御史。

骆宾王,亦唐初人,“唐初四杰”之一,其诗多悲愤之词,曾作《讨武瞾檄》。联语的手法主要为析字,亦有重言和嵌名等。

-------------------------------------------------------------------------------- 《古今巧联妙对趣话》云,明代汤显祖新婚之夜,新娘出联曰:红烛蟠龙,水里龙由火里去;显祖久而无对。后见新娘穿的绣花鞋,遂得句云:花鞋绣凤,天边凤向地边来。

因蜡烛上的龙同是蜡烛做的,燃烧时同时烧掉,故言“由火里去”。因凤绣在穿于双脚的鞋上,故言“向地边来”。

联话以矛盾统一见趣。 -------------------------------------------------------------------------------- 《联语》云,南京燕子矶武庙,至清末仅存一勒马横刀偶像。

某入庙见之而得上联云:孤山独庙,一将军横刀匹马;未得下句。后一赶考书生系船于江边时风两渔翁对钓,遂得下联:两岸夹河,二渔翁对钓双钩。

联语之巧在用数。上联之数全为一,而用“孤”、“独”、“一”、“横”、“匹”等变言之。

下联之数全为二,而用“两”、“夹”、“对”、“双”变言之,使人不觉有雷同之感。 -------------------------------------------------------------------------------- 《纪晓岚外传》云,乾隆游泰山,至玉皇顶,见东岳庙北有弥高岩,出对要纪昀对: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以语上也;纪对道: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

联为用典。坚,深也。

上联首二句本讲孔子之道,语出《论语·子罕》。此言泰山。

下联首二句本讲孔子之伟大,语出《孟子·公孙丑上》,此亦言泰山。上下联首二句为自对,“之弥”与“乎其”为重言。

-------------------------------------------------------------------------------- 《评释古今巧对》云,唐伯虎幼时,一日随父外出,见一和尚带枷示众,与父言之,父出句曰:削发又犯法,伯虎对道:出家却带枷。“发”与“法”、“家”与“枷”音同而字异,是为混异。

削发出家,与犯法带枷,相映成趣。 -------------------------------------------------------------------------------- 《楹联丛话》载,北京宣武门外赵象庵家,菊花最盛。

一日刘金门等借园赏菊,主人求题新联。问主何好,答曰:“无他好,惟爱菊如性命耳。”

金门信手书云:只以菊花为性命;一时无对。又问主人何姓,答曰姓赵,于是得下联:本来松雪是神仙。

松雪,既为自然物与“菊花”相对,又为赵孟頫之号,是隐切赵姓无疑,对主人亦甚恭维。 -------------------------------------------------------------------------------- 清洪薛成《庸庵笔记》言,安庆有位十二岁的诸生叫孟昭暹,工诗文书法,尤善对。

曾以“盘庚”对“箕子”名噪一时。适逢曾国藩驻兵安庆,闻其名而召见他。

问其家世,知其祖亦是诸生,遂口占四字命对,曰: 。

豪情不减一腔热血灌桃李 白霜日增满腹文章送春秋 默默无闻育出桃李芳天下 济济有志造就栋梁兴中华 春暖校园心血浇开桃李艳 情凝肺腑辛勤育出栋梁才 春雨润苗万树千树竞秀 园丁勤育多出快出人才 燕舞莺歌喜盈在地 桃欢李笑春满校园 学海无涯勤可渡 书山万仞志能攀 爆竹两三声人间是岁 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 大地回春千山秀 国强民富万户荣 山清水秀风光好 人寿年丰喜事多 华夏有天皆丽日 神州无处不春风 冬去山明水秀 春来鸟语花香 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 江山不老 神州永春 人欢马叫 春和景明 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1.山抹微云秦学士 露花倒影柳屯田秦观和柳永都是苏东坡的好朋友。

