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学堂知识 > 正文

对联-恩泽桃李宗祠(恩泽千秋对联)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3/8/22 18:50:39 人气:7 加入收藏 标签:孔子 他们 尊师 老师 弟子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那一个个尊师的故事无不饱含着深厚的师生情谊。

~~~~~~~~~~

自古以来,尊敬师长的故事便为人们所称道。在中国古代,有许多老师为学生无私地传道授业,那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默默奉献。这些德高望重的老师广收门徒,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而那些弟子和学生则牢记老师的教导,沐浴着老师的恩泽。他们虚心求教,那是一种对老师“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赞叹;他们结庐守孝,立雪程门,用古人独特的方式演绎着一幕幕尊师的千古佳话。

结庐墓旁 尊师第一人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开创了儒家学派,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被后世誉为“圣人”。公元前551年,孔子诞生于鲁国的陬邑(今山东曲阜),他出生不久父亲便离世,因此孔子小时候过着“吾少也贱”的贫困生活。长大后,孔子做过管理仓库和放牧的小吏,一直不得志。30岁之后,孔子觉得自己学有所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独立思想,于是就开始招收门徒,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私学。慢慢地,许多人慕名而来,想拜孔子为师,以致门庭若市,弟子的数量“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而在这些弟子中,一位被誉为“儒商始祖”的弟子在孔子去世后结庐墓旁,守孝六年,被称为尊师的楷模,他便是孔子的杰出弟子子贡。

子贡名叫端木赐,是卫国人,子贡是他的字。子贡有雄辩之才,曾在鲁国和卫国为相,孔子对他评价很高,曾称赞他是“瑚琏之器”,“瑚琏”就是夏商时期祭祀时用来盛放黍稷的尊贵器皿。后来子贡弃官从商,成为孔子弟子中最富有者。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圣贤书《论语》中,就有许多子贡和孔子的精彩对话。有一次,子贡向孔子询问做人的道理,子贡问:“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说:“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听到老师的回答后,子贡又补充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贡在这里提到的诗句出自《诗经·卫风·淇奥(yù)》,这是一首赞美君子的诗,诗一开篇便赞美道:“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思是淇水弯弯,绿竹修长,文雅的君子像制造器物一样,切磋琢磨。听到子贡这番言论后,孔子喜出望外,十分高兴地说:“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意思就是:端木赐啊,我可以和你谈论《诗经》了。告诉你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另一件事。由此可见,他们的师生关系是何等的融洽。

▲ 孔子去世后,众弟子在此守墓3年,唯独子贡又守墓3年。后人为纪念此事,建屋3间,立“子贡庐墓处”碑一座,以示纪念

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一代圣人溘然长逝。孔子去世时,子贡正在南方,当他听到这个噩耗后,就立即带着南方特有的一种叫作楷木的树种回到了曲阜,种在了孔子的墓前。后来,楷木活了下来,并在曲阜大量生长。在今天的曲阜孔林中,尚留有子贡自南方移植到曲阜的楷木,如今只留有部分树干,前有康熙皇帝手书的御碑,题“子贡手植楷”。孔子死后,他的弟子们悲痛不已,便一起为孔子服丧三年,最后含泪相别而去,而独有子贡在孔子的墓旁搭了一座茅庐,虔诚地为孔子守墓,这一守便是六年。他们师徒情深,而子贡的尊师之诚,更是中华民族尊师重道的第一楷模。

程门立雪 美德传百世

《程门立雪》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尊师故事,在中国甚至在世界上都广为流传。宋熙宁九年(1076年),有着“神童”之誉的福建将乐县人杨时一路北上,来到了京师汴梁,因考中了进士,一时名满天下。当时,河南大儒程颢和程颐两兄弟在颍昌讲学,以致“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求学心切的杨时为了能够在程门聆听教诲,于是辞官不做,以师礼拜见了程颢,二人“相得甚欢”,杨时也学到了不少儒家绝学。当杨时准备南下回家时,程颢将他送出很远,并看着他的背影说:“吾道南矣!”四年后,程颢病逝,杨时为他设立灵位,时时哭临,并记挂着远在洛阳的程颐。

