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格式一共有7种,分别为斗方、三开、对幅、中堂、条幅、对联、扇面。这些书法格式是中国书法文化中最常见的格式,大小可以自己裁剪!
手写春联应当提倡,春联在以前都是手写的,这是一种文化传承。
在70年代和80年代初,我们村(那时是生产大队)社员的春联,大部分都是我的家兄(曾任集安市一中副校长)和表兄高良田(现为吉林省书协会员、集安市书协主席、楹联学会会长)写的。这两位仁兄从小受到我外祖父(擅长柳体)和我父亲(擅长颜体)的言传身教,酷爱书法,他俩初中到高中毕业回村当社员期间,每到春节前夕,都义务为社员们写对联(对子),一直坚持到他俩人考学离开村子为止。后期我也学着他俩的样子,给社员们写对子,但终因年龄小没耐性,没坚持下来。
“看花容易绣花难”。写对联看似简单,却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很多内容,楷书行书是基础,要知晓传统对子的写法、内容,还要根据不同社员的要求,编写他们喜闻乐见的新词儿,这就需要勤学习,勤动脑。
在农村过年,贴对子是必须的,过年贴上对子,才显得红红火火有年味儿,明年有希望。农民再穷,也要到供销社买上几张大红纸,请人写对子。农村需要贴对子的地方很多,也很有讲究。大门、房门、里屋门、宗谱、灶王爷、天地牌、水缸、水井,甚至猪圈、牛棚、马厩、鸡鸭窝、仓房等等地方,都要上贴对子或春条,一点也不能马虎。家家户户对比,谁家对子字写的好,内容好。记得一个社员家里人口多,欠了生产队一千多块钱的饥荒(那时叫三角债),他便请人写了一副对联:“三角债来年年还,艰苦奋斗几十年”。这副对联虽不对仗,但道出了这个农民的心思。还有个社员不识字,将“肥猪满圈"贴到了宗谱上,闹出了笑话。
再后来,精美的印刷对联上市,手写对联也很少了。近些年文化下乡,一些书协会员到农村,现场给农民写对联,很受欢迎,看来农民还是很喜欢专业人士的对子,不知这种形式还能持续多久。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楹联分为春联、寿联、挽联,门联、厅联、庙联,名胜联、商业联、游戏联等多种形式,而春联只是楹联其中的一种。所谓楹联,就是挂在或贴在堂屋前的廊柱或门框上的上下相对的联语,因此,楹联也叫对联。这种对联是由两串字数相等、互相对仗,而且具有一定内涵的独立文体。就是说,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内容要有意义,平仄要合律,对仗要工整。凡符合这些条件的都是对联,否则就算不上对联。 第一,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第二,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
第三,上下联平仄要相调。
第四,切忌合掌。所谓“合掌”,语义重复,浪费笔墨。
第五,选好对联的横披。
写对联一般是看对联的内容,但最为主要的还是看字体。对联的字体最好是用宋体字,大方得体一目然,使人更一步欣赏了书法的美感。草书行书是为同行人看的,大众是不会欣赏的。
年轻才俊吕英儒对联书法作品欣赏,后附临帖单字。月光千里白,秋色一天青。苦读千古史,笑吟万家诗。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恪勤在朝夕,怀抱观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