秦观有一首《满庭芳》写得很好,首句为“山抹微云”,苏轼便称秦观为“山抹微云君”。秦观的女婿范温对岳父有这个名字引为自豪。

他常自我介绍说“我是山抹微云的女婿。”人们确也投以羡慕的眼光。

柳永在屯田员外郎的职位上退休,因此人称柳屯田,那时柳永的《破阵子》词中也有一句为人传颂的名句“露花倒影”。于是时人也称柳屯田为“露花倒影”。

有一次,苏东坡同秦观、柳屯田同席而饮。酒至半酣,苏东坡诗兴大发,随口将二人的名字和绰号联成一副对联: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秦柳二人一听,同声大笑,深服东坡诙谐的捷才。

2.诗人老去莺莺在 公子归来燕燕忙北宋词人张先,字子野,喜作慢词,曾因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轻絮无影”这三个别致的句子,得了个“张三影”的雅号。他晚年退居乡间后,年逾八十,家中尚蓄有歌妓。

有一次,苏东坡去拜访他,赠了一副对联,对张先进行戏嘲。对联写道: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联中引用了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元代发展成为杂剧《西厢记》)故事,将张先比做拈花惹草的秀才张珙。

张先得联,亦制一联写道:愁似鳏鱼知夜永懒同蝴蝶为春忙这副对联,对自己作了表白,且韵词俱佳,深为东坡所赞赏。3.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苏东坡和佛印谈论佛事,佛印大吹什么佛力无边、佛法无边。

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在帘子后面偷听着,便想刺刺他,就写了一句拆字联,叫使女拿出去,交给苏东坡,东坡一看连说:“有意思,有意思!”便念给佛印听: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佛印见是挖苦自己,怎能甘心认输,经过一番思索,最后对上了这个拆字联。写出来,交给了东坡,东坡看后又交了苏小妹,苏小妹一看是: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4.碧纱帐里坐佳人,纱笼芍药 清水池边洗和尚,水浸葫芦一天,苏小妹正和苏东坡吟诗作对,不料,佛印走了进来,她急忙躲藏帐中。

佛印见此情形,即口占一联:碧纱帐里坐佳人,纱笼芍药小妹想:这和尚真是恼人,人家兄妹正谈得起兴,被你冲散,你还吟诗戏我。好,待我回一联骂你一句。

于是,念道:清水池边洗和尚,水浸葫芦“水浸葫芦!”苏东坡拍手称妙。佛印只得摸着光头苦笑。

5.日落香残,去掉凡心一点 火尽炉寒,来把意马牢拴一天,苏东坡到一寺庙游览,听说寺里的主持和尚行为不端,心中不免厌恶。可那主持对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却毕恭毕敬,招待甚周,还死皮赖脸向东坡求字。

苏东坡提笔在手,疾书一联:日落香残,去掉凡心一点火尽炉寒,来把意马牢拴那主持将对联悬挂于高处,许多文人见了,皆捧腹大笑。原先,这副对联道出了两个字谜,谜底乃“秃驴”也。

6.向阳门第春常在 积善人家庆有余苏轼朋友甚多,其中有个诗僧佛印。这人虽是出家人,却顿顿不避酒肉。

这日,佛印煎了鱼下酒,正巧苏轼登门来访。佛印急忙把鱼藏在大磬之下。

苏轼早已闻到鱼香,进门不见,心生一计,故意说:向阳门第春常在。佛印对老友念出人所共知的旧句深感诧异,顺口便说:“谁不知下句是:积善人家庆有余。”

话音刚落,苏轼大笑:“既然磬(庆)里有鱼(余),那就积点善,拿出一道吃吧。”7.醉汉骑驴,颠头晃脑算酒账 艄公摇橹,作揖打恭讨船钱苏东坡与秦少游经常一齐出游。

这天,他们同乘小舟,沿江而下,饮酒吟诗,好不痛快。这时,苏东坡看见岸上有个醉汉,骑着一头毛驴,走走停停,东倒西歪,样貌十分可笑,就出了个上联:醉汉骑驴,颠头晃脑算酒账这对联十分形象,秦少游一时无以为对,正思考时,忽然看见船尾的艄公,这艄公一仰一俯地摇橹,引发了他的联想,于是对出下联:艄公摇橹,作揖打恭讨船钱艄公听见“船钱”二字,赶紧说:“不忙,不忙,下了船再说!”苏东坡和秦少游二人大笑不已。