▲ 《程门立雪》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尊师故事

宋元丰八年(1085年),神宗病死,哲宗即位,废除了王安石的新法,恢复旧制,并起用守旧派的司马光为宰相,一时间守旧派登上了北宋政治的舞台。而作为守旧派的程颐,得到了司马光和吕公著的提携,被朝廷任命为崇政殿说书,由一介寒士一跃而成为帝师。不久,程颐因卷入洛蜀党争,先是遭贬官免职,后又被放归故里,洛学也不为所重。程颐心情十分郁闷,便归隐洛阳。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年)的腊月,杨时得知程颐的境遇后,便从将乐县出发,绕道河南河清县,与在此任知县的好友游酢一道前往洛阳探望程颐。时值隆冬,寒风凛凛,杨时和游酢来到洛阳程颐的家,可不巧的是,程颐正好在嵩阳书院讲学。于是,他们又来到了位于登封的嵩阳书院,可当他们到达时,程颐已经离开了。看着天色已晚,他们只好在此住了一夜。第二天拂晓,他们加紧脚步,匆匆返回洛阳,又来到程颐的住处。此时,程颐正在暝坐,为了不打扰先生,杨时和游酢在程颐旁边“侍立不去”。程颐醒来后,看到他们垂手而立,恭敬有加,便说:“贤辈尚在此乎?”因为天色已晚,便请他们在家里休息。等他们出门看时,漫天大雪,而“门外雪深一尺矣”。杨时也因立雪尊师之事被时人所重,后来,“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并称杨时为“龟山先生”。

到了元代,诗人谢应芳有感于此事,便写了一首诗赞曰:“卓彼文靖公,早立程门雪。载道归东南,统绪赖不绝。”杨时载道南归,开创闽派,将二程的学问发扬光大,他也成为一代名儒。明代的福建右参政任正也深感杨时尊师重道,于是写了一首《龟山弦诵》:“立雪程门杨夫子,城阴书室临野水。至今后学仰师模,弦诵八闽声不已”。杨时的事迹被人称颂,成为后世尊敬师长的楷模,正如理学大家朱熹所说:“先生之德,百世所师”。

春蚕吐丝 桃李满天下

中国古代有不少尊师重道的故事,也流传下来许多赞美老师的名篇佳句,直到今天还被人们竞相传诵。

罗隐是唐代有名的诗人,他曾写过许多脍炙人口的讽刺诗。唐大中十三年(859年),26岁的罗隐从浙江老家来到了京师长安,准备考取进士。然而,他考了十次都名落孙山,因此他对科举考试十分失望。有一天,心中苦闷的罗隐走到郊外,看到田间人们辛勤劳作的身影,又想到那些不劳而获、尸位素餐的官员,于是写下了七言绝句《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蜜蜂辛苦采蜜,却不知为谁辛苦,意在讽刺的罗隐绝不会想到,这首诗到后来变成了赞美老师的佳作,那一位位辛勤授课的老师就是他笔下不知疲倦的蜜蜂。

裴度是唐代中期著名的宰相,他在文学上主张“不诡其词而词自丽,不异其理而理自新”。裴度是山西闻喜县人,唐贞元五年(789年)考中进士。唐宪宗即位后,裴度官拜中书舍人、御史中丞等职,极力支持宪宗削弱藩镇割据势力。但不久,宰相武元衡被藩镇势力刺杀身亡,裴度也被刺伤。其后裴度接替武元衡为相,率领诸军平定了淮西之乱。裴度坚持与权奸、宦官及藩镇割据势力作斗争,并辅佐宪宗平定了吴元济和李师道之乱,实现了“元和中兴”。他坚持治理国家要任用贤才,为相二十余年间,推荐了李德裕、李宗闵、韩愈等名士,并重用李光颜、李愬等名将,史称其“出入中外,以身系国之安危、时之轻重者二十年”,被时人比作郭子仪。之后,裴度历仕唐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几次入将拜相,最终官至中书令,因此人们称他为“裴令”。晚年,裴度在东都洛阳生活,与白居易等人诗词唱和。有一次,白居易为裴度写了一首《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绿野堂”就是裴度的堂名,裴度一生任人唯贤,奖掖后学,因此门生故吏遍及天下,正如白居易所说“桃李满天下”。后来,“桃李”也就成了学生的代称。

晚唐时期,著名诗人李商隐写了一首七言律诗《无题》,其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后来成为了赞美老师的名句。清代诗人郑燮写过一首《新竹》:“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郑燮就是郑板桥,他用新竹和旧竹比喻师生关系,形象而生动。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古往今来,那些无私奉献的老师们默默耕耘,他们像蜜蜂,他们是旧竹,他们即使变成了落花也不忘变作春泥,为一朵朵新花提供营养。而那些尊敬师长的学生们,更是用行动谱写了一首首尊师的诗篇,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文 / 余闯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

本文网址:http://dongdeshenghuo.com/xuetangzhishi/127115.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