8.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宋代的苏轼和黄庭坚都是大文学家,两人见面,常互相对对子,来增加谈话的兴趣。有一次,两人在松树下边下围棋,苏轼刚投下一子,忽然落下一颗松子掉在棋盘上。

过了一会儿,又落下一颗。苏轼盯着松子,随口说道: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说完,看着黄庭坚。

黄庭坚心里也有数:这是让我对对子呢。黄庭坚抬起头来,向四面张望,寻找对联的题材。

他一眼看见离他们不远的地方有条小河,河边上几株柳树,清风吹来,长长的柳丝悠悠荡荡,划过水面。树下正坐着一个渔夫,握着长长的鱼竿儿在钓鱼。

这不是送上门来的对子吗?黄庭坚对出下句: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文兴助棋兴,棋兴助文兴。两人边下棋边论文,直到很晚才歇手回家。

9.狗啃河上(和尚)骨 水流东坡尸(东坡诗)苏东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

苏轼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

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原先,这是一副哑联。

苏轼上联的意思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下联的意思是:水流东坡尸(东坡诗)。10.无山得似。

联律 对联的正规名称叫楹联,俗称对子,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喜闻乐见。

对联格律,概括起来,是六大要素,又叫“六相”,分叙如下:一、是字数要相等 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

有一种特殊情况,即上下联故意字数不等,如民国时某人讽袁世凯一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上联‘袁世凯’三个字和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是“对不起”的,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如明代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异位重字”和“同位重字”。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

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杭州西湖葛岭联:桃花流水之曲;绿荫芳草之间。

上下联“之”字同位重复,但因为是虚字,所以是可以的。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如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一人千古;千古一人。

二、是词性相当 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前者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

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

其次词类对应规则,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

再次是义类对应规则,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

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天文(日月风雨等)、时令(年节朝夕等)、地理(山风江河等)、官室(楼台门户等) 、草木(草木桃李等) 、飞禽(鸡鸟凤鹤等)等等。最后是邻类对应规则,即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

如天文对时令、天文对地理、地理对宫室等等。三、是结构相称 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

如李白题湖南岳阳楼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结构。

其中,“水天”对“风月”皆为并列结构,“一色”对“无边”皆为偏正结构。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四、是节奏相应 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如:莫放 春秋 佳日过;最难 风雨 故人来。

这是一副七字短联,上下联节奏完全相同,都是“二——二——三”。比较长的对联,节奏也必须相应。

五、是平仄相谐 什么是平仄?普通话的平仄归类,简言之,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古四声中,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

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一)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二)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

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六、是内容相关 什么是对联?就是既“对”又“联”。

上面说到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对”,还差一个“联”。“联”就是要内容相关。

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扩展资料 对联又叫春联,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文化。

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要谈起这个春联,要追溯到很远,它的根源就从对对子说起。

春节前讲春联,不仅合时令,而且有必要。因为现在春联很普及,但春联知识却很不普及。

我的思路是:由对对子论及联语,再由联语论及春联,因为春联是从属于联语的,而对对子则是春联的基础,所以本文从基础说起,以期使大家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对对子”的意义 我们可以把联语、春联都理解成对对子,比如旧时蒙学读本中,就有一本叫做《笠翁对韵》,它是为写诗词做准备的,讲的就是对对子:“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在全世界所有的语言当中,汉语是最适合对对子的,因为它一字一音,又没有词尾变化,加上声调丰富,天生就有一种整齐的结构美和多变的节奏感,这是独一无二的。

如果要把英语的“天”与“地”相对,就变成了sky对land,是很难做到结构上的整齐的。对对子在我国童蒙教育中的重要性自不待言,由此想到一则郭沫若对对子的故事,郭氏六岁时,私塾老师出了一道对对子题:钓鱼。

同学们对以射鸟、养虫、拍蝇等等。

本文网址:http://dongdeshenghuo.com/xuetangzhishi/133514